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乜 甄
传奇匠人:用一生践行工匠精神—记著名设备管理专家张孝桐
文/乜 甄
·寻找新工匠系列报道·
张孝桐近照
张孝桐,一位一生潜心工作于工业第一线的设备管理专家。“满怀梦想、潜心钻研、精益求精”是他坚信的理念。时光荏苒,这位传奇匠人的一生,无不体现出当代设备管理者崇高的工匠精神。
——题记
栉风沐雨数十载,已近80岁高龄的著名设备管理专家张孝桐从未停止过脚步,他将青春、热情和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现代化工业设备管理事业,并一直为之骄傲和自豪。如今,“设备管家制”已受到众多企业的认可和追捧,但他说:“传统制造业设备管理的升华,还需要更有效地转型,我们仍需继续努力。”
年轻时的张孝桐奋斗在宝钢的设备工作第一线,曾赴日进修,将学习到的点检、定修等一系列的设备管理、维修管理方式、方法传授到宝钢。他担任过宝钢焦化厂的设备厂长、宝钢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浦东国贸公司总经理等,抓过生产管理、开展过进出口贸易、到过世界各地做学术交流,始终以完善企业设备管理制度为己任。
时至今日,这位古稀之年的老者依然关注着设备管理的趋势,不辞辛苦地在国内各地进行调研讲座。时过境迁,他用“满怀梦想、潜心钻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书写了他的传奇人生。
满怀梦想,这就是不倦匠人坚持的人生信条。从青年时期到古稀之年,他一生奉献于设备管理工作,硕果累累,惠及千万设备管理一线工作者
镜头聚焦 “我的青春岁月、工作记忆,多半都在宝钢。生产管理和设备管理就是我的一生。”翻开一页页尘封的报道,往事的惺忪记忆浮现,张孝桐向我们讲述着他的过往,一时感慨万千。伴随他的回忆,那峥嵘岁月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眼前......多年来努力探究的“设备管家制”得到了业内的认可、组织的肯定。而已近80岁高龄的他依旧活跃在设备管理创新研究成果的传播和学术研究工作一线。
张孝桐,1937年生,浙江宁波人。“1960年我从北京钢铁学院冶金机械系毕业后,入职宝钢工作实习,曾被总厂派赴日本新日铁学习,回国后做设备专员、总工,教大家怎么管设备、修设备。1985年担任宝钢焦化厂设备厂长,1989年担任宝钢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直到1997年退休。”短短的简介无法向我们重现曾经峥嵘岁月的一幕幕,然而曾经的辉煌成就依然历历在目。
1960年,张孝桐入职上海宝钢,正直全国工业百废待兴之时,宝钢也正处于基础建设阶段。为学习先进技术,张孝桐随宝钢考察团远赴东瀛,目睹当时日本第一大钢企的繁荣,学习先进的工业管理知识经验。考察团成员们众志成城,回到祖国,将引进的T PM管理知识大力推行推广,立志要将宝钢建设成为世界优秀钢铁企业!1985年宝钢正式投产,张孝桐担任宝钢焦化厂设备厂长,自此也开始了他工业生产、设备管理制度的探索之路。宝钢一号高炉点火正式投产,肩负工业强国梦想的宝钢人,毅然迈上了荣耀的征程,而当时已是宝钢焦化厂设备厂长的张孝桐,他近十载尽心管理的设备生产线,同时沸腾着中华民族的钢铁冶金梦,拉开了设备管理新方式探索历程的帷幕。宝钢的建设生产突飞猛进,经过迅速发展成长为日后的世界知名500强企业、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
1989年,张孝桐担任宝钢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负责宝钢生产设备用资材的进口管理,后又担任浦东国贸公司总经理,在保税区开展进出口工作。1997年退休后是宝钢关协五老宣讲团的成员。无论是工作生涯还是退休后,国外考察、出访十多个国家等都成为张孝桐的多彩记忆拼图。
1997年,他满载荣誉光荣退休。退休后,他受邀加入宝钢关心下一代工作协会五老宣讲团,在全国各知名企业传授宝钢设备管理方式的成功经验,培养企业建立“产品作业线设备”的设备管理新方式、新概念。与此同时,还编写了相关的书籍,一直在设备管理学术界广为流传。
·寻找新工匠系列报道·
潜心钻研,这就是严谨匠人崇尚的工作精神,遇到难题刨根问底、不断钻研,寻找出最适合我国国情的设备管理制度和方法,并将他的研究成果慷慨倾囊奉献
镜头聚焦 “想当年,我们是国内最早推行TPM的企业之一。TPM制度即全员生产维护,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诞生,是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保养和维修管理体系。引进推广了这么多年,实际上它仍是舶来品,日本那边有专利、受知识产权保护。”张孝桐一针见血地说,“我一直想通过我的实际工作和管理经验,为企业设备管理方式‘中国化’的改革尽一份力量。”
