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鸿
公众水族馆发展溯源及中国第一座公众水族馆考证
罗振鸿
本文对公众水族馆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论述,回顾了国内外水族馆的起源和我国水族馆的发展脉络及特征,并根据相关史料文献,对青岛水族馆、大连水族馆、台北水族馆、基隆水族馆谁是中国的第一座公众水族馆进行了考证,在肯定青岛水族馆是中国现存最早、并由中国人建立的第一座水族馆的同时,认为中国版图内建立的第一座公众水族馆目前尚难定论,仍须进一步考证。
公众水族馆;发展史;中国第一座公众水族馆
(一) 公众水族馆的定义
中文“水族馆”为舶来品,译自英文“Aquarium”一词。虽然公众水族馆至今仍没有一个行业标准定义,但大致可做如下描述:公众水族馆是收集、饲养和展览海洋生物或淡水生物,供观赏、普及科学知识和教学之用,向公众开放的机构。一些称为“海底世界”、“极地海洋世界”的机构,也属于公众水族馆。而以“水族馆”为名、以出售水族类产品为主要功能的商店不在此列。
若从机构的性质来区分公众水族馆:一类是以商业化、企业化的经营方式,以营利为目的、通过市场向公众提供服务的经营性水族馆,其重要标志是拥有向投资经营方上缴利润或其它商业回报的法律义务,目前这类水族馆基本为私立水族馆(含企业办、个体办的水族馆);另一类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的公益性水族馆,其重要特征是没有向投资经营方上缴利润或其它商业回报的法律义务,这类水族馆多为公立水族馆。
显然,是否是公众水族馆,并非以机构是否营利为区分标准,而以是否向大众开放,是否以观赏、普及科学知识和教学为主要功能作为界定标准。目前比较让大家容易接受的也许是由张先锋和王士莉两位专业人士总结的定义:“公众水族馆是水生生物饲养展示和科普教育的场所,同时也是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科学研究的场所”。[1]
(二) 公众水族馆的基本功能与呈现形式
作为博物馆一员的公益性水族馆,其功能与博物馆的三大功能“教育、研究、收藏”相对应,也同样具有三个基本功能:基于活体水生生物的展示教育、科学研究、饲养性收藏。与此三项基本功能配套的辅助服务功能主要有:餐饮、纪念品和商品销售,某些水族馆还为观众提供夜宿服务。其中,展示教育功能是大多数公益性水族馆的首要功能。而饲养和收藏,其实两者是一体两面,即既是饲养也是活体生物的动态收藏。这与一般意义上的博物馆收藏有所不同,水族馆是用活体饲养来维持生物个体与种群的持续性保存,这正是水族馆与一般博物馆的最大差异及关联之处。所以,在一般的水族馆中收藏功能不会被单独提出。
(三) 公众水族馆的隶属关系及其变化趋势
综观世界各国的公众水族馆历史,公众水族馆主要有四个来源:动物园、博物馆、高校、科研院所。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公众水族馆就是从英国伦敦动物园发展而来的,日本的第一家水族馆也是在东京恩赐上野动物园内;而在美国却有不少的公众水族馆是从博物馆、高校和科研院所发展出来的。但是,今天的相当一部分公众水族馆已从传统的多位于公园、博物馆、高校和科研院,转向三大商业地带:一是综合性、商业性大型旅游景点,成为主题公园或海洋公园等旅游景点的一部分;二是与房地产业结合,成为建于集群高档商业住宅社区中的水族馆;三是与商业地产业结合,即建在大型购物中心里面的商城水族馆。在这些水族馆所在地点变化的背后,其实表明了其隶属关系的变化:其业主已经由非营利的公园、博物馆、高校和科研院所,变为了商业性旅游景点、房地产、商业地产的投资经营商。随之而来的,更有机构性质和职能的变化。
(四) 公众水族馆的职能
一般来说,公众水族馆基于饲养和展示的两大基本功能可以衍生出不同的社会职能与经营模式,具体到国内外情况则有所不同。在国外,多数水族馆是一种非谋利(non-for-profit)机构,主要靠社会捐赠、企业或政府资助来维持,也就是公益性水族馆或公立水族馆;而国内公众水族馆多为经营性的私立水族馆,他们是商业利益驱动的企业行为,且主要靠门票等收入获取营利。这其中,是否盈利不是鉴别是公益性水族馆、还是经营性水族馆的关键。公益性水族馆也可以盈利,但其盈利用于展示教育、科学研究、饲养性收藏,回报于公众;而经营性水族馆的盈利则回报于投资经营者,成为投资经营者的利润。
由此,不同性质的公众水族馆的职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公益性水族馆的展示教育、科学研究、饲养性收藏职能是为公众服务的,并成为机构建设与运行的目的;而经营性水族馆的展示、饲养职能是为了营利服务的,成为实现谋利目标的手段,教育和科研的职能则更多地被弱化甚至被取消、或少数被商业化运作成另一种谋利途径。
