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地理》校本教材开发的思路

2016-11-29 05:32沈涛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编写组庆阳乡土

沈涛

【摘要】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是高中新课程生物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实效、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庆阳地理》为例提出了地理校本教材开发的步骤、方法和模式,旨在增强校本教材的针对性、实用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地理 校本教材 开发 模式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6]GHB1673。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51-01

要编好一本学生喜欢阅读的地理校本教材,既要尽量采用准确、可靠的最新资料,传授乡土地理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又要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独立工作的能力和方法,并非一件易事,这需要地理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在编写方法、步骤、模式上下功夫。

一、编写乡土地理教材的步骤和方法

⑴成立乡土地理编写组:物色几个有丰富地理教学经验、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地理教师,组成乡土地理编写组。

⑵制定编写计划:确定编写的原则、体系和方法,拟定教材的内容提纲,分配编写任务,以及明确定稿、送审的期限。

⑶搜集整理资料:收集资料的过程实际上是乡土调查的过程,一般有三个途径:一是从当地乡土地理研究论著和地方报刊中收集;二是向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调查, 如向地方志办公室了解当地历史沿革、发展变化情况,向经委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向计委了解城乡远景规划,向民政部门了解当地人口、民族状况,向工业、农业、交通、商业部门了解当地工业、农业、交通、商业发展状况, 向地质、水文、气象部门收集当地自然地理资料,向环保部门了解当地环境 污染和治理状况,向文化、教育、旅游部门了解当地文教事业和名胜古迹、 旅游事业的现状等;三是通过乡土地理实地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包括到当 地的博物馆、文史资料馆、图书馆查阅资料。实地调查中可以拍摄有关照片供教材选用或收集实物标本供教学中使用。

整理资料要根据教材编写的需要进行。资料的分类可按章节归并,资料 应注明出处和调查人,以便核实。资料的整理过程要注意资料来源的权威性。特别是统计数据要注意其时效性,并要统一统计口径和度量单位。借用的图表资料要根据教材要求予以简化或删减。

乡土地理资料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也是地理教师提高乡土研究能力的过程。

⑷分工负责集体编写:资料整理以后,就根据事先定好的编写计划分别送给有关教师负责编写。编写完成后,教师之间要相互传阅,互相寻找编写中的一些问题,并作详细记录,以便商讨。然后召开编写组会议,分项集体研讨修改。

⑸实践完善:教材编写完成后,选取几个教学班进行教学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及时反思,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详细记录,然后召开编写组会议,互相交流、探讨、修改、完善。如此反复,直至定稿。

二、乡土地理教材的总体模式

选择不同的知识内容,并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可以构成乡土地理教材不同的总体模式,通常也称为不同的教材体系。教材的总体模式不同,所产生的教学功能也不同。在编写乡土地理教材时,首先要设计一个合理有效的总体模式。

我们在编写《庆阳地理》时,确定了如下编写提纲:

第一单元:庆阳概况

1.1位置和范围 1.2行政区划

第二单元:庆阳的人口和民族

2.1庆阳是我省人口较多的市区 2.2人口增长迅速

2.3出现老龄化的趋势 2.4多民族的家园

2.5尊重民族习俗加强民族团结

第三单元:半干旱、半湿润的地理环境

3.1陇东盆地 3.2大陆性为主的气候

3.3庆阳的河流

第四单元:富饶的资源

4.1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 4.2生命之源——水资源

4.3陇上能源基地 4.4丰富的生物资源

4.5独特的旅游资源

第五单元:发展中的庆阳

5.1经济发展概况 5.2庆阳农业

5.3生机勃勃的工业 5.4蓬勃发展的商业贸易

5.5方兴未艾的旅游业 5.6交通、邮电

5.7欣欣向荣的教育、科技 5.8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

5.9市域中心城市

第六单元:防灾减灾,保护环境,建设庆阳

6.1地震灾害 6.2气象水文灾害

6.3地质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 6.4土地荒漠化

6.5环境污染 6.6后来居上看庆阳

猜你喜欢
编写组庆阳乡土
Our Best Friend
燕昱 庆阳北石窟 油画作品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庆阳香包:一针一线皆故事
乡土中国
Close Critical Analysis of Integration of the Immigrants and Destruction of the Differencein Under the Skin(Glazer 2013)
甘肃庆阳西峰区:吃上“产业饭”摘掉“贫困帽”
用发散思维巧解高考题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