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钟健与博物馆

2016-11-29 03:11王春山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陈列馆陈列化石



杨钟健与博物馆

王春山①

Yang Zhongjian & Museums Wang Chunshan

杨钟健(1897—1979)先生是世界知名地质古生物学家,同时也是我国博物馆学专家,其一生致力于研究古脊椎动物和推动办好自然历史博物馆,具有丰富的博物馆理论和实践成果。

一、 杨钟健先生博物馆学主要观点

1905年张謇创办了中国第一座近代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开创了国内博物馆建设的先河,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博物馆被纳入国民政府的社会教育体系,博物馆制度初步建立,博物馆社会教育能力逐步提高,国内博物馆数量也大幅增多,杨钟健先生对博物馆的早期关注就始于这个大环境。20世纪20年代,杨钟健先生就已经认识到博物馆在科学教育、国民素质提高方面的重要性。1923年杨钟健先生留学德国,欧洲博物馆对其产生了重要的启示与影响,促使其对博物馆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自己的博物馆学思想与理论。

(一) 对博物馆陈列展览研究及观点

1937年,杨钟健先生撰写了《关于陈列馆的意见》,详细阐释了陈列与科学研究的关系,提出“在西洋任何国,研究与陈列照例不分的”[1]。关于陈列技术手段方面,杨钟健先生认为展览的系统安排非常重要,要注意文物“演化的程序”,文物不一定珍贵,但必须在整个陈列中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陈列应该与时俱进。也就是说,陈列是一个博物馆永远的课题,它体现出博物馆的科研进步程度。

(二) 关于地质陈列馆分类观点

杨钟健先生认为“地质陈列馆就组织上讲可以分为三种:一为附于历史陈列馆中的,一为独立或隶属于地质研究机关中,一为附于大学中的,不过虽是如此分法,而事实上常彼此有密切的关系,分割不开”[2]。这种分类观点,直到今天国内地质博物馆仍在沿用。

(三) 关于博物馆建设

杨钟健先生认为博物馆建设是一件非常紧要的事情,地方陈列馆“虽不敢说是救国要政,但至少是现代国家设施上,一种必须而急要的设施”[3]。可见杨钟健先生对博物馆建设的态度与观点是非常鲜明的,大力倡导与推动博物馆建设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使命,成为与救国以及现代国家的建设联系在一起的重要工作。

(四) 关于博物馆的建设主体

杨钟健先生主张多元共建,即博物馆建设主体多元化,并且各主体之间应该各有侧重、相互协作。对于大型博物馆建设,他主张公私并举,以政府为主。他认为“大规模的陈列馆,当然以政府办理为最好,但私人也非绝对不能举办”[4]。对于地方性博物馆建设主体,他认为,地方陈列馆“尤盼私方面的努力,不过官厅要给予以有力的爱护,最好能协助进行”[5],他的这种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建馆思想至今对民办博物馆的监管仍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五) 关于地方博物馆建设

地方陈列馆的设立“不妨逐渐推行,每省须先就地位较重要县份,设有陈列馆”[6],“不过初办,当从重要区域办起”[7]。即由大城市到小城市,由区域中心城市到区域一般城市逐步布局博物馆,杨钟健先生这种博物馆建设规划思想对新中国博物馆事业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

(六) 关于地方博物馆的结构模式

杨钟健先生提出地方性博物馆三大基本的组织结构,即自然部、工艺部和人文部。自然部主要陈列自然的物品,如岩石、化石、动植物、物产、考古物件、新出土历史上材料等等;工艺部主要陈列地方商业、工艺以及农业各种物产及出品;人文部主要陈列地方人民生活情况及风俗与变迁等材料[8]。

(七) 关于博物馆藏品建设

在藏品搜集方面,杨钟健先生主张“世界性的搜集”,“大陈列馆不当以国内材料为限”,“为了解一类东西的全貌,当然有搜集本国以外的东西的必要”[9],体现出其具有世界性和全局性的眼光与视野。

二、 杨钟健先生的博物馆建设实践

杨钟健先生不仅在博物馆学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还亲身参与并推动了博物馆建设事业,在国内的许多博物馆,特别是自然历史博物馆都能找到杨钟健先生的足迹。

