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良
基于和谐治理的企业激励兼容艺术
张国良
管理科学,博大精深。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修道弘德,取义明理,激励兼容,和谐治理,为我们提供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最高真理和无限智慧。企业善待员工,职工效力企业,以和为贵,以诚相待,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企业向心力。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更离不开沟通,和谐治理就是增强内部的凝聚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章从和谐治理的视角对企业激励兼容艺术进行了探讨。
企业和谐治理;激励兼容;方法艺术
管理科学,博大精深。修道弘德,取义明理,激励兼容,和谐治理,为我们提供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真理和智慧。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结合群力,达致目标。在企业里,环境宽松,和谐协调,氛围温馨,员工的主动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否则,人心难测,勾心斗角,不是人琢磨工作,而是工作折磨人,这种环境必然导致人人自危,职工势气低落,人心涣散,更留不住人才。
国以和为盛,家以和为兴,人以和为贵,企以和为本。企业内部要有亲和力,组织才能充满活力,更能营造成绩有人颂,人格有人敬,诚信有人铸,和睦有人护的良好文化氛围。企业以和为贵,以诚相待,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企业向心力、凝聚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标激励是根据人们物质和精神利益的正当需求,设置一定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因,作为人们对未来的期望,鼓励人们去追求、进取。激励的意义在于让每个人“踮踮脚、够得着”,用目标激励大家进入状态,奋力奔跑。一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目标和起点之间隔着坎坷和荆棘;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只能用奋斗去统一;困难,会使弱者望而却步,却使强者更加斗志昂扬;远大目标不会像黄莺一样歌唱着向我们飞来,却要我们像雄鹰一样勇猛地向他飞去。只有不懈地奋斗,才可以飞到光辉的顶峰。”告诉我们一个深刻道理,目标的实现不会轻而易举,但目标的确立让我们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可以引导克服艰难险阻,坚定我们的行动。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要具有高度的民主作风。从员工中来,到员工中去,集思广益,使决策更科学、更完善、更可行,最终更有益于目标的实现。
在和谐治理中发挥目标激励的作用应注意:第一,个人目标尽可能与集体目标一致。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共同的愿景和组织目标而作出不懈的努力。第二,设置的目标要注重社会效益。社会效益越明显,有利于形成共同的愿景,目标的吸引力就越大,越能激发人们内心的激情,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第三,目标要符合实际,切实可行。要难易适度,否则起不到激励的目的与效果。第四,目标内容要具体明确。能量化的尽量要量化,切忌模棱两可,笼统抽象。第五,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既有战略性目标,又有战术性目标。既有近期的阶段性目标,又有远期的总体目标。俄国有位大文豪说:“人要有生活的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还得为大目标牺牲小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公平激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比较、做出判断,并以此指导行为的过程。人们在企业中判断公平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他所获得报酬的绝对值,而是与他人相比较的相对值。公平感指的就是人们对报酬的分配,尤其是涉及到自身利益的分配,是否公正合理的个人判断和感受。它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因素,对人的工作积极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人能否得到激励,不仅是他得到了什么样的报酬,更重要的是与别人相比,这样的报酬是否公平。公平的实质是平等,它体现在对人格及其权利的尊重上。只有公平的激励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在和谐治理过程中运用,公平激励要做到努力满足激励对象的公平意识和公平要求,克服以下几种不公:
(一)收入分配不公,甚至不劳而获。付出与所得不成比例。付出的智力体力多,而收入却不高,这是绝对不公;另一种是工作岗位不同、贡献大小不同,责任大小不同,而收入几乎相同,这是相对不公;更有甚者,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其后果导致心理失衡,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下降。
(二)处罚不公,倚轻倚重。一种对直接责任人处罚过轻,不能以儆效尤;另一种处罚过重,给他人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没有人敢承担责任。
