王立春
赋予语文学习以生命般的活力,激发学生对对学习的兴趣和渴望,实现教师课堂对表达的需求,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阅读氛围,进而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欲望,是语文教学方法的关键。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一是从改变阅读方式开始,通过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提倡拓展阅读、对比阅读,达到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从积累的多样性入手,阐述如何积累、积累什么?三是从习惯发现美,善于解读和描述美入手,是学生在文章阅读和学习中,提高阅读与欣赏水平。
语文学习活力阅读“悦读”具有现代观念的语文学习应该是由教师、文本、学生建构起来的具有生命意识的,生命与生命相互碰撞的,生命的完善与运动的过程。用生命来解释生命,用生命来碰撞生命,用生命来补养生命,这才是具有生命活力的语文学习。要想使语文学习充满生命,充满活力,结合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让阅读变成“悦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要想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有关阅读方面的要求,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本人所执教的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学,受家庭教育影响,学生大多没有属于自己的书籍,更没有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得益于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教育方面的投资,农村乡镇中学也拥有了图书室和阅览室,书籍的种类和数量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我带学生到图书室和阅览室来借书。起初很多学生不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借到书或走马观花,或应付了事,面对这种状况,为了引导学生喜欢上阅读,我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找出了以下几点可行的方法:
一是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千古风流人物》一课,以分析苏轼这个人物为切入点,课堂上播放了电视剧《苏轼》的一些片段,有苏轼与恩师欧阳修的对话,怀念他的妻子王弗的场景,乌台诗案、兴修苏堤,一幅幅画面展现了苏轼胸怀天下苍生的胸襟,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因为在他们眼中苏轼只是一介书生,一个诗人,没想到他不媚俗、不隐居、不愤世,不论被贬到何处都为百姓着想。学生对苏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我向学生推荐有关苏轼的传记,让他们去图书室借阅,学生阅读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认识了解了苏轼。我又向学生推荐了和他同时期的诗人、文学家,让学生借阅他们的传记,先横向比较,再纵向比较其它朝代中自己钦佩的诗人、文学家,写一写读后感。一时间,班级里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真正“悦读”开始了。学生们采取电脑报、手抄报、幻灯片等多种形式来展示汇报他们的阅读成果,人物涉及也很广泛:李白、杜甫、辛弃疾、欧阳修、王安石、曹操,还根据“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想到了领袖毛泽东、身边各行各业的人以及当代中学生。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体验到了阅读的乐趣,把阅读活动变为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了阅读能力,强化了阅读体验,感悟了阅读方法,提高了阅读水平。
二是利用文本资料来拓展阅读、对比阅读。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很好的阅读载体,当教师的讲解能够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时,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被激发起来,此时为学生选择适当的拓展材料来扩充学生的阅读量,这样既不占用学生过多时间,又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 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时,学生通过诵读、品读感受到母爱就是平凡中的伟大。课文读完学生深感意犹未尽,我推荐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合欢树》这两篇文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母爱的深沉,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心路过程。课外阅读贾平凹的文章《三毛死了》,学生在理解了作者沉痛的思念之后提出疑问:三毛是谁?为何让贾平凹如此怀念?我向学生推荐三毛全集,让学生通过书籍去了解这位传奇的女性。学习《再塑生命的人》之后拓展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拓展阅读让孩子们继课文学习后大量的阅读,广泛的积累,对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
三是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要想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最主要是一个人人读书的氛围,试想如果我们成人每天都不读书又如何要求孩子们?所以,提倡教师和学生共读一本书,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这样就提供了一个共同探讨的读书环境。为了更好的营造读书氛围,提高阅读兴趣,还可以通过读书汇报会和读书微信群来交流读书感受。在每学期期初制定好读书计划,分好读书小组,每天规定好读书的章节,利用微信群通知家长,教师针对每天阅读的章节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让孩子有目的性的读书。家长可以将孩子读书的照片发布到微信群里,教师适当的评价作为鼓励,每周一节课的读书交流会,说说一周的心得、体会、困惑。每月一次的读书汇报会,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收获。在读书与交流的过程中如果父母和老师能够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充分肯定孩子的想法,并表现出对他的发现的赞赏。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和平等,而且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孩子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 二、多种形式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就要让学生的阅读上一个新台阶,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做批注做积累。读书时让孩子与文章对话,遇到想要表达的就写在文章的空白处,可以自由发挥,不做限制。教师也可将自己批注的文章给孩子们展示一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批注的内容也是孩子思想上的闪光点,可以作为读书汇报会的基础材料。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两个积累本,一本是随时记录的,另一本是分类记录的,每周给学生一个积累主题,如春、夏、秋、冬,风、雨、雷、电,河流、山川,朝霞、晚霞,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师生情、同学情、亲情等等。组织每周一个小组制作一张手抄报或电脑报,可以分为好词佳句、优美段落、佳作欣赏几个栏目,将小报张贴起来,既是对孩子们的鼓励也是互相学习的平台。
三、发现生活中的美
厚积而薄发,兴趣培养以及语言的积累都是为了表达,为了学生能够展示自己,向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与烦恼,让自己的生命充满活力。为了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愿意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不把写作当成一种任务,我和学生一起制作班级网页,将生活的瞬间拍摄下来,写生活日记,我们互相跟帖留言,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在生活中的语文活动中,学生们拍摄到五花八门的广告词,店铺的错别字,创意新颖的标语,学生们畅所欲言,妙语连篇。大课间、艺术节、运动会、精彩课堂,新年的街市、家乡的美景,生活的点点滴滴被我们记录下来,当一幅幅画面展现在他们面前时,亲近感油然而生,一篇篇美文就在他们笔尖流淌出来,文字承载着他们的欢歌笑语。
语文学习是一门永无止境的科学,也是一门永远不会完美的艺术。生命,因为活力而更美丽;教学,因为活力而更动人。让语文学习充满活力,充满激情,那么你的舞台将会变得光芒四射,甚至你的人生也将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