人类把大自然中的鱼类捕捞移养到人工环境下已有悠久的历史,已知苏美人(Sumerian)是最早的养鱼者,至少在4500年前。而在中国,以鲤鱼配种出锦鲤及金鱼可能始于2000年以前。而将鱼饲养于室内透明的缸内作观赏用途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的19世纪。1832年,法国女海洋生物学家Jeanne Villepreux-Power最先用自制水箱试养水生物,因此被后人尊称为“水族科学之母”(“Mother of Aquariophily”)。1836年,Nathaniel Bagshaw Ward博士发明了华德箱(Wardian Case),并用此箱饲养热带动物与水生植物和鱼类。1851年,在英国举行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展示了一个装饰华丽、以铸铁作框架的玻璃水族箱,水族饲养随之首先在英国成为大众的嗜好。同时,展会最先应用的玻璃建筑“水晶宫”(Crystal Palace)也成为之后水族馆玻璃建筑的起点。有框架的水族箱设计演变自华德箱,并由此于1853年5月在英国伦敦皇家公园的摄政园(The Regent’s Park)中的伦敦动物园(London Zoo,1828年4月27日开放)内创建了全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公众养鱼房(The Fish House),这就是今天伦敦水族馆(London Aquarium)的前身、也是被普遍认为的世界第一间公众水族馆。[2]
观赏鱼的民间饲养虽起源自欧洲却盛行于北美至今。欧洲早期的博物馆,多是先有王室、贵族和政府的收藏资源,后由政府在其基础上建立博物馆;而美国早期的博物馆,多是在建设博物馆的过程中,征集民间的收藏。与其相类似,当年美国许多水族馆的建立都是经过个体观赏鱼爱好者先在家庭饲养、或科学家先建小型水族实验室或实验站,之后对外开放逐渐聚集交流(有的像今天的俱乐部),然后成立法人协会搞社区展览与社会募捐,等资金充足后即拓建构成正规的公众水族馆,如在1956年6月15日开馆的温哥华水族馆就是这类典型例子之一。[2][3][4]
与此相比,中国公众水族馆的发展历史相对滞后。同时,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世人对中国水族馆的发展史仍知之不多和不全。1960年,在摩纳哥海洋研究所(The InstitutOceanographique)举办的第一届国际水族会议(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quariology)上发起的、具体由夏威夷怀基基水族馆(Waikiki Aquarium)在1962-1975年间编辑发行的第五版《世界公共水族馆目录(Directory of the public aquaria of the world)》[5]中也仅记录了创建于1915年的台北动物园水族馆,这比创建于1853年的英国伦敦动物园水族馆(London Zoo Aquarium)已滞后62年,而青岛水族馆于1932年才建立。由美国动物园与水族馆协会(AZA)的历史委员会主席VermonKisling主编的、于2001年才出版的《动物园与水族馆历史(Zoo and Aquarium History)》[6]一书中也没能及时收录到中国公众水族馆的发展全貌与现状,并且时至今天也没有发现国际上有描述中国公众水族馆历史与发展方面的专业书刊。
在中国大陆,大众普遍认同的历史上出现的第一座公众水族馆可以追溯到创建于1931年的青岛水族馆(1931年1月动工,1932年2月建成,同年5月8日举行了开馆典礼,9日起正式对外开放)。但从学术角度回顾历史,会发现这种陈述只能限定于青岛水族馆是中国大陆近代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经营的大型公众水族馆。当年主要创建人蔡元培先生在主持青岛水族馆开馆典礼上的致辞中说道:“予惟亚洲大陆之有水族馆,大连而外,仅有此馆!大连水族馆,出自日人之经营。规模既小,设备亦殊简陋。然则此馆,当为吾国第一矣。比年国家多故,百事尽废,独此水族馆,得二三君子之努力,以底于成。于此亦见事在人为,苟能赴之以毅力,持之以恒心,又安能惧其不能终济乎?”。根据文献记载,当年青岛水族馆的“创建想法”受到摩纳哥的海洋博物馆和水族馆的启发,而“建造方法”则是参考了大连水族馆。
