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公民意识教育

2016-11-29 06:59乔建芳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公民意识

乔建芳

我国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对人的公民意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公民意识的教育。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教育,中学教育尤其重要。在中学时期基本公民意识能否形成是关键。所以,以初中思想品德课为基点,论述公民意识的教育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公民意识教育为了促进我国公民意识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中学阶段抓起,设立有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就针对这个问题作以论述。

一、公民意识教育

1.什么是公民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公民的内涵是不同的。准确地说,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前,中国文化里是没有公民这一概念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随着民主制度深入人心,公民这一概念才逐渐清晰。公民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基本组成元素,更多的是指可以利用自身享有的权利,平等的参与到国家发展的决策以及管理队伍中并履行自己义务的人。国家不是属于某一个人的,而是属于全体公民的。

2.什么是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自发地摆正自己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在平等的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积极的履行一定的义务。从认知方面来讲,公民意识是公民要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深层次的认同自己的公民身份;从实践方面来讲,具有公民意识的人则应该积极主动地参加国家的发展活动中去。

3.什么是公民意识教育

公民意识教育并不等同于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抑或是道德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它包括对公民的国家意识教育,权利义务意识教育,法律意识教育,民主平等意识教育等很多个方面。怎样使公民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家发展事务中来,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看客?毫无疑问,这都需要对公民进行公民意识教育。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公民意识教育

1.知识储量的增加

一个国家想要进步,知识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拥有一定的知识素养也是公民能够有效参与到国家事务中的基本条件。因此,要树立公民意识,掌握一定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还有基本的法律常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礼仪规范知识,从各个方面来增加现代公民的知识储量,提高其知识素养。

2.能力的提高

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我渐渐明白学习的真正含义。学习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更多的目标应该是提高自身的能力。毕竟,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不可能学习到所有的知识。能力和方法才是我们最根本的追求。首先,要学会自我控制的方法;其次,学习怎样融洽地加入到集体生活去;还有,学会在面对不同的文化时,坚守自己的底线,并学习理解和包容。

3.法律意识的加强

法治社会当然需要人人守法。而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树立法律意识是根本,更高的要求则是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知法守法是公民参与实践活动的前提,所以,不管是哪个版本的初中课本,都选择了与中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也有助于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4.对权利及义务意识的强调

毫无疑问,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是公民意识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合格的公民,一方面,要明白可以享受哪些权利,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敢于维护自身权益;另一方面,要主动承担并履行自己的义务,切实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公民意识教育的意义

1.公民意识教育被广泛关注

公民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为了提高国家民主化水平,有效的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类矛盾,推动国家文化发展以及增进与其他国家的友谊,重视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对公民意识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课堂上的教育作为基础手段,然后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公民意识的教育。这些都是我国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可以借鉴的做法。

2.社会发展离不开公民意识教育

相比于欧美国家的人的强烈的公民意识,我国公民意识比较差。究其原因,我国的历史文化影响深远,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前,中国的公民意识教育是很不被重视的。政治制度发展,自由市场经济的刺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我国公民义务权利意识的淡漠,自由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依赖于人们对自主平等以及权利义务的深入认识。所以,中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公民的意识教育。

3.公民意识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因此需要具备能适应并促进未来国家发展的公民意识。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以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尤为重要。通过公民意识教育,公民意识健全的公民应该能主动积极的参与社会生活,拥有独立思考判断能力,能自主解决问题。由此可见,要想塑造现代公民的健全的人格,必须加强对公民意识的教育,这也有利于学生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

四、怎样更好地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公民意识教育

现在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打好发展基础,必须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1.学校教育为主,其他方面为辅,共同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1)家庭教育。父母是最好的老师,父母的思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意识。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因而在中学生能否具备公民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初中生的三观还在建立中,家长的公民意识尤为重要,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到孩子的观念。所以,学校需要经常与家长沟通交流,使其具备公民意识,与学校教育双管齐下,共同促进学生的公民意识的建立。

(2)社会教育。从根本上来说,社会环境影响学校教育,所以它也是公民意识产生的重要条件,而且对公民意识产生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初中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公民意识,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为了使学生在校外的生活环境和校内一样文明干净,成长在一个优越的公民意识教育背景下,学校应该加强与多方面的合作交流,也可以组织集体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2.实践出真知

除了在课堂上的讲解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教育的理解,更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了解我国发展现状,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公民意识,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3.加强对执教队伍的素质及能力培训

教师是公民意识教育实施者,也是教育中坚力量。很多传统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在某些方面与公民意识教育存在分歧,这是很不利于对初中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培养的。因此,首先需要教师具备公民意识,用自己的公民意识在实际行动中影响学生。

4.树立主人翁意识

对班集体的管理是树立主人翁意识的第一步。班集体往往是学生活动的第一场地。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决策,这不仅可以树立学生的集体意识,锻炼工作能力,促进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还可以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

五、总结

传统的应试教育强调学生的高分数,却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基本人格的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需要被动接受老师传输的知识,没有思考的必要,更不用说创新。而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不同的个性,采取有效的手段使学生在享有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同时,掌握知识,成为有自己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人。掌握足够的公民知识是判定公民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除此之外,积极主动地了解与自己有关的政治生活,也是一个公民合格的表现。

参考文献:

[1]高维.我国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变迁(1959-2011)[J].教育科学研究,2014,(10):61-65.

[2]程德慧.公民意识教育:当前学校德育创新发展的新视域[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6):36-37+42.

[3]张莉.加强青少年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02):73-75.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公民意识
论公民美育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