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建联“脱鞋门”背后的角力

2016-11-29 15:18
新体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易建联耐克李宁

易建联为耐克代言,CBA为李宁代言,那么,易建联在CBA的赛场上打球,究竟该穿哪双鞋?在现今的技术条件下,球鞋的舒适性与保护性已经没有多大差距,球鞋不舒适导致旧伤复发更像是一个借口。随后,易建联用单场42分证明了穿李宁鞋也可以保持不错的状态。

成人的世界有对错,也有利弊,易建联“脱鞋”的背后,是各方利益角逐的结果。

“脱鞋门”为CBA敲响警钟

张宾

赛点篮球负责人

这不是CBA联赛第一次出现球鞋之争。之前,李宁公司曾为耐克等品牌的代言国手开特殊通道,允许通过贴标的方式穿其代言的球鞋。不过,在CBA价值水涨船高的今天,李宁公司与CBA的 5年合同来到了最后一季,开始更多伸张自己的权益。最终的结局以易建联等人的妥协告终。

针对这个事件,可能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利弊之辩。无论李宁还是易建联,都不应该被置于道德的行刑架上考问。李宁公司与篮协签有独家协议,按合同办事符合商业规律。易建联作为耐克的代言人,想为自己代言的品牌谋求更多利益,也符合商业道德。

篮协当然有责任,同时也有苦衷。为了CBA的发展,他们将独家赞助协议卖给了李宁,其中包括球鞋权益。而在NBA,球鞋权益是属于球员个人的。

还是应该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一事件给篮协敲响了警钟,下一份合同行将签署,是考虑将球鞋权益下放给球员个人的时候了。唯有如此,众多品牌才会共同扎进CBA联赛中。他们在营销、推广等方面,会与篮协的推动形成合力,让CBA联赛水涨船高。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姹紫嫣红方叫美,众人拾柴火焰高。

从长远来看,阿联导演的“脱鞋门”未必是坏事。至于坏事能否变成好事,篮协起到关键作用。他们不能再当和事佬了,必须是主宰者。

篮协和稀泥助长球员“个性”

田欣欣

暴风体育主编

CBA球员的个性之所以越来越强,很多人,尤其是球星不拿篮协的规定当回事,这和篮协热衷和稀泥的处事方式分不开。

正如大家看到的那样,上赛季总决赛第三场后,辽宁队球员郭艾伦、贺天举和刘志轩与四川球迷斗殴,影响极其恶劣,但篮协的处理意见一拖再拖,直到本赛季开始,才宣布对这三名球员分别停赛4-8场。这样的处罚看上去并不算轻,但板子迟迟落下,里面深藏着篮协和稀泥的功夫。

如果斗殴发生后立即处罚参与的球员,CBA总决赛上辽宁队将缺少多名主力,对冠军归属影响甚大。深谙和稀泥功夫的篮协自然懂得轻重缓急,凡事拖上一拖,错过最重要的总决赛,待新赛季开始,板子再重重落下,看似打得不轻,其实早就避开了要害。

这只是篮协行事风格的一个缩影。对于CBA近几个赛季经常出现的赛场骚乱,篮协也多以罚款了结,仿佛除了警告和罚款之外,再也拿不出任何实质性的处罚措施。小闹,罚少点;大闹,罚多点。一个如此正规的职业比赛管理机构却仅有罚款这一项处罚手段,让人感到哭笑不得。

篮协并非历来都如此心慈手软,举历史上三大罚单:2008-09赛季山东球迷与广东队球员冲突及扔杂物,双方共计被罚33万元;2007-08赛季新疆队因“官秀昌事件”被取消季后赛资格;1998-99赛季,四川男篮因计时器错误让比赛少打三分钟及把对手一个三分球记作两分球而被取消整个赛季成绩,直接降级,成为CBA史上最严厉的处罚。然而,篮管中心前主任李元伟退休后,CBA少了铁腕,多了太极。近几个赛季,不管出现什么问题,几乎一律罚款了事,息事宁人成为管理者的主要信条,这也在另一方面助长了球迷胡扔胡骂、球员无视规则的歪风。回归到球鞋事件上,单单的罚款并不对球员构成威慑,有赞助商撑腰的他们根本不惧怕罚款,甚至有些罚款是由赞助商来支付的,这让篮协的规则成了一纸空文。

罚不是不行,但要罚就要罚得狠,罚到俱乐部、球员以至球迷都怕。职业联赛必须是由方方面面的“职业”一环一环组成,不是一句“蓄力”就能高枕无忧的。如果篮协仍然只会动辄罚款的话,CBA也不可避免地走向式微。

易建联因小失大

付政浩

体育大生意副主编

易建联用这一粗暴方式对抗篮协规定,不仅令人对他的个人修养倍感诧异,更重要的是直接伤害了赞助商的利益和整个联赛面对赞助商时的公信力。

不过,易建联也有自己的苦衷。CBA固然要维护自己的赞助商利益,但易建联也需要向耐克证明自己的契约精神。在这两难间,很多人都认为CBA从一开始就应该效法NBA,只出售球衣装备赞助权,而把球鞋装备权留给球员。如此一来,自然可以避免今日的矛盾。但这种提法明显过于理想化。

