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和平,梁 明
(安徽建筑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安徽省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实证研究
潘和平,梁 明
(安徽建筑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当前安徽正在全力打造三个创新型强省,大力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础。本文根据钱纳里三次产业结构模式标准,研究安徽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问题,分析产业结构变迁对安徽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对进一步优化调整安徽省产业结构提出合理建议。
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安徽省
目前在研究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时,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影子价格分析法、需求判断法、国际国内比较法、结构效果法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共同作用下,国家或地区内的三次产业间的比值始终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一般是选定一个动态的参考,与之对比,来分析产业动态结构变化的规律,从而评价产业结构的合理性[1]。
为了准确分析和评判安徽省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状况,本文根据相关文献综述成果,采用钱纳里三次产业结构模式为参照标准结构,通过计算安徽三次产业结构具体指标值来比较分析三次产业间比例的合理性。钱纳里三次产业价值结构模式和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模式标准结构如表1所示,安徽省三次产业价值结构模式和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模式如表2所示。
表1 钱纳里三次产业价值结构模式和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模式 单位:%
表2 安徽省三次产业价值结构模式和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模式 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1993-2015)整理计算
1.1安徽省第一产业与钱纳里第一产业比重的比较
根据1992年以来安徽省第一产业发展情况,计算第一产业GDP比重和劳动力比重,建立安徽第一产业比重与钱纳里标准结构对比折线图如图1。
图1 安徽省与钱纳里标准模式第一产业对比
安徽是农业大省,2015年末常住人口达6100万人,其中一半为农业人口。长期以来,安徽高度重视农村人口转移工作,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到2015年达50.50%。但由于农村人口转移涉及到就业、医疗、住房、社保等各方面的民生工程,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由图1可见,安徽省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与钱纳里标准结构基本接近,说明长期以来我省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遵循经济规律,加大调整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安徽省第一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在1998年之前明显低于钱纳里标准,从2000年开始高于钱纳里标准模式,之后的差距逐渐增大,这表明伴随着第一产业GDP的下降,并没有同步实现农村劳动力的相应转移。当前安徽仍有大量富余劳动力滞留在第一产业,合理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二三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劳动力资本支撑,将是下一阶段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作。
1.2安徽省第二产业与钱纳里第二产业比重的比较
1992年以来,安徽第二产业GDP比重和劳动力比重与钱纳里标准结构对比折线图如图2所示。
图2 安徽省与钱纳里标准模式第二产业对比
由图2可见,安徽省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变化较大,起伏不定。1999年以前安徽省第二产业占GDP明显高于钱纳里标准结构中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这主要是长期以来安徽省和全国一样采取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倾斜性政策所致;1999年至2005年安徽省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与钱纳里标准结构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相近,说明这一阶段第二产业结构是比较合理的,其主要原因是我省加大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力度所致;2005年之后安徽省第二产业占GDP比重逐渐增大,高于钱纳里的标准结构,这是安徽现阶段全力推进工业强省战略的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方面,安徽省第二产业所占劳动力比重呈平稳上升趋势,与钱纳里标准结构差距不大,特别是1999年之后,其比重略低于钱纳里标准结构,增速呈“先快后慢”趋势,这一方面说明我省第二产业所占劳动力比重基本达到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要求,同时也表明安徽第二产业劳动力结构比重仍相对滞后,这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仍不能有效转移关系密切。
1.3安徽省第三产业与钱纳里第三产业比重的比较
1992年以来,安徽第三产业GDP比重和劳动力比重与钱纳里标准结构模式对比折线图如图3。
图3 安徽省与钱纳里标准模式第三产业对比
由图3可见,安徽省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变化起伏很大,与钱纳里标准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GDP的比重相差甚远。比较1999年之前,安徽省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低于钱纳里标准结构的第三产业占比,且相差逐步减少。1999-2005年,安徽省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高于钱纳里标准结构中的第三产业占比,2005之后安徽省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与钱纳里标准结构中的第三产业占比差距不断增大,究其原因,仍是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实施以及第三产业本身发展不够所致。在劳动力方面,2010年之前,整体相互交错,变动的趋势基本相似,2010年之后,安徽省第三产业劳动力占比和钱纳里标准中第三产业劳动力占比差距拉大,安徽省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出现不足的状况。
通过分析可见,近年来安徽省第一产业GDP和劳动力所占比重相近于钱纳里标准结构中第一产业的占比;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远低于钱纳里的标准结构中的比重,说明安徽省第一产业的发展较为合理,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可以判断安徽省产业间比例一定程度上存在比例失衡现象。
2.1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标值测度模型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过程是复杂的。由低级的产业结构向更高级的结构发展,指的是产业结构伴随着生产力、科学技术、环境变化和需求变化的发展,根据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2]。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从产业层次角度看,要求从发展第一产业为主向逐步向二、三产业发展为主过渡;从生产要素角度看,要求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逐步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过渡;从产业价值构成角度看,要求从较低附加值产业逐步向高附加值产业过渡,从初级产品制造产业占大份额向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占大份额的制造产业转变。在分析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时,可以认为一个地区知识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产业所占比重越大,其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水平就越高[3][4]。
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标H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 P1、P2、P3——第一、第二、第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安徽省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H1、H2、H3——第一、第二、第三次产业的产业高度值。
