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先秦时期,我国就涌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思想家、哲学家,孟子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代表人物,他所著的《孟子》一书中也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这些思想内容不管是在当时还是今天,都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各个方面。随着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增强,西方各种价值观念逐渐传入我国,并在我国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大学生是民族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主体,为了让他们始终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在高校中进行适当地思政教育必不可少。在众多的思政教育素材中,《孟子》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下文主要就这一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孟子》;高校学生;思政教育
数千年来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非常的深远,中国人民的伦理道德观、人生价值观、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等等都离不开孔孟儒学的浸染。在孔孟儒学中孟子的哲学思想是我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孟子的思想和精神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孟子》一书中,书中记载了孟子的语言和政治观点。孟子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把“德政”发展成为了“仁政”,又提出了“性善论”等哲学思想,对中国的社会影响甚大。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其声誉和名望与孔子齐名,数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和尊崇膜拜的对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其意境深远的哲学思想不仅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而且也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早已是蜚声世界。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世界经济和文化的竞争日益激烈,文明的冲突也日益严重,我国国内的社会矛盾也日益突出,贫富差距逐渐扩大,环境日益恶化,人们的道德水平也相较以前逐渐下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们更要汲取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学习孟子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的方法,学习孟子的政治和经济哲学思想,重新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重新培养人们的道德思想水平,阻止道德危机的蔓延,进而建立和谐美好的社会。在今天高校的思政教育中,也需要积极从《孟子》中汲取养分,下面笔者将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孟子》中“性善论”对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的启示
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做人原则教育不可或缺,而从《孟子》中的“性善论”可以学到为人的准则。“性善论”是孟子思想的基础,孟子坚持“性善论”,但是他并不是说人天生就是善良的,而是说人性当中含有善良的种子。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他说人性的善良表现在人所固有的恻隐之心、羞耻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而且仁义礼智信也是人不用思考就拥有的。孟子说人们维持心善的方法就是自觉的去追求善,不自觉的去追求就会逐渐的丧失,也就是说人的善良也要靠后天去培养和教育,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对人性的形成影响很大。没有恻隐之心、没有羞恶之心、没有辞让之心的人都是“非人也”。一个人有恻隐和羞恶之心说明这个人心怀仁义,一个人有辞让和是非之心说明这个人懂得礼节、智慧超群。人如果没有“仁义礼智信”,就不能称其为人,与禽兽无异。在现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受金钱和权势的诱惑,人们的思想变得越来越复杂,出现了不少道德下滑的现象。例如有的人为了获得巨额的利益,不惜制造假冒伪劣的产品坑害民众,有的甚至是在食品中添加有害人体健康的添加剂,这就是缺乏诚信的表现,同时也没有丝毫的是非和敬畏之心。社会上出现的影响非常恶劣的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引发了社会上新一轮的道德危机,这其中人们心中所缺乏的恻隐之心显而易见。所以将《孟子》中的“性善论”重新学习一遍,非常有助于解决当前社会的道德危机问题,同时也为个人树立学习的榜样,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这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要求。
二、《孟子》中“养气、尽心”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启示
《孟子》中的存心、养心、养气等修身养性的方法非常值得现在快节奏生活的人去学习。《孟子》中有一套完整的修身进德的办法,孟子认为最高的境界就是通过存心、养心、尽心和养气达到“万物皆备于我”。无论是君主大臣还是普通人都要洁身自好,严格要求自己。最先做到的就是要心存善心并且要保持下去,善心是区分君子和小人最佳标准,这也就是所谓的存心。所谓的养心就是要清心寡欲,这是养心的最佳良药。孟子推崇的养心的办法是“反求诸己”,就是要经常的审查和反省自己的行为。而尽心就是通过不断的存心和养心最终让人的心达到完美的境界。孟子的修身进德思想为历代的仁人志士所追求,并且在他的基础上不断的发扬光大。在孟子的修身思想中最有名的就是养气,即“养吾浩然之气”,做人要胸怀坦荡,要常怀狭义之心和道德之心。在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人们的心理很容易因为各种压力和诱惑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法排解和约束自己急躁冒进的心理。孟子这些修身养性的思想非常适合现代快节奏生活的人群,很适合他们去重新学习,重新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属和人生的意义。在今天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对这一点的借鉴也非常必要。