1930年8月,刚刚成立的国立青岛大学承办中国科学社第十五届年会,期间由蔡元培、李石曾、宋春舫、蒋丙然等教育、科技先贤倡议以建青岛水族馆作为成立中国海洋研究所的第一步。同时与会科学家发起成立了中国海洋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决定中国海洋研究所的筹建分两步,第一步先建水族馆,第二步再建海洋研究所。青岛水族馆的建设资金通过募集而来,具体的建设则委托青岛观象台海洋科负责设计并组织施工。青岛观象台接受委托后即派人赴大连水族馆调查,还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详细的图纸并配备说明书提交给筹委会。
图1 青岛水族馆外景
建成后的青岛水族馆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活体海洋动物馆,另一部分是陈列标本的海产博物馆。馆养活体海洋动物百余种,馆藏海洋动植物标本4万余种。青岛水族馆的建成为中国国民认识和了解海洋生物提供了最直接的学习与科研场所,并成为当时中国和亚洲最大的水族馆,更一直以来成为青岛这座城市永恒的海洋符号(参见图1)。[7,8]
从前面引用的蔡元培先生致词中我们可知:在青岛水族馆之前,中国大陆地区已有“大连水族馆”,且大连当时处于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大连水族馆”系日本人建设经营。然而,作者通过大连市档案馆及当年青岛水族馆所隶属的青岛市气象台的档案馆等各种途径查找大连水族馆的资料,因年代久远,特别是日本侵华时期的历史资料已基本散失,大连水族馆的历史资料已基本无从考证。
1914年,日本人大江氏在台北圆山开设一处供民众观赏花木与动物的园地。1915年,日本统治台湾的殖民机构台湾总督府下属之台北厅将其收购,改为官营的“圆山动物园”,当时以哺乳类、鸟类及爬虫类为主,台湾本土动物比例甚高。1986年,圆山动物园迁至台北市文山区木栅隶属台北市教育局,即今天的台北市动物园。据夏威夷怀基基水族馆(Waikiki Aquarium)在1962-1975年间编辑发行的第五版《世界公共水族馆目录(Directory of the public aquaria of the world)》记载,圆山动物园中建有室内水族馆。但今天的台北动物园史料中却没有找到直接文献证明曾有此水族馆。[9]
图2 基隆动物园水族馆参观门票
另外却有文献表明,1916年4月由台湾劝业共进会兴建的基隆水族馆开放*基隆动物园、水族馆参观门票等文献信息由台北市立动物园研究员兼台湾动物园暨水族馆协会秘书长赵明杰提供。。该馆隶属于日本殖民政权的台北厅,为高砂公园的附属设施,馆内有两个大储水槽,其中海水鱼有14个展示区,淡水鱼有8个展示区。该馆最初位于基隆哨船头197番地之55(今基隆市义一路的六福晶华大厦一带),1935年改设于大沙湾海水浴场(入船町四丁目7番地之1,今基隆市中正路上的台湾港务公司基隆港务分公司员工训练所),并于8月8日正式开馆成为新的基隆水族馆。该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损毁。[10]
上述大连水族馆、台北水族馆、基隆水族馆的建立均早于青岛水族馆,且均为日本殖民政权、日本在华机构或个人所建。因此,青岛水族馆仍然可称为由中国人建立的第一座水族馆。但以目前的资料,尚难以断定在中国版图内成立的第一座水族馆究竟是上述水族馆中的哪一个。
在青岛水族馆建立之后,我国的公众水族馆建设长期处于停顿状态。改革开放后,中国公众水族馆建设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高峰。第一次发展高峰是在1995年以大连圣亚海洋世界开幕为肇端的一线城市大型私营公众水族馆遍地开花时代,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水族馆以国外机构设计、使用国外设备为主;第二次发展高峰是2000年前后以杭州海底世界(1999年6月开馆)、及大连老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2002年4月开馆)为标志,是以自主建设中等规模水族馆和大型专题水族馆的“两极分化”、并以国内机构设计及使用国产设备与“洋为中用”并行为特色的发展时代;自2010年开始,公众水族馆进入了第三次发展高峰,这又是一个“两极分化”的时代,一方面是方兴未艾的国际投资巨头争相涌入中国旅游市场,而真正成为第三次发展高峰的代表则是继以海昌为代表的房地产水族馆之后的商城水族馆浪潮,并且这股在大型商场内构建现代水族馆的跨界竞建热潮才刚刚开始、现已从一、二线大城市迅速向三、四线城市漫延,尤其在泛长江三角洲区域,不同规模的商城水族馆已不下20多间。
