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祭奠商业江湖上那些已成往事的铮铮白骨,同时警醒那些正在为自己梦想不懈努力、孤注一掷的创业者!
我所在的城市人口有1000万,被称为火车拉开的城市,是一座标准的二线城市、省会。我今天所记录的,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七个商人,行业涵盖餐饮、传媒、红酒、互联网、房地产、摄影。他们是我的朋友,也是大家眼中的老板,今天我要讲述的是他们在时代浪潮下2013-2016短短几年的商海沉浮故事。
(一)
W哥来找我是2015年底的一个下午,我们东拉西扯的聊天,W哥局促、欲言又止,我渐渐感觉到了异样。我问他,哥,你是不是找我有事啊。W哥一笑而过,始终没有开得了口,忽然接了一个电话,匆匆走了。
W哥是要赶去自己的一家门店——员工把路给堵了,讨要上个月的薪水。W哥对此很伤心,对我诉苦,他诚心诚意对他们,这才一个月没有发工资,他们就这样闹。
他觉得自己用心待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人情淡薄也好,世态炎凉也好,人心不古也好,对于打工者来说,钱装进口袋里才算尘埃落定,人情本是如此。
那天下午W哥来找我果然是想借钱的。后来我得知,他又去了别处,借到了两万块钱,赶去处理员工堵路的事。
但最后这家店还是关了,W哥在这个城市经营着一个小有名气的餐饮品牌,店开出了四五家,员工闹事的是最大的一家店,他倾注了最多的心血,却没想到最后收场如此凄惨!
W哥瘦、短发、颇有江湖义气,虽然经商,却算半个文人,我看过他写的文字,记住了这一句:我最近过得挺沧桑的,跑得快了,撵上倒霉,跑得慢了,被倒霉撵上。
我是看着W哥起家的,我深深知道这些文字背后的无奈和感伤,同时又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愧疚!
2014年,W哥曾经咨询过我,他想将自己餐饮店的产品电商化,做成真空装淘宝卖。这是一个不错的方向,可以流程化做大体量。他也已经开始建设工厂、承包食材原材料基地,踌躇满志。
W哥从银行贷了2000万,开办工厂、租用仓库、找人研发方便面食材、打广告、创品牌、搞营销,一切都是美好的样子。
后来产品出来了,一个真空的包装袋里囊括了牛身上的各个部位,新奇而有趣,也很拿得出手。
但是到了2015年,贷款到期了。银行好说歹说,先还再贷,可以很快再贷出来。W哥就拆借了高利贷还上了。岂料银行忽然变了脸,不再同意放贷,2000万资金断贷,这直接断了W哥的后路。
W哥不得不关闭了工厂,四五家盈利很好的店只能转让,只保留了一个总店,等待东山再起,不想总店最后也保不住了。
在这个商业社会,弱势群体最是应该得到银行扶持的那帮人,他们有梦想、有激情、有愿景,但是……
(二)
L妹是80后,开宝马跑车,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我心里满满的都是敬佩,上天怎么可以如此青睐一个人?让财富、美貌和能力同时降临给一个人。
我第一次去L妹的办公室是在2014年底,正是寒冬最冷的时候,我推开门,L妹一身超短裙迎接我,我意识到自己的黑色羽绒服是如此的不合时宜,顿觉局促不安。我坐下不到一会,就开始浑身燥热,有冷暖温差带来的不舒服,也有L妹的时尚衬托得自己的土气。
我参观她的办公室,偌大一个房间内摆满了红木的家具,我惊喜地看到了一个鱼缸,正是我想买却买不起的那个类型。办公室里面还一个套间,是一个卧室,我看了看,全是进口的家具。我啧啧称赞,羡慕她的奢华,她忽然掀开了床一角,露出下面的床垫,拍了拍笑着说,这个床垫是我7万块买的。
我除了夸她眼光好、有品位之外,竟然找不出了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而这些红木家具和这张7万块钱的床垫,则加深了我心里的疑惑。
那天她说她们在准备上市,她们打算引入北京某某投资公司,她们打算拍一部电影……
L妹很漂亮,也是一个女强人,完全是那种可以靠脸吃饭但却要靠实力的类型。主业是做广告,在省内颇有名气,而且业务已拓展到了邻省,发展势头迅猛。
出彩的成绩是L妹头上耀眼的光环,商业上的愿景则是她的野心。她开始谋划自己的商业帝国:成立影视公司,拍电影,参与电影发行等。她找了身边的几位大哥,筹集了1000万,新的征程开始了。