众所周知,职业联赛的收入基本上由以下几大块构成:1、媒体版权售卖;2、门票收入;3、各类广告赞助权售卖;4、专利产品开发。NBA收入的最大来源就是赛事版权出售。君不见,每一次只要NBA签下新的版权合同后,无论球员收入还是整个联赛的市场价值,都会立即水涨船高。

正是因为有赛事版权这个支柱,再加上门票和大批的广告赞助也足够惊人,NBA这些收入已经足够夸张,才把联赛装备权中的球鞋装备权这一“小块肥肉”下放给球员。回看CBA,由于过往央视一家独大,不仅版权卖不上价格,有时还要给电视台倒贴转播劳务费,方可获得转播。在CBA联赛22年历史上,版权从未形成规模性收入,更遑论像NBA一样成为联赛的头号收入支柱。既然CBA没有像样的版权收入,门票收入也非常寒酸,唯一能够倚仗的就是广告赞助,最值钱的恰恰就是装备赞助权。鉴于CBA目前整体造星能力不足,单纯的球衣装备权根本不足以像NBA那样能够获得赞助商的青睐,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将整个联赛的球衣、球鞋和球袜等装备权打包出售。

李宁公司因为看重这种规模效应,才砸出5年20亿元的天价赞助费。也正是基于这笔天价赞助,CBA各队每年才能稳定地分到1200万元左右,避免了更大额度的亏损。换言之,如果不打包出售装备权,CBA各队只会亏损更加严重。一旦整个联赛都难以为继,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到那时,易建联这个个体又如何保证自己的商业价值呢?从这个意义出发,作为CBA本土一哥的易建联更需要率先垂范,为CBA联赛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不应该只看到个人的丁点利益而置整个联赛大局于不顾。

CBA无法效仿NBA

马玉星

凤凰体育评论员

CBA一直在效仿NBA,赛事运作可以照猫画虎,学到七八成,但商业运作却无论如何学不成,最终画虎不成反类犬。

NBA的所有商务开发条款涵盖范围都是球员工会和资方商定而来,个别巨星代表不了球员工会。所以,即使现阶段CBA有球员工会参与决策,鉴于目前拥有个人球鞋赞助合同的只是寥寥十余位明星,而整个CBA有将近400名注册球员,相信球员工会仍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毕竟,李宁公司的大合同提高了球队收入,只有球队收入提高,方可给大多数球员提高待遇。所以,结论就是即使CBA有球员工会,仍很可能批准打包出售球衣和球鞋的装备权。事实上,在易建联脱鞋一事发生后,已经有多位球队老板和球员以匿名的方式在媒体面前批评了易建联的不理智。他们认为CBA是大家伙吃饭的锅,李宁公司的合同有助于提升大家的待遇,绝对不允许易建联因为一己之私而砸大家的饭碗。

总之,NBA不打包出售球鞋装备权仍无碍其巨额盈利,而CBA砸锅卖铁仍亏损惨痛,这就是CBA无法完全照搬NBA的真相。NBA历史已超过70年,造星能力惊人,CBA只有22年历史,无法批量造星,这就是双方的现实差距。在现阶段,必须承认这一点,不能一味理想化。在CBA整体尚处于巨额亏损的大环境下,易建联理应想清楚也应该想清楚个人得失与联赛存亡之间的关系。相信,若干年后,当CBA能够像NBA一样形成更加成熟的盈利模式时,球鞋装备权必定会下放给球员,今时今日易建联的牺牲注定会被整个联赛的发展史所铭记。

“脱鞋门”是一场排练好的戏

李梓菲

玩客体育副总经理

在“脱鞋门”闹剧上演之前,耐克就与李宁公司沟通过,提出国家队与CBA联赛穿鞋资源置换的建议,以允许李宁公司赞助球员在国家队比赛中可穿李宁鞋作为条件,争取耐克赞助球员被允许在CBA比赛中穿耐克鞋。然而,遭到李宁公司拒绝。

在李宁公司签约球员中,除了郭艾伦正值当打之年外,西热力江已沦为国家队边缘人物,赵继伟还需要时间证明自己,他们显然无法同耐克签约的易建联、周琦等人相提并论。更重要的是如果给耐克签约球员开了绿灯,破坏了联赛的同一性,对于其他品牌签约球员的约束也就失去了公信力。

就在双方未谈拢的第二日,便发生了易建联脱鞋事件,这显然是经过策划的。易建联将李宁鞋脱掉扔到球场上,不仅打了赞助商的脸,更打了篮协以及整个CBA联赛的脸。比赛监督随后打电话向篮协领导请示,一贯喜欢做和事佬的篮协担心易建联退赛,便允许他穿着耐克重返赛场,“脱鞋门”这出戏最终演变为“换鞋门”。

猜你喜欢
易建联耐克李宁
李宁:“我还在路上”
创始人回归后李宁加速复苏
创始人回归后李宁加速复苏
跌宕起伏“李宁”
赶不走的“小耐克”
耐克一哥地位遭遇空前挑战
回归NBA,易建联如何“帮”湖人?
易建联嘴部被缝50针
受伤易建联错过全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