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佳?程金金?黄怡凌?马明辉
摘 要:我国中小学教育虽已发展并趋近完善,但对于聋哑儿童的教育还有很大空白,怎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已成为教育改革的范式。虽然名称各不相同,但倡导的合作理念颇为一致。同其他教育改革一样,如何促进预期成效的充分实现是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聋哑儿童;教育沟通;高校资源
近年来,儿童教育备受关注,北京市也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中小学生教育的政策,如附中附小共建计划、高参小项目、探索开放式高中实验室等。但是对于残疾儿童,如聋哑儿童教育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在聋哑学校里,学生倍受呵护,学校如严父慈母般为他们心灵的成长提供所需养分,让悲观失望的他们找回自信,给暴躁易怒的他们宽宥安慰。但是,他们也需要来自校外的关心与鼓励。当给他们讲课的时候,笔者发现与同龄人相比,聋哑儿童对于科学知识的掌握相当匮乏,年龄稍小点的甚至不知道静止和运动的概念,他们接受教育的困难性远远超出想象。但不能因为这样,就让他们放弃追求深层次知识的权利,所以,可以让更多的大学开展一些针对大学周边地区聋哑学校的微课堂,带给他们平时接触不到的知识。目前,我已在全池博爱语言听觉口语康复教育学校参加了多次不同主题的微课堂,由于教学效果良好,教师都支持以后多开展此类活动。今后,微课堂将会以系列课程的形式开展。我希望能够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连接聋哑儿童与大学生。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让聋哑儿童体会到来自大学生的温暖,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育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至关重要,而能够在基础教育阶段明白自己当下需要着重培养什么能力,这对适应未来的学习来说更为重要。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希望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比自己大一些的哥哥或姐姐,能够时刻给自己相关的指导和建议。而对于聋哑儿童来讲,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更是他们所需要的。他们对周遭世界充满好奇,却无从下手。他们需要特殊的培训教育,但同时也需要跟正常孩子沟通交流。当聋哑儿童有这么一个沟通交流的氛围,他们会对这个世界充满更多的好奇心,表达心中想法的愿望也会更强烈,这也是教育沟通的意义所在。
随着聋哑儿童教育在社会上越来越被重视,有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希望能给聋哑儿童带来温暖和一些基础教育上的帮助。而我国关于聋哑儿童的教育还远没有完善,也有不少的空缺,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时间探索合适的方式方法。
让大学生以志愿的形式为聋哑儿童带去不同主题的微课堂,可实现高校大学生和聋哑学生的对接“交流”,为他们带去一些生动有趣的小实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对不同方面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基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经历、知识累积,通过对前沿科技产品、小发明小制作的展示说明,专题讲演,个人经验介绍等方式,进行科学知识及人文知识的拓展,可丰富聋哑学生的见识体验,助力他们的成长。在这样的一个交流过程中,让学长的经验和智慧化作桥梁,拓宽他们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智慧,以便于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在当下,构筑在未来,对未来的人生也更充满信心。
目前的培训教育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聋哑学生对于拓展视野的需求,许多大学目前都对外界人士开放,可以通过招募并培训志愿者,为聋哑学生提供游览大学校园,参加社团活动,感受大学文化的机会。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应该只会死读书,开阔眼界也很有必要,所以让聋哑学生走进大学校园,不单单是带领他们参观大学的实验室之类,而是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大学的各种活动中,以此来体验大学生活,感受大学文化和氛围,也让他们更多更切实地了解大学,不只是简单地在网上看大学官网或者从亲戚朋友的口中了解大学,而是自己去感受,有自己主观上的认知。这对于他们选择人生方向也有很大的帮助,也降低了他们因自身生理缺陷,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而产生心理上的一些问题的概率。
举办这样的活动很好地激发了聋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在帮助聋哑学生更好成长的同时,也锻炼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能够将公益事业进行有效而深远的推广,同时通过大学生亲自参与运营管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做公益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让聋哑儿童拥有好好生活下去的动力,大学生志愿者会耐心地跟他们交流,谈各方面的问题,像与正常孩子之间的交流一样,拓宽聋哑学生视野。
参考文献:
石金超.高校资源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合理利用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