她开始投资更好的广告资源,租用更好的写字楼,开拓更多的市场,开拓多元化的产业链,我去她办公室的时候,正是新征程的第二年,一切都是美好的样子。
但谁人能料到2014-2015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萎靡,L妹的广告客户直接下滑了一多半,而新开拓的市场因投入过大但无法变现,多元化的投资也打了水漂。
1000万花完了,新的融资还没有进来,也不知道何时才能进来。2015年初的时候,我听说,L妹的公司倒闭关门了,原因是资金链断裂。
后来,听说,L妹已经离开了这个城市。
(三)
我认识Y先生是在这个城市的互联网圈子,他是老兵,从事互联网十多年,也创业了十多年。让我吃惊的是,他至今没有买房子,没有买车,所有心思都在创业,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有能力、有思想、有激情,肯吃苦。
2015年初,他的项目获得了北京一家VC1000万美元的A轮投资。我向他祝贺,他告诉我说,不出三个月,他要做B轮。
有了钱,公司开始扩张,总部搬在了北京,两个多月的时候,B轮成功进入。但是在这之后,整个公司都开始膨胀。
VC告诉他必须要在什么时间达到多少用户数,报表要好看。为了满足这些胃口,也为了满足VC们不断持续的庞氏谎言,他只有不停的开辟市场、补贴用户、做数据、满足报表要求,员工最多时超过400人,一个月开支在500万元以上。
长时间烧钱做市场、贴钱注册用户,钱就像是汛期开闸的洪水一样奔流而去,一去不回。但VC们总是说,没事,尽情的烧,C轮我们负责。
钱终于要花完了。C轮也找到了,但C轮迟迟不进来,他们要求前面的A、B轮必须跟投,最终B轮同意了,但是A轮却拒绝再出资,C轮的VC一看如此,就不愿意出钱,钱最终泡汤了。
Y先生的公司一下子陷入了僵局,员工开始大量离职,负面信息满天飞,所有的繁荣随风而逝。
就在不久前,他的公司倒闭了,兴亡恍惚一夜之间。
这个市场上的所有创业者都以融到资为荣,却从来不会想全了这些钱之后会怎样,自己还能不能按照初心稳扎稳打的经营,自己还能不能一步一个脚印前行,而VC很多时候就是一场击鼓传花的庞氏骗局,有多少创业者玩得起呢?
(四)
X先生很实在,人缘很好。他做生意的一个原则是,自己从来不借别人钱,也不借钱给别人。在他最紧张的时候,他宁愿变卖自己的资产度过难关,也不愿意向别人张口。所以在圈内,他是少有的干净的人,没有那些乌七八糟的事。
X先生早年卖白酒,自己也爱喝白酒,但是后来身体忽然出了问题,开始接触红酒,了解了之后,觉得红酒是一个好东西,前景可期,从此进入红酒销售市场。
2012年之前的中国红酒市场,是一个典型的高端市场,红酒一瓶动不动上千元,平民不会喝,喝红酒的非富即贵,好不好喝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贵!那时候,X先生一年可以做上千万的销售额,利润斐然。
2012年,X先生决定把业务往上再拔一拔,投资了500多万,办了一个会所,谁知恶运从此而来。
这一年国家反腐加重,禁止铺张浪费、禁止公款吃喝,高端餐厅酒店、高档会所、高档烟酒一下子被市场从浪尖拍到地面,他的会所从开张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亏损。
高端红酒突然没有人喝了,送人也送不出去,请人来会所也没有人来,团购也没有了,市场突然的冷淡让他懵了,也不知道销售该怎么做。他的销售额从之前的一年1000多万断崖一般跌到了一年只有20多万,堪称惨烈!
2015年最难的时候,X先生的卡上只有不到5万元了,这是全部的身家,他把投资了500多万的会所,以50万的价格转让了,这是他最后的本金。然后,他开始思考市场,思考消费,思考红酒到底应该是大众消费品,还是装逼的工具。
那天,坐在公司办公室米黄色的沙发上,X先生点燃了一根细白的长烟,他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对我说:“我现在做的事,是让红酒成为中国家庭的日常饮用餐酒。”
我立马起了疑心,这不会又是一个虚无的梦吧?按照当时的形式,红酒只会作为高档礼品在上层游动,而想要下浮到老百姓的餐桌上,又岂是一句话的事?