三、《孟子》中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启示
首先,《孟子》中强烈而深沉的忧患意识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孟子说忧患意识所包括的内涵是悲天悯人之感和责任感。人们从忧患意识中能够体验到人性的尊严以及自己作为人的伟大,并且能够使用人内在所拥有的力量去突破困境,超越自己所忧患的事情和困境。可见人有忧患意识对人I性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帮助。忧患意识是孟子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发展出的深沉而又充满无限同情心的感情,孟子把它归结为人的“不忍之心”“悲天悯人的同情之心”和“恻隐之心”,其中悲天悯人之心是责任心产生的机制,承担困苦的责任感又是同情心的生华。孟子的一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数千年来胸怀天下的仁人志士所追捧,形成了奋发进取的优良传统和不断奋斗的进取精神。现代的安定和平来之不易,但是我们在享受和平的同时也要时刻警惕社会上存在的冲突和矛盾,要有忧患意识,学会未雨绸缪,争取在发生冲突时把危险降到最低。
其次,《孟子》中顺应自然发展的环境和生态意识对思政教育的启示。孟子非常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就是人要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来改造自然界,不能随意过度的破坏自然环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自然的主宰,自然万物皆有灵。所以现代人们面对着日益恶化的环境开始思考孟子所提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办法,补救人们对环境犯下的错误。
最后,《孟子》中所表现出来的热爱家国的思想对思政教育也有极大的启迪意义。爱国爱家是一个公民最质朴的情感和品质。孔子和孟子都将自己的祖国称之为“父母之邦”。这种爱家爱国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利益,才得以使中华民族一直繁衍生息下去,这种精神不论到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总之,《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热爱家国的精神,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以及深沉而伟大的忧患意识对当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启迪作用,非常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些也是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培养的重要内容。
四、《孟子》中哲学思想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启示
《孟子》中所包含哲学思想的博大精深是孟子一生的心血所创作的,也是孟子蜚声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孟子》的哲学思想中有一小部分的唯心主义,但是较多的内容还是唯物主义。孟子对认识论的研究也非常的深刻,对人们的思想认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孟子》唯心和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对思政教育的启示。《孟子》中含有一些唯心主义的思想,例如孟子常说天是最高和最有意志的代表,人世间的兴衰存亡都是由天命所决定的,人必须要顺应天命,对天命百依百顺。他否认了人的思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站在了唯物主义的对立面,这也是孟子“性善论”思想产生的依据。但是孟子思想中包含较多的还是唯物主义的思想,即朴素的唯物主义。例如《孟子》中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一句指出人必须要先力尽挫折和失败,才能够受到锻炼,这里面包含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价值观。也就是说无论我们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和事业上都应该刻苦努力,不能虚妄空想,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另一方面,《孟子》哲学思想中的认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也有一定的启示。孟子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定的进程和规律,不能堰苗助长,急功近利。孟子还认为认识世界最重要的在于掌握世界和自然发展的规律,用规律和真理来改造世界。他说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有不可遏制的规律,这一点对当前的社会环境发展和改造自然的影响是很大的,让人们能够认识到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应该遵循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规律来办事,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成功。这两点哲学思想也理应是当今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此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孟子》中所包含的的思想非常的博大精深,其中“性善论”和“养气、尽心”等修身养性的思想,家国情怀,环境意识和忧患意识,都对今天高校的思政教育有重要借鉴意义,而且孟子还教会我们在改造自然和世界的时候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功近利和堰苗助长,要循序渐进,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这也是当代高校思政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卓文.孟子哲学及其价值的现代透视[J].学术问题研究,2011(01).
[2]陈代波.试论天、命在孟子哲学中的不同角色和地位[J].哲学研究,2014(11).
[3]李佳.孟子“反求诸己”说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启示[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06).
[4]冯丕红.《孟子》中“学”的意涵及现代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5(01).
[5]薛冰,张俊红,白憬.孟子的道德修养思想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价值[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6]陈娜.高校思政教育视域下《孟子》“性善论”的思想解析[J].语文建设,2015(24).
(收稿日期:2015-12-13)
[作者简介]欧雪松,男,(1974-),四川南充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