回顾以上中国公众水族馆发展的溯源简史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公众水族馆的历史远不到一百年,目前的发展速度却相当迅猛并且呈现出百花齐放及形式多样。其中又以青岛水族馆(1932年:中国大陆现存最早的公众水族馆)、大连圣亚海洋世界(1995年:拥有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亚克力隧道)、大连老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2002年:中国大陆第一家极地专题馆)及珠海长隆海洋王国(2014年:以其超大型亚克力平板展示窗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获得吉尼斯纪录的公众水族馆)为中国大陆公众水族馆发展史上的四大里程碑。
包括大陆和港澳台的中国史料记载均表明,虽然青岛水族馆并非是中国版图内的第一座公众水族馆,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公众水族馆,并且当时是中国和亚洲最大的水族馆。但是,谁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公众水族馆?仍须多方面进一步考证。
[1]张先锋,王士莉.中国水族馆[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1-35.
[2]Aquarium:https://en.wikipedia.org/wiki/Aquarium.
[3]Public Aquarium:http://en.wikipedia.org/wiki/Public aquarium.
[4]Murray Newman.Life in a Fishbowl: Confessions of an Aquarium Director[M]. Douglas & Mcintyre, 1994.[5]Spencer Tinker, Marian Omura.Directory of the public aquaria of the world[M]. University of Hawaii,1963.
[6]Vernon N. Kisling.Zoo and Aquarium History: Ancient Animal Collections To Zoological Gardens[M].CRC Press, 2000.
[7]青岛水族馆历史沿革[DB/OL].http://travel.qingdaonews.com/content/2011-05/23/content_8790337.htm
青岛水族馆http://baike.baidu.com/view/1375817.htm?fr=aladdin.
[8]子猷(朱祖佑).为海洋科学研究奠基——纪念宋春舫与蒋丙然二位先驱者[J].海洋湖沼通报,1990(3).
[9]台北动物园历史沿革[DB/OL].http://www.zoo.taipei.gov.tw/ct.asp?xItem=22160559&ctNode=52330&mp=104031.
[10]基隆水族馆[DB/OL].http://zh.wikipedia.org/zh-cn/%E5%9F%BA%E9%9A%86%E6%B0%B4%E6%97%8F%E9%A4%A8.
[11]安部义孝著,牟凯及阎宝成译,黎耀南校.创建水族馆:从鱼类观赏到环境展示谈[M].日本水产学会监修,成山堂书店,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水族馆专业委员会内部资料,2013:3、6、20-21、55、66、111页.
[12]王炜.中国水族馆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水产科学,1999,6(3):90- 93.
The History Origin of Developments on Public Aquariums and Research on China’s First Public Aquarium
Luo Zhenhong
Through research into the basic concepts, relevant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literature review in the 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