面对今天的工业新常态形势,张孝桐语重心长地说:“多年前,我曾思考:在国外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设备管理已经实施得很成功的T PM设备管理方法为何在我国推广却屡遭挫折?如今国情环境和工业贸易‘一带一路’大潮中,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务必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中国特色的设备管理方式,实现其‘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他直言,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我们提倡吸收外来技术,更要建立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设备管家体系。经历了宝钢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他指出生产维修就是服务于产品的维修,而且是全员参加的服务于产品的维修。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受到关注的是产品和销售贸易,企业把产品作业设备托付给作业第一线三位一体的员工们,他们要认真负责地为产品服务,像管家一样全面自主地将企业产品作业线设备上的、服务于产品的维修开展起来,不要领导操心。企业产线上三位一体的“设备管家制”,相当于“事业部制”,三位一体(即产线上的工艺操作人员、分管设备的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企业产线的主人、产品制作过程遇到问题的委托方和验收方,是企业命运、责任和利益的共同体,是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大众创业”的预备时期,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
在认真研究学术的数十年间,张孝桐坚守不辍,他将其研究成果慷慨倾囊,独立及合作著书无数,是广大设备一线工作者的“教科书”。这些书籍有《现代设备点检管理体系》、《设备点检管理手册》、《规范化的设备前期管理》、《规范化的设备点检体系》等,而他发表的《生产管理的突破在哪?》、《信息化项目监理完整培训资料》、《企业价值流管理与精益维修》和《从改革开放30年看宝钢设备管理的变化》等文章,也一直在设备管理学术界广为流传。
“我们那个年代的车间设备和生产工艺,其实和现在差不太多,但是现在工位却多了很多,设备也复杂了很多。如今的厂房也更加整洁、生产线的工艺水平也是以前无法比拟的。如果我们的学术研究能切实用到这样现代化的生产线上,看到现在一批一批设备管理人才学习我们的经验,看我们写的书,这让人开心,也让我在设备管理学术研究上走得更远。”老人语重心长地说道。
精益求精,这就是传奇匠人一直以来学术研究的不竭动力。完善“设备管家制”需要进行设备管理“新方式、新结构性改革”,做好设备管家任重而道远
当今企业设备管理中的点检,是指要“日常维护、预知状态、超前管理”,以最少的费用实现产品基础保障的效果。由企业产品作业线上“三位一体基层设备管理机构”实施的“以预知状态、超前管理为核心的,停产检修为主导的计划预防维修管理”的企业现场作业设备管理制度;加之以一整套由企业全部设备业务“数据记录、档案资料和规章”的管理制度,形成了企业设备两大“基础管理制度”的工作内容。
其中,“点检管理”的当今理解,是培养基层员工,提高感知设备能力,所执行的是及时掌握产品作业设备“运行状态”、指导设备“状态检修”的科学方法,是专门查找隐患的管家!管理方面要注重设备点检管理的核心思路、七定方法、实施点检的最佳时间、标准化的设备点检管理流程、设备检修的最佳时期、如何实施设备检修等内容。
张孝桐带给我们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者工作的思路是:
·为了便于管理,必须将企业很长的“产线”划分成若干条适合于管理的“分产线”,即:明确企业按“产品”划分产线设备所管辖、管理的范围;
·明确每条“分产线”上的设备清单以及两条“分产线”之间的分界面;
·企业要将每条“分产线”上的第一线管理人员,即产品的“操作方、设备方和技术方”组织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的“三位一体基层设备管理机构”团队;
·“点检”(包括:操作方的日常点检、设备方的
镜头聚焦 张孝桐提出的“设备管家制”是我国企业里的一种“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服务于国家在企业发展融合的远景及服务于企业产品的企业现场作业设备管理制度”。老人充满期待地说:“各行业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基层工作者们一定要响应国家‘工匠精神’号召。我们的责任非常重大,设备管理工作不能有一点疏忽,每一名设备管理工作者都应该力争做一名优秀的设备好‘管家’!”专职点检和技术方的精密点检),按产品的要求,周期性地对设备上的“状态受控点”进行预防性、预测性检查,实施“预知状态”;
·当“产品作业线设备”发生隐患、故障或性能下降时,就必须在其萌芽状态时,采取相应措施或提出恢复状态的申请,委托相关人员实施维修,达到“超前管理”的状态;
·通过企业三位一体基层设备管理机构各自的“点检”活动,紧紧地把握住该设备“最小维修单元”机件的运行状态、劣化倾向,定量工作寿命。
而企业的管理部门也应高度重视起来:一是根据产品的要求,转化为产线责任结果,与产线管家协商解决;二是作产线执行任务的后盾,协助去解决产线管家的问题,而不是对立的去检查、指责。产线里三位一体的管家,即操作方的日常点检、设备方的专业点检和技术方的精密点检,他们可以说每个人都是管家,都必须要点检。在以产品为中心的管理中,以日常点检为主,如满足不了产品需求时,即可认为是隐患、故障,专业点检核实后解决,有必要由“设备管家”提出精密的点检。管理部门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产线管家的积极性,放下架子服务一线员工的问题。
生产设备无小事,企业生产的顺利运行离不开完善的设备管理,设备管理工作离不开每位基层工作者的努力,每人都应争当优秀的中国设备好“管家”!张孝桐,以他“满怀梦想、潜心钻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业内树起了一面鲜明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