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礼乐思想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意义

2016-11-28 02:48杨大荣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论语诚信孔子

[摘要]构建和谐校园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是校园的主体,因此,和谐校园的构建离不开对学生的思想水平和素质的提高,高校的思政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人格健全且高尚的大学生,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至今仍具有教育意义的《论语》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具有非凡的意义,特别是《论语》所倡导的仁爱、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诚信、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等对促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都有指导意义。

[关键字]《论语》;礼乐思想;高校思政教育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仅仅局限于表现能力的出众,更突出地表现在人才良好的道德素质中,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诚信与合作意识。大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群体,大学时期是新的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此,学校应该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高校高家质学生培养的必要性

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不惜以出卖诚信为代价。殊不知这种鼠目寸光,只能用饮鸩止渴来加以形容。在日益浮躁,到处都充满了铜臭气息的社会,诚信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并且成为了一种珍贵的品质。诚信乃立身、持家、立国之本,是维护市场经济平稳、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无信而不立”个人、企业都是如此。大學生象征着国家的未来,是整个民族的希望,是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对他们进行思政教育意义非凡且远大。另外,与诚信意识并重的是合作意识。人具有社会性,每个人都是群体的一部分,离开群体,个人就会失去其本身的价值。学校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整体作用大于个人作用,把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的意识深深的扎根于学生的心底,学会在合作中共赢。

目前,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有所下滑并且缺乏合作意识,一方面与受到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浮躁风气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与作为90后的一批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深受父母,祖父母的溺爱,造成了合作意识到缺失。针对这种情况,为提高学生对诚信与合作的认识,学校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从学习层面讲,学校大力倡导学生要诚信考试,严格处置违背诚信考试的同学。最近几年,大学生作弊事件可谓层出不穷,花样百出,不管是否有用,把答案提前写在书桌上、写在大腿上、使用高端的作弊器材等已经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很多学者对学生诚信意识的缺失表示了深深的担忧。在经济方面主要表现在国家为了帮更多的有才而无钱上学的学生,向他们提供了贷款,但是,很多学生毕业后并没有按时归回银行欠款甚至是变换地址与联系方式逃避还款。随着就业压力逐渐加大,很多大学生存在着伪造简历,与企业违约,无故旷工等失信行为,这些现象足以引起社会的注意。

当今大学生的独立意识比较强,喜欢标新立异,这本不是什么坏事,但是,若过多的强调自身的独立性,忽视了团体的重要性,对学生本身以及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过度自信,忽略了圣贤的良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不愿与他人进行交流,做不到集思广益而更偏向与闭门造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保存先贤圣哲的至理名言,各大高校很有必要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加强学生对《论语》的学习。

二、《论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以孔子一生的言行为依据,汇编而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历经千年经久不衰。如今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掀起了孔学的热潮,国际化趋势逐渐加强。《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①孔子把诚信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当代,诚信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论语》的礼乐思想指的是典章制度,是一种规范体系。“礼乐”的提出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春秋末年,西周灭亡,原有的社会秩序土崩瓦解,各大诸侯国逐鹿中原,周天子已然成为一种“摆设”,为了恢复原来的等级秩序,孔子提出了“礼乐”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在学习《论语》时难免会感到厌倦,并且与《论语》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疏离感,在高校的课堂中如何消除学生的疏离感,使学生对《论语》有自己的感悟与体会,从而实现儒学的当代价值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体会与感悟。其实学生对《论语》存在疏离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很多学生认为先秦的哲学用在当今科技文化都相当发达的今天有意义吗?古人靠的是双腿、马车远行,而我们则是高铁与飞机,古人的理论真的能与当今的社会相符合?还有的学生认为,《论语》除了强调基本的道德观念以外,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没有股票,没有金融。还有的同学则表示《论语》语言较晦涩,枯燥乏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当今社会更多的人注重经济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除此之外还有社会导向的价值取向问题。当然,与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薄弱也有一定的关系。面对着这样的问题,在向学生开设《论语》这门功课的时候,为避免引起学生的反感,不宜开篇就把《论语》定位太高,若定位过高,则会打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为了让学生从内心更加从容的接受《论语》,应该把孔子描述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让学生真正的走进孔子的内心。挂轴上的孔子总是给人一种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印象。其实,孔子的内心是丰富多彩、可亲可敬的,是一位“活生生”的人。只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孔子是一位充满乐趣,乐观积极向上的人,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为了巩固学生对论语的理解,启发学生的思考,在讲解《论语》时,要贴近实际生活,讲解过程中,深入浅出,仔细斟酌词句的深层含义,选择最合适最恰当的语句进行剖析,另外还要关注当今的社会现状,自身的经历,加深学生对入学的理解,不要把儒学局限在《论语》这些文字中,要与社会现实,自身经历相结合。比如,在阐述儒学的“仁”时,众所周知,“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但具体到现实生活中,什么是“仁”?哪些行为体现了“仁”的思想?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仁”的概念也应该被赋予新的含义,所以就不妨引导学生在关注时事的过程中理解。在天津储物仓爆炸的那一刻,消防员不顾个人安危,走向火中救援的背影是“仁爱”的一种体现;保定市一名民警,寒冬腊月为了救起溺水的人,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也是“仁”;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坚持做到了自己责任范围内不喜欢做的事情不推给其他人,这样的行为同样还是“仁”。总的来讲,“仁”就是坚持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关爱他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②无私的奉献他人,尊重他人,彰显着人性的光辉。另外,孔子学说中还涉及到了义利观,在他看来,追求正当的利益是被允许的,但切不可见利忘义。如今,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使得上百名婴儿病入膏育;在国内流行的相亲节目内“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单车后面笑”的扭曲婚姻观;农村特别是山东、河北、河南一带,天价的彩礼钱,使得多少农民从富农一夜之间变回贫农。这些都是扭曲的义利观的再现。通过这样的例子,学生对义利观的理解想必更加的明了透彻。

