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升云 望勇 刘小明 周利琳
豆突眼长蝽的识别与防治
司升云望勇刘小明周利琳
特约栏目主持:司升云
武汉市蔬菜所植保室主任,武汉市农科院植保学科带头人,湖北省昆虫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保学会园艺病虫害防治委员会委员,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理事,湖北省植保学会理事等。
主要从事昆虫抗性研究、新农药创制及农药登记试验等工作,在昆虫抗性监测原理和方法、抗性机理研究等方面有创造性贡献。首创标准成本下的药效及室内毒力比较法。发现了茶黄螨16种国内外新寄主记录及1种蜗牛的国内新记录种。建立了替代高毒农药的新农药应用技术体系。成功研制了 “特灵”、“必威”、“必灵”、“3.3%参酮EC”、“3.2%丁齐EC”、“3.6%虫·苏WP”等6个国内首创产品,并进行了登记应用。各项新技术新产品累计推广0.25亿hm2以上,遍及20多个省市。
共主持参与科研课题十多项,发表论文90余篇,完成室内外国家农药登记试验2000多项,主编与参编《农药使用手册》等丛书6部,获市以上科研成果10项,国家专利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豆突眼长蝽(ChauliopsfallaxScot)属半翅目长蝽科,是为害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据报道,国内豆突眼长蝽分布区域为河北、山西及其以南地区与陕西、四川、云南、西藏一线及其以东地区,在长江以南特别是江西、湖南、四川局部地区密度较大,发生严重,一般受害地块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减产高达30%以上。2016年5月在湖北武汉等地调查发现,豆突眼长蝽已成为豆科蔬菜主要害虫,不仅严重为害菜用大豆(毛豆),同时也为害菜豆、豇豆等,作物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造成叶片褪绿变色、植株提前枯萎死亡,田间易与缺素症等生理性病害相混淆,如不及时合理防治,易造成作物减产。
1.1为害特点
以成虫和若虫集中在寄主嫩叶、嫩梢等避光处刺吸汁液为害,被害叶片开始形成褪绿的灰白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连成不规则的白色斑块,严重时造成叶片大量脱落,使植株提前枯萎,导致结荚减少、籽粒干瘪,降低作物产量并影响产品品质。
1.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8~3.2mm,宽1.2~2.5mm。体短厚坚实,红褐色至灰黑色,密布黑色大刻点,刻点内有鳞片状毛。头与前胸背板粟黑色至黑褐色,头垂直。复眼黑色,着生于眼柄上,向外突出,眼柄部甚长,与头顶成60°,并向左右两侧上前方呈蟹眼状外突。触角4节,着生于复眼内侧,第1节粗大,但短于第2、3节,第1、4节红褐色,第2、3节浅黄褐色,第4节纺锤形。喙4节,浅黄褐色,端部黑色。前胸背板前、后缘平行,两侧后部平行,前部收窄前倾,具领片。小盾片黑色,前缘两侧各具1个三角长斜白斑,整体形成1个“T”形黑斑。翅合拢时呈束腰状,爪片狭,黄白色,具刻点1列,结合缝短,革片黄白色,中部偏内具黑斑1块。腹部5~7节侧缘具上翘的叶状突,第7腹节叶状突后伸至腹部末端。足浅黄褐色,但腿节端部与胫节基部粟黑色至黑褐色,与体色同色。胸腹部具臭腺。卵长0.4~0.6mm,圆柱形,初为淡褐色,后渐变成黑褐色,基部有一丝状物着生于叶背面。
若虫共5龄。初孵若虫体长约1.5mm,深红色,全身具黑色针状毛,端部粗大。头部小,复眼黑色突出。触角4节,粗大,与体色相同,唯第3节白色透明。随龄期的增大,身体变大而体色逐渐变深,高龄若虫为紫黑色。
一年发生2~4代,以成虫在土缝、石隙及枯叶下越冬。武汉地区一年发生3代,翌年4月越冬成虫开始活动,5月中下旬为第1个为害高峰期,一般夏季豆类蔬菜受害较轻,春秋受害较重。成虫多于上午羽化,飞翔力极弱,无趋光性,受惊后向下坠落,具明显假死性,可扩散转株为害。成虫早上喜于植株顶端叶面为害,日照强或大风雨时,伏于叶背基部。成虫可多次交尾,且交尾时间较长,能达数小时。卵多产于叶背的主脉和支脉上,少量产于叶背。初孵若虫停留在产卵叶片上,避光取食为害,于第1次蜕皮后迁移分散为害,行动迅速。该虫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25~29℃,成虫较耐高温,以冬季温暖及翌年春季气温高、雨量少的年份发生严重。
3.1农业防治
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逆性。冬耕灭茬,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及杂草,可消灭部分越冬成虫。改进种植制度,与非豆类作物实行轮作,减轻该虫的发生为害。
3.2物理防治
利用假死习性,于成虫盛发期,用水盆振落,进行人工防治。
3.3化学防治
于田间发现叶片受害症状后,选择广谱触杀型或内吸性杀虫剂进行喷雾处理,施药时间以早晚和阴天为宜,喷药时注意叶背着药。参考选择5%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3000倍液、50g/L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10%醚菊酯悬浮剂1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18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5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6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 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500倍液等。
(本文配有彩图,详见彩色插页)
司升云,武汉市农科院蔬菜科学研究所,武汉黄陂区武湖生态农业园,430345,电话:13237178121,
E-mail:sishengyun@126.com
望勇,刘小明,周利琳,武汉市农科院蔬菜科学研究所
2016-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