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双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达到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要按照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征去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和求知的不同要求,珍惜和爱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进取心,让他们真正地体验到在知识的海洋里能够大展风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发展培养策略《语文新课标》要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达到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方面的尝试。
一、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思想是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听之任之,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老师的中心教学使课堂处于一种压抑和恐惧的局面,孩子们胆战心惊地听着教师的讲课,极其被动地囫囵吞枣地吞咽着教师的现成馍馍,他们处于一种似懂非懂地鸭子听雷。如此教学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地地道道的小绵羊了。所以,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就是要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树立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观念,让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全面而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孩子们能够大胆地去发言,要有那种敢想、敢问的精神,要放开对学生的各种压抑束缚,要让学生走进网络,在网络里大展宏图之志,不能限制学生的网上学习和搜集学习资源。要和家长进行合作,都能获得共同支持孩子们的学习资源利用,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要实施奖励、表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给学生粗线条的学法,让学生到图书馆里去寻找教师所给定的阅读内容。通过如此的教学改变,就会提高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我们教师要首先做到教学观念的更新,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发展。
二、提高审美效应
学生的个性发展必须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进入到发展的行列,形成自觉张扬的地步。要想能够使学生做到自觉发展个性,就要挖掘语文课的深刻内涵,把教学的审美挖掘出来,这样就会极大地吸引着学生的能动地积极地学习并发展自己。语文学科它具有着丰富的内涵美,具有人文性的美,它对孩子们的思想情感、人生价值、学习态度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从小学语文的体裁上看有诗歌、小说、故事和散文,等等,这些都具有着不同情感的作者思想,更具有着极大的审美因素,特别是那些生动而具体的语言美、人物的形象美,以及高尚情感、节奏韵律、巧妙情节、深邃意境等都会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1.语言美。在语文教学中要深入挖掘那些文字的美,通过这些美感就会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观念和能力。比如,那些象形文字就体现了美感,它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学生学习生字的时候,可以通过汉字的结构美、韵味美来体现可学情趣。我们大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这个五千年历史的长河中,集聚着大量的文学作品,如那些诗歌、散文、小说等,它们以文字的简洁和优美显示着其特长。像诗歌的简练和富有韵律感,散文优美而富有内涵,小说的语言生动、形象,等等。小学语文课本收入了大量的优秀内容,只要我们能够从教材中挖掘出来它们的美,学生就会对此产生极大的兴趣感,他们就会主动地学习,发展个性。
2.自然美。学生的喜欢更要注重那些自然美的文章里,因为大自然的美会给任何人以最大的享受之感。教材中的自然风光,山水美景都会引起学生的个性发展。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写出了一年四季的不同变化;《庐山的云雾》一文,就能够抓住其雨雾的特征,以联想和想象的手法,然后又集比喻比较等手法,描绘出了庐山的优美风光,多姿秀丽、神奇魔变的景观,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无比热爱的美好感情。如此地引导自然会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他们的个性美也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阅读中培养情趣个性美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当学生对语文阅读有了兴趣之后,他们就会喜欢阅读,感悟那些自己能够理解的知识。正像语文新课标所说的那样,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从比较“浅”“近”的内容入手,因为小学生他们的阅历和阅读能力以及分析能力都比较有限,我们只有从比较浅显的内容来引导,这样他们就会从生活角度入手感悟。比如,我们在教学童话、寓言和故事等内容的时候,让孩子们用生活的经历和经验来助读,这样他们就会有所收获和成功的愉悦。另外,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形式和手段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从中感悟教材的美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孩子们的个性表现欲,展示自己的特长。比如,可以运用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形式。因此,我们要注重孩子们的个性差异,要面向全体,优选优选的学生,让他们充分表现自我,感受阅读乐趣,从而喜欢阅读。
总之,我们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