(一) 对禄丰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助推禄丰恐龙博物馆的创建

1939年,杨钟健先生与地质学家卞美年等人赴禄丰考察,发现了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随即开展了一个多月的发掘工作,并获得了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和详实的野外地质资料。所发现的化石动物群被称为禄丰龙动物群,包括属虚骨龙类的芦沟龙、属肉食龙类的中国龙、属古脚类的兀龙、云南龙、巨型禄丰龙、许氏禄丰龙(见图1)以及属似哺乳爬行类的卞氏兽等珍贵化石。他花费了近10年时间,对禄丰古生物化石标本进行了仔细的研究,记述了20多个新属、新种,发表了20余篇论文和三部专著。为禄丰古生物化石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国内外古生物学界的重视。随后,“禄丰”的名字被很多国家写进了古生物和生物教科书之中,助推了后来禄丰恐龙博物馆的创建。

图1 杨钟健先生研究的许氏禄丰龙

(二) 为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962年,杨钟健先生兼任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经过近20年呕心沥血的建设,为北京自然博物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博物馆科研方面,他认为“博物馆的三重性是不能改变的,没有科研就成了展览馆了,那不是博物馆,展览馆与博物馆是有严格界限的。”在他的大力推动与亲身带动下,北京自然博物馆正式确定了博物馆科研的地位与作用,形成了北京自然博物馆自己的科研力量。博物馆藏品保管方面,他认为“一个博物馆的保管员必须是一位专家,既懂专业,又懂得保护标本,对标本保护也要进行科学研究”。同样,杨钟健先生对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博物馆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精力,就在他逝世前两年,他还在为北京自然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思考着,“要把它建成全国分类学、生态学标本的保藏和研究中心”;“把北京自然博物馆建成世界上第一流的博物馆”是他不懈的追求与愿望。

(三) 心系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发展

1952年,杨钟健先生到天津查阅了天津市文化局接管北疆博物院化石的材料,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多次对天津自然博物馆的陈列计划提出意见。十年动乱期间,天津自然博物馆与其他几个博物馆被合并成一个博物馆,当时业务几乎停顿,杨钟健先生虽然处境困难,但仍心系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发展。1972年,他刚刚恢复工作,就带着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同志考察各地博物馆,力促恢复天津自然历史博物馆独立建制,并推荐南开大学教授、昆虫学家肖采瑜任馆长。在考察过程中,他利用自己在国内外的威望与影响,使天津、上海、杭州等地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工作逐步开展起来。

(四) 对重庆市博物馆地质古生物研究工作的扶持与贡献

1943年,中国西部科学院、中央地质调查所等13个科研单位共同发起筹建中国西部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前身),杨钟健先生代表中央地质调查所参加了筹备工作[10]。1944年12月,中国西部博物馆在北碚文星湾建成,中央地质调查所负责了西部博物馆地质馆的陈列工作,并将许氏禄丰龙化石骨架安置在地质馆的陈列大厅里进行公开展示[11]。于此,中国西部博物馆成了杨钟健先生研究的许氏禄丰龙走进的第一家博物馆,当时社会反响热烈。抗战胜利后,内迁重庆的国民政府机关、学校、科研院所大部分回迁,杨钟健先生也回到北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工作,但依然心系中国西部博物馆,并与古生物学家周明镇一起对西部博物馆内的部分古生物化石标本进行了研究、论证、命名,公开发表了主要研究成果有:

建立新属——成渝新属,新种——似贝氏成渝龟;蛇颈龟属中建立新种:放射纹蛇颈龟、重庆蛇颈龟(见图2)、宽缘板蛇颈龟(见图3);建立新属——天府龟属,新种——资阳天府龟;