后来我知道,X先生拿着这50万本金,开始与便利超市和1919等门店合作,他沿用了多年前做白酒时用的最传统的供货方式,不再高端、奢华。
2016年中的时候,我问X先生,如伺?X先生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咨询我海南房产、墨尔本别墅的行情,我知道,X先生赚到钱了。
X先生是难得的一个正面案例,我见过他在市场寒冬时艰难转型的不懈努力,所以我也为他今天的复苏感到高兴。
——让商品回归大众消费市场,适应市场变化,回归市场本质,才能走得更久更远。
(五)
我经常想,如果H先生早出生10年,在2000年前后开始经商的话,他的套路是完全可以作出大事业的。因为他很擅长交际,能喝酒,有胆量,敢冒险,敢送礼,舍得花钱,不太考虑后果,在他眼里一个亿都是个屁。
他之前的老板就是典型的这样的成功者,靠着人脉、胆略、敢送礼撑出一个上亿的家产,H先生有意无意的学着这一切,并沿用了这一切。可惜,时代变了,商业规则也变了,但H先生和他的老板却浑然不知。
H先生的老板在临死前,H先生去看他,老板病若游丝,少气无力地对H先生说,兄弟,宾利已经订了啊,咱们兄弟几个一人一辆。最终,他的老板没有看到宾利,再也看不到了。
2011年,房地产火爆如烈火烹油,H先生得益于一个政府关系,在一个三线城市意向拿了一块地。地块不大,只有12亩,一栋住宅加一圈底商,在这个城市的核心位置。
建筑商可以全垫资,一半住宅可以先团购给地块原单位回拢资金,只需要2000万就可以启动项目,加快速度可以在2年左右了结项目,一亩土地价格50万左右,利润率还是不错的。在领导的协调下,拿到了1000万的银行贷款,只需要自己再配置1000万即可。
但是,银行的这一千万一到账,H先生在北京租了一套房子,办公室从150平方扩大到了1000平方,办公室单红木家具就买了100多万,买了奔驰越野、宝马760、奔驰商务一堆车。
等到项目上需要用钱的时候,只能是用装点出的门面来借钱。借钱是顺利的,2012年经济火热,市场上担保公司出事的还不算多,月息3分、3.5分很顺利的就能借到。
高峰期时,H先生在外面借的钱高达8000万,几乎都是借新债还旧债,中间一多半偿还了利息。
但项目推进并不快,一直到2014年才拿到土地,而此时市场已经转冷,三线城市已经不再是三年前的热火场面。
疯狂的高利贷已经把H先生和公司压跨,用短期高利贷来开发中长周期项目,这违背了商业经营的基本准则,大环境转冷、民间借贷危机频发、项目烂尾、农民工维权讨要工资、团购房业主维权要房子、债权主人频频起诉、公司账户和个人账户几经冻结……
如今的H先生,利滚利之下,负债已经过亿,房产车辆全部被收回,被列入了不诚信黑名单,无法出国、无法乘座飞机,婚姻也没有了。
最近的一次通话,H先生告诉我:兄弟我快度过难关了,钱快要到账了。
但我知道,钱是到不了账的。
(六)
开公司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怀揣梦想,目标坚定,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另一种则是虚名大于实际,X总、X董只是一个好听的称谓,外表光鲜,里子却已经烂透了。
C先生以前是做LED大屏生意,在很多酒店有LED屏出租,一个月固定收入有15万左右,偶尔接个大项目,可以多赚一些,生意不算大,但也还算OK。
但C先生并不满足现状,总想折腾一番更大的事业。2012年时,他我说要作一个视频门户网站,要找赞助自己打造明星。我说不看好。他说已经注册好公司了。我说不看好。他说已经投入了十多万了,试试吧。
2013年他告诉我,视频网站关闭了,亏损了60多万。
不久他又来找我,说要作天猫的电商,我说这个生意可以做,但一年内别指望赚钱,一年后赚钱也别指望太多钱。他说好的。
不到一年,电商生意亏损了40多万,不做了。给我打电话说:哥,我这儿有很多包包,你来随便全着用吧。
2014年,C先生又在折腾生鲜,我说兄弟你别折腾了,做好本行好不好?他说:没事,哥,我改天给你送点新鲜的水果。
2015年,生鲜不做了,又亏进去了50多万。
我问C先生:为什么非要这样?为什么这么着急赚钱?
C先生说:我借了一些钱,我急于翻本,但现在洞越来越大了。
C先生经常来办公室问我,有什么更好的商业模式可以更快的赚钱?
我说:我如果真有办法,我早就挤身到马云那个圈子去了?
C先生的情况,代表了很多的创业者,浮躁、激进,总想赚大钱、赚快钱,总想发现一个风口上的蓝海。殊不知这些都是只在童话里的,现实中几乎碰不到。
(七)
Z先生以前是保险公司的中层,一年收入不多,但日子过得也还不错。后来,他说服了一个在小城开摄影馆年入三五十万的伙计来到省城,一起来做一个更大的市场,一人出了100万资金,在写字楼中租了一间800多平的办公室。我曾经去过那里,印象最深的依然是那一屋子的红木。
红木真是一个很奇特的存在,做广告的80后美女弄了一屋子红木,借高利贷开发房地产的H先生弄了一屋子红木,开摄影工作室的Z先生也摆了一屋子红木。后来,我看见红木就开始有戒心,仿佛它们是某一类人的鲜明的警示。
Z先生的摄影工作室开了一年,月月入不敷出,市场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美好,一年赚至少500万以上利润的梦想并没有实现,光办公室的装修和家具费用花了300多万。一年后,合伙的摄影师终于无法忍受亏损,前期投的100万也不要了,回到小城继续经营自己的小摄影店。
Z先生在做摄影公司之前,活的很滋润,有房有车有美女。创办企业两三年,亏损500万,身边朋友借了一大圈,名利双失。中间意气风发的说还要东山再起,如今在办公室转让、公司关闭之后,彻底从朋友圈消声匿迹了。
严格来说,Z先生不算是一个企业家,但他代表了很大一群人,怀揣梦想和大志投身创业,出师未捷,或者说,还未出师,就先死了。
每一个老板的外表都是光鲜的,但是自己的把戏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苦也只有自己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未来是否光明?没有人知道。
这个圈子从来都没有什么乌托邦,光鲜亮丽的创业者多如过江之卿,而悲剧性就在于,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将会倒下,这里没有悲壮、也没有汗青可书。有的只是现实的残酷和人们的贪心,以及不切实际的梦想。
编辑 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