(三)做事不公,因人而异。管理激励中,对事不对人,现实中往往存在因人而异的现象,“手眼通天”的人,往往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评价不公,老实人往往吃亏;人心失衡,好人也会变坏。正如邓小平所言:“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四)用人不公,任人唯亲。古人云:“政以得贤为本,为政之本在于任贤。”民企领导者要任人为贤,不能搞任人为亲。现在一些家族制企业进行选拔人才,说是“公平、公正、公开”面向社会,其实大部分是内招。即使个别招聘进去的也难以重用。结果唯亲是举,任人为亲。亲朋老友是亲,顺我之心是亲,护我之私是亲,助我攻他是亲。除外,拉老乡、同事、同学、战友等关系,结朋党、搞裙带关系。使企业邪气上升,正气消失,职工士气低落,企业缺乏凝聚力。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情感,而不是理智。领导者关心支持下属的工作,是关怀激励的重要方面。关爱激励是创造性的激励方法。是“爱的经济学”即勿投入资本,只要注入关心、爱护情感因素,就能获得产出。它要求把对员工的关心体现在日常的一些细小环节上,让员工感觉到真诚,从而激发出正能量。
运用情感激励于治理管理工作,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关心理解人。企业领导干部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员工,对员工怀有关爱之心。由于每个员工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其长处和短处不尽相同。各具特色的员工,恰是企业大花园中的朵朵鲜花,企业领导就是爱花、护花的园丁。因此,没有任何理由不欣赏员工、不关爱员工、不信任员工。在和谐关爱激励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企业所有工作中贯彻爱的精神,体现人文关怀,仁者爱人;二是要与下属面对面进行正面交流,推心置腹;三是应在危难之时多显关爱,雪中送炭;四是多关爱员工的家庭,大爱无疆;五是学会对员工欣赏和赏识。通过领导和员工双方人格魅力的相互影响,编织成一张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使企业内部形成宽容、团结、稳定的良好氛围。
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应建立在信任与尊重的基础上。信任是动力,也是最高的奖赏。唯有善于运用信任武器的领导才能最终胜出,这是被公认的有效激励方法。一个管理者能否恰当地运用尊重激励法,是修养素质的体现。为人谦逊、随和、低调、有礼貌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修养,无论管理者的权力、学历、职位再高,也要靠团队协作,单枪匹马是不可能做好工作的。所以管理者一定要尊重员工,促使他们积极思索,锐意进取。
尊重,是对他人价值的充分肯定,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在和谐治理中,怎样尊重别人呢?首先,要给别人以理解和宽容。从点滴小事做起,处处为别人着想,彼此理解,彼此宽容。其次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是一个人人格的体现。 再次注重礼仪礼节。尊重上司是天职,尊重同事是本份,尊重下级是美德,尊重对手是风度,尊重所有人是教养。管理者要发自内心去尊重员工,有礼貌,不嘲笑、尊重员工的人格,让员工感到自己对组织的重要性。
一个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民族,是一个最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企业,是一个充满着希望的企业。企业最大的风险就是没有危机意识。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就能使企业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怎样有效树立员工的危机意识?第一,向员工灌输“怀抱炸弹”意识。在成绩面前不沾沾自喜,要有危机感。成功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结果是暂时的,努力是永恒的。企业随时都有被淘汰的危险,规避这种危险,道路只有一条,就是使企业更加强大。第二,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使员工认识到“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就得努力找工作”。在市场激烈竞争中,人人献计策,个个搞创新。第三,向员工灌输企业的产品危机。要想让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情有独钟,就要不断推出新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激励法,包括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正向激励是通过强化积极意义的动机而进行的激励;负向激励是通过采取措施抑制或改变某种动机。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目的都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强化,正激励和负激励作为两种相辅相成的激励类型,是从不同的侧面对人的行为发挥作用。正激励是主动性的激励,负激励是被动性的激励。
在企业治理行为中负激励难度较大。若产生偏差,会导致企业管理者的权威受损。企业领导者要舍得“亏”自己,替员工承担责任,员工才会心服口服。
和谐治理过程中,运用激励要注意一是掌握时机。出言过早, 时机不成熟,出言太迟,错过良机。“反话”太多,最容易使人泄气,取不到良好效果。二是把握有度,体现出对同志的尊重、爱护和信任,要把褒贬抑扬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典型人物的示范,激发人们的情感,引发“内省”与共鸣,引导人们的行动。
实施行为激励,第一,企业管理者要做到公正廉洁。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面对困难和危险,领导者应身先士卒。有难当先。第二,公正用人,不任人唯亲。公平竞争,唯才使用,有什么能力上什么岗位,在什么岗位拿什么薪酬。 第三,以身作则。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不准员工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自觉置于员工的监督之中。
(本文作者: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化中心研究员、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经济管理系教授)
责任编辑:张 翔
梁新颖 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