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琴
一、命题意图
高考前,“一点四面”这一新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早已深入人心。试题中如何落实“一点四面”的问题,成了我们今年备考的突破性思考方向。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两套试题的作文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即在作文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任务指令”。因此,许多学校都以“任务驱动型作文”作为备考训练重点。
但是,当今年作文命题材料出现漫画时,有人认为给“任务驱动型作文”复习倡导者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原因有二:其一,作文试题彰显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德育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从作文的考查功能看,今年的新课标卷作文的命题指向性一以贯之,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不同的是命题形式的变化而已;其二,今年全国一卷的漫画作文,漫画本身也是“材料”,只不过它是以图画的方式展现出来的。漫画所反映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讽刺性,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要求考试能够透过画面思考其背后的寓意或者主题,考查考生思辨能力的定位与以往保持高度一致。因此,考生针对漫画中反映的现实问题,从“就事论事”到“就事说理”,也与“任务驱动型作文”一致,所不同的就是材料为漫画而非文字,“任务指令”由“明示”改为“暗含”。
笔者个人认为本作文题确实在框架内落实了这一重要指导思想,非常鲜明地彰显了“立德树人”的这一核心指导思想。虽然命题形式发生变化,但是考查目标和能力要求并未改变。这就实现了今年高考题“保持稳定”的整体目标。
二、试题解读
面对2016年全国1卷出现的漫画作文,只要我们认真读图,认真阅读作文要求,就会发现,这样的作文形式是传统的材料作文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延续与创新。漫画作文在高考中并不鲜见,恢复高考以来,在全国试卷中曾出现多次。
漫画类材料作文,其实,只要把握了漫画的正确的、核心的寓意,作文的观点也就迎刃而“立”了。但是,漫画的寓意并不容易把握。根据漫画的特征,我们可以总结出读懂漫画的几个方法:
首先,由于漫画运用夸张或歪曲的手法呈现现实,那就需要在漫画与现实生活之间建立某种必要的联系,从而读懂漫画。
其次,由于漫画往往与设定人物有关,那就需要读者把握人物的外在的行为、动作、表情、语言等,并且透过现象,把握人物的特点。
再次,由于漫画“笔法简单”,线条单一,往往只是事物或人物轮廓的勾画,那就更需要读者还原线条背后丰富的意蕴。
最后,由于漫画往往对现实往往充满了讽刺或批判。那就需要读者善于把握漫画所讽刺、批判的社会现实,在此基础上剖析出正确的结论。
对于2016语文高考全国Ⅰ卷中的这幅漫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种视角进行审题构思:
第一,该漫画其实是由两部分构成,每一部分是由两个人物组成。第一部分是,一个孩子拿着100分的成绩单,眉开眼笑,脸上有爸爸妈妈亲吻过的痕迹;另一个孩子拿着55分的成绩单,愁眉苦脸,脸上有印迹清楚的巴掌印。第二部分正好相反,第一个孩子拿着98分的成绩单,愁眉苦脸,脸上有印迹清楚的巴掌印,第二个孩子拿着61分的成绩单,眉开眼笑,脸上有爸爸妈妈亲吻的痕迹。其中,四个分数、两个唇印、两个巴掌印所代表的意义,需要考生首先把握。
第二,该漫画的每一个部分的两个孩子之间,其实也形成了某种对比。即第一个孩子的100分与第二个孩子的55分,第一个孩子的98分与第二个孩子的61分之间,也存在某种内在的对比关系。该漫画的两个部分是一个整体,而且两部分之间构成了对比关系。也就是说,第一个孩子的100分与98分之间,第二个孩子的55分与61分之间,形成了某种纵向的对比。
三、立意分析
这道作文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的内容与寓意”进行写作。题目要求“明确文体”,其隐含的意思是文体不限,但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应该按照该文体的形式规范进行写作。所谓材料的内容,就是漫画本身的外在表现,即画面本身的内容,而材料的寓意,则是漫画所反映出来的某种精神理念或现实观念。在这些要求的前提下,本材料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如果我们着眼于同一个孩子的分数对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学生的学习中,存在着一种“唯进步主义”的倾向。对于这种倾向,需要我们辩证看待。第二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5分,第二次考了61分,面对这种进步,家长和孩子都开心。对于第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第二次考了98分,家长和孩子不开心的原因是成绩退步了。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辩证看待孩子成绩的进退,特别是在一个不能改变的大环境下,理智地看待成绩的进退,无疑是正确的做法。
其次,如果再仔细分析这四个分数,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标准化的分数”不仅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心理扭曲。第一个孩子之所以愁眉苦脸,挨了家长的巴掌,是因为偏离了“最高标准”,第二个孩子之所以喜笑颜开,得到家长的赞赏,是因为达到了“最低标准”。从这个现象出发,我们可以反思分数标准与实际的等级含义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
再次,四个分数的对比,巴掌印与唇印的对比,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孩子的教育,切不可“唯分数至上”。
最后,这幅漫画其实也在批判家长教育孩子的教育方法。这幅漫画从侧面反映出了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我们着眼于孩子的表情与分数之间的对比时,要善于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让孩子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四、备考启示
这样的命题形式带给我们诸多启示:写作能力的提高无终南捷径可走,尤需加强训练。那种仅靠突击、或者背优秀作文选、准备几段漂亮的文段,在考试时“押宝”式备考已经不能适应高考作文改革的需要。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写真实的感受和独特的见解,应成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标杆。所谓的写作技巧,如果失去了学生丰厚的阅读功底和写作实践这一基础,只会成为“空中楼阁”。
笔者据此得出如下备考启示:
1.引导考生总结不同的写作模式。新材料作文的写作,归结起来,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就事论事类,或称之为“现实评论范式”;一种是概括出一个普遍的观点,笔者称之为“寓意启发范式”。现实评论范式,最典型的就是新闻类材料。材料的内容是近期的社会事件,这样的材料最好就是“就事论事”,对新闻中的事件进行客观的评价。寓意启发类的作文,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概括出一个普遍的观点,然后用例子去证明这个观点。
2.今年的命题特色,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高考作文命题其实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是一个在变与不变中进行抉择的过程。但“文无定法”,其真正的意思是:文有法,无定法。只要我们把握了那个“法”,然后结合不同的题目类型与材料类型进行立意,我们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从而走出猜题与押题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