图2 杨钟健先生研究定名的宽缘板蛇颈龟

图3 杨钟健先生研究定名的重庆蛇颈龟

似贝氏成渝龟(Chengyuchelysbaenoides.).c.996(1953年杨钟健、周明镇《古生物学报》第一卷第3期);放射纹蛇颈龟(Plesiochelysradiplicatus) .c.995(1953年杨钟健、周明镇所建);重庆蛇颈龟(Plesiochelyschungkingensis) .c.998(1953年杨钟健、周明镇所建);宽缘板蛇颈龟(Plesiocheleslatimarginalis) .c.1323(1953年杨钟健、周明镇所建);资阳天府龟(Tienfuchelystzuyanggensis).c.1536(1953年杨钟健、周明镇所建);维氏中国鳖(Sinaspidereteswimani) .c.994(1953年杨钟健、周明镇所建)。

1955年,重庆长寿县建狮子滩水库发现化石,重庆市博物馆收集到一些大型蜥脚类恐龙的脊椎和肢骨化石,后将这些化石运到北京,杨钟健先生研究定名为长寿峨眉龙(Dmeisauruschangshouensis)正型标本。1957年,四川省石油地质勘探队在重庆合川太和镇鼓楼山发现恐龙化石,重庆市博物馆派人前往进行了三个月的考察、发掘,最终发掘出一副比较完整的大型蜥脚类恐龙化石,几年后将其移交给了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由成都地质学院运到北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进行修复、研究和装架。该具恐龙骨架化石于 1972年被杨钟健先生和古生物学家赵喜进研究定名为合川马门溪龙(新种)(Mamenchisaurushochuanensissp.nov.)(见图4),现收藏于成都理工大学。1974年,自贡伍家镇基建中发现恐龙化石,重庆市博物馆派人进行了四个月的采集发掘,随后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寻求技术支持。古脊椎所相当重视,给予了大力扶持和帮助(杨钟健先生时任古脊椎所所长)。1975年9月,杨钟健先生应邀来到重庆市博物馆北碚陈列馆审查恐龙陈列。当时先生已78岁高龄,虽两耳失聪,但兴致很高,在北碚短短的三天时间里,他把北碚陈列馆的脊椎动物化石看了个遍,并对西南农学院学生送来的一件似哺乳动物化石尤感兴趣,还坚持到该化石产地万县进行了勘察。

图4 合川马门溪龙牙齿化石

直到今天,杨钟健先生孜孜不倦的科学研究精神仍深深激励着重庆博物馆事业的从业者。杨钟健先生对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心血与贡献渗透在其兢兢业业、丰功伟绩的一生中,我们无法用文字全部记述,谨以此文略表敬意。

[1]杨钟健. 关于陈列馆的意见[M]//李淑萍、宋伯胤选注. 博物馆历史文选.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37.

[2]杨钟健. 泛论地质陈列馆. 北京大学生[J]. 1931,1(4)100-108.

[3]甄朔南. 中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拓荒人——杨钟健[J]. 中国博物馆,1985(1).87.

[4]杨钟健. 关于陈列馆的意见[M]//李淑萍、宋伯胤选注. 博物馆历史文选.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41.

[5]杨钟健. 关于陈列馆的意见[M]//李淑萍、宋伯胤选注. 博物馆历史文选.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42.

[6]杨钟健. 地方志与地方陈列馆[M]//李淑萍、宋伯胤选注. 博物馆历史文选.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52.

[7]杨钟健. 关于陈列馆的意见[M]//李淑萍、宋伯胤选注. 博物馆历史文选.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37.

[8]杨钟健. 地方志与地方陈列馆[M]//李淑萍、宋伯胤选注. 博物馆历史文选.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48.

[9]杨钟健. 关于陈列馆的意见[M]//李淑萍、宋伯胤选注. 博物馆历史文选.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34.

[10]施白南,曹泽金. 中国西部科学院[J]. 北碚志资料,1986(7):35-37.

[11]曹幼枢,曹泽金. 中国西部科学院暨中国西部博物馆大事记[J]. 重庆历史与文化,2005,13(1).

①王春山: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文博馆员;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地址:重庆市渝中区红岩村52号;邮编:400043;Email:125965755@qq.com。

猜你喜欢
陈列馆陈列化石
传承路上那盏灯——记马迹塘战史陈列馆馆长刘炳贤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某陈列馆鉴定与改造加固研究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鹧鸪天.参观《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有感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