在此设定H1、H2、H3的取值分别为1、2、3。
2.2安徽省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标值的测度
为测度产业结构对安徽经济发展水平产生的影响,以安徽人均GDP为代表其经济发展水平,将其作为因变量,以产业结构高度值H作为自变量,为消除异方差和去除单位不同的影响,我们对模型中数据进行对数处理,建立相应模型如下:
选取1978-2014年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相关数据如表3。据此判断安徽省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对人均GDP的影响。
表3 1978-2014年间安徽省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指标值
数据来源: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1999-2015)整理计算
2.3回归模型的建立
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表3数据做回归分析,估计模型的参数,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模型参数回归结果汇总
表4是对回归方程拟合情况的简单描述,相关系数R,相关系数的平方和即是决定系数,决定系数的取值范围是0-1,自变量所能解释的方差在总方差中所占的百分比,取值越大就说明模型的效果越好。
表5 Anovab
表5是对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F值为337.484,P值小于0.05,(P<0.01,达到了极显著差异;0.01<P<0.05,为显著差异水平;P>0.05为不显著)因此该模型有意义,由于一开始只假设了一个自变量,所以结果是该自变量的回归意义是有统计意义的。
表6 系数a
由表6可得出回归方程中常数项、回归系数的估计值和检验结果,据此可得出回归方程:
2.4回归结果分析
通过对以上回归结果的检验,调整后的决定系数R2=0.903,接近于1,说明模型拟合得很好,该模型是有意义的。它表明安徽省产业结构高度化值每增加1%,会促进GDP的对数增长7.439%,可见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
进一步分析安徽省产业结构高度化值变化趋势,1978—2014年间,其总体呈增长趋势,我省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标提升趋势显著。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提升打破了产业结构在低水平上的均衡,尤其是合肥经济圈相关地区产业综合竞争力大幅度提升。为进一步破解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难题,必须以第二产业为基石、第三产业为主体,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多年来安徽省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多措并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畅,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内部结构仍不尽合理,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等。结合当前安徽正在实施的《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和“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标要求,建议从以下方面进一步优化调整我省产业结构:
第一,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全面实施,对推动安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6]。为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职能,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合理制定产业规划。在相关政策指引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调节的作用,全面促进安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二,提高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保障[7]。地区经济增长同时也带动社会向多元化和高科技化发展,科技水平的进步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要充分发挥合肥作为科教城的创新引领作用,大力推进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全面提升我省经济结构水平。
第三,大力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发展主导产业。安徽省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相关地区应当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行合规开发,统筹规划,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更加坚定地扶持本地优势产业。同时抓住产业转型的机遇,大力发展以金融业为代表、产品附加值较高的第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全面转型升级。
[1]刘晶.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5(1):38-44.
[2]贾喜越.“十一五”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 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4.
[3]于文博.中国国内“雁行模式”的实证研究[J].时代金融,2015(1):12-14.
[4]李晔.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天津市产业结构高度化研究[D]. 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4.
[5]周昌林,魏建良.产业结构水平测度模型与实证分析——以上海、深圳、宁波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07(6):15-21.
[6]司家兰.皖江城城市带产业选择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1.
[7]梁中贤.安徽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系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
[8]万伦来,胡志华,昂小刚.安徽淮河流域工业化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7):9-14.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Rationalization and Supererog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Anhui Province
PAN Heping, LIANG Ming
(School of Management,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230601)
As a province which tries to become powerful in economy, culture and ecology, Anhui spares no effort to upgrade the economic structure by restructuring and transforming the mode. And the rationalization and supererog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serves 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economic upgrading. Based on Chenery's theory of three leveled industri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ationalization and supererogation of Anhui industrial structure, analyzes the influence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s on Anhui economic growth,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further upgrade Anhui industrial structur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Industrial structure rationaliz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supererogation; Anhui Province
F121.3
A
2095-8382(2016)05-088-05
10.11921/j.issn.2095-8382.20160516
2016-03-08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SK2016A023);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15YJA790060)。
潘和平(1974-),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建筑技术经济、产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