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克自留地
自央行去年8月以来对支付牌照发放量持续收紧后,市场上的存量正在成为稀缺的“抢手货”。而由此催生出的并购需求,不管对买卖双方还是居间人,都已成为一本万利的好生意。也许,在热炒的背后,一场乱战即将展开……
价格暴涨的支付牌照与它所催生的产业
近期,互联网企业和产业资本对支付牌照趋之若鹜。就在不久前的10月21日,有可靠消息称,互联网电商平台唯品会已经全资收购浙江贝付科技有限公司,且通过央行审批。而这也不是第一家以全资收购的方式获得支付牌照的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前,已有恒大集团收购广西集付通并更名恒大万通,美的集团收购深圳神州通付100%股权,以及美团点评完成对钱袋宝的全资收购。另据媒体报道,奇虎360也拟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
在热炒之下,随之而来的是第三方支付牌照价钱的“水涨船高”。据知情人士透露,2015年初,一张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牌照叫价在5 000~8 000万元人民币不等,到年底时就达到1~2亿元人民币,而现在已超过4亿元人民币,翻了8倍左右。这样的情况也催生了居间服务的火爆,据了解,专门从事支付牌照居间服务的机构在全国大约有百余家。这些居间服务机构存在的意义可以说是依托了支付牌照的火爆,其主要工作内容在于设计交易流程并进行资料标准化,从中进行公关运作以保证并购顺利完成,如果撮合成功,可以得到不菲的居间费用。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涉及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居间服务至少要触及四到五方,包括买方、卖方,作为居间服务撮合平台的公司,以及一到两个自然人“掮客”。根据居间过程贡献度不同,居间公司通常拿“大头”。
不过这个居间服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据了解,需要新持牌企业提交央行的内容就包括拟从事支付业务的市场前景分析、处理流程及相关业务资金流转情况、技术实现手段、风险分析及其管理措施,以及经济效益分析等。但央行审批的流程有快有慢,短则一两个月,长则八九个月,有的企业由于本身经营情况、提交资料等问题还可能被打回修改,因此交易周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牌照争夺的背后
由于自2015年8月最后一次发牌后,央行实质暂停了这一资质的发放,间接催生牌照并购潮兴起。而在2016年8月首批到期牌照的续展结果出台后,央行也正式表态“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明确鼓励现有牌照并购,这也让目前市场上的“流通盘”显得弥足珍贵,“牌照争夺战”进一步升温。
此外,随着互联网金融兴起,不论是新兴电商还是传统产业,均开始看到支付业务的价值所在。最初看到牌照价值的是电商领域,2012年,京东通过收购网银在线得到支付牌照,彻底告别支付宝通道。笔者认为,京东下决心“拿牌”除了出于保护交易数据的不外流的目的外,还在于可以免除支付宝每年高昂的通道费。据某业内人士透露,很多牌照居间服务企业做成的第一单支付牌照生意的买方都是从事互联网行业的民营公司。此前由于业务需要,需要租用其他机构的支付牌照,以一些大企业一年上千亿元人民币的交易额计算,支付牌照租赁和通道费用就达一两亿元人民币。这样算下来,买牌照无疑划算很多。
金融成企业标配,市场将步入转型期
当然,造成第三方支付牌照被哄抢的原因除了市场发展的现状之外,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也不容忽视。对收购牌照的企业来说,其动机大致有两点。
第一,自身业务扩张需要,构建生态系统必需。目前收购支付牌照的企业类型一方面是已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且自身业务发展成熟。一方面是已布局互联网金融,正开展相关金融业务。对于一个成熟的大公司来说,业务量的增加相对的付给第三方支付的手续费也随之增加。同时企业若开展支付业务,可以其入口优势,整合线上线下数据,来打造资产、支付和营销的闭环,创造自身生态系统。由此看出,开展支付业务逐渐成企业发展必需—既可提高利润扩大营收,同时也是构建自身生态系统的一环。
第二,企业收购支付牌照的背后是对互联网金融的野心。现今,做金融已成大企业标配,美的和恒大在收购支付牌照之前就已分别开展金融业务。因为支付可以搭建起完整的账户体系,又是跨入金融服务的核心一环,所以支付牌照也成了企业必争之地。有了支付入口,就可以夯实自己的金融基础,实现金融服务与场景的结合,从而构成互联网金融蓝海。因此,企业对于支付牌照势在必得。
随着各行业大佬均意属第三方支付和更多抢食者的入局,市场竞争也会变得更加激烈。再加上“96费改”,银行卡刷卡费用下降,由政府定价转为收单机构市场化定价,第三方支付市场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而未来随着监管越来越紧、并购趋势愈演愈烈,笔者认为第三方支付市场也将继续步入转型期。未来几何?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