深入浅出的阐释《论语》的当代价值,提高学生对《论语》当代价值的认知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儒家思想统治中国古代思想界几千年,经久不衰,历久弥新,随着时代的进步,其本身也在不断的丰富与发展。这样的历史规律使得儒学虽然是先秦的哲学,但是其蕴含的丰富的哲理已经完全超越了时代的限制。儒家思想始终强调“仁爱”“忠孝”,当今各种通讯软件虽然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随之缺失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人情昧,特别是子女与老人之间的距离。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子女们忙着自己的工作,使得很多老人成为空巢老人,有的甚至是几年都没有回过家,陪着老人。有关孝敬老人,常回家看看的公益广告也越来越多,无非是因为,儿女们工作忙,没有时间看看他们。即使给老人买了先进的生活用品,但是对习惯传统生活方式的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帮助,这些仅仅成为了老人向外人夸耀自己儿女孝顺的物品,更加勾起了老人对儿女们的思念。老人要求的并不多,只是希望儿女们常回家看看。“孝”是中华伦理道德中的组成因素之一,《论语》中又把“孝,分为“无违,之孝;和善理解父母之孝;恭敬之孝;色难之孝等。在孔子看来,尽孝者才能立根,才能忠于国君,给予“孝”很高的定位。当今社会虽然早就解开了忠孝之间的联系,但是“孝”仍然深深扎根于民众的心中,对社会上存在的不履行赡养老人义务的,虐待老人的现象进行抨击。“孝”对于维护家庭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孝”使得家庭成员之间能够和谐相处,没有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家庭社会都会通向光明之路。

三、总结

《论语》历经千年而不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不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应摆正学生对《论语》的认知态度,充分吸收《论语》中诚信、友爱、尊师敬老等精华,去其糟粕。当代大学生重要的品质就是诚信、合作、关爱、孝,此乃安身立命的根本,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将来步入社会,这些都是维护个人生活正常运转的中心轴。《论语》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非凡,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倡导,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①陈晓芬徐儒宗译注,《论语大学中庸》,中华书局,第71页.

②陈晓芬徐儒宗译注,《论语大学中庸》,中华书局,第80页.

[参考文献]

[1]阳繁华.从《论语·八佾》篇看孔子的礼乐思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2]司道斌.孔子“礼”思想研究——读《论语·百佾》篇解读[J].文化与传播,2010(8).

[3]韩高良.析《论语》中的“孝”[J].2009(8).

[4]刘小成.走进“心灵如诗”的孔子讲解浅近而深刻的《论语》——关于<论语>教学的若干思考[J]_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1).

[5]李鵬.《诗经》和《论语》中的诚信观——兼论诚信道德约束及教育的无力性[C].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收稿日期:2015-12-22)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四川省教育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职教品牌视域下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编号:2014-691)

[作者简介]杨大荣(1961-),男,汉族,四川邻水人;硕士,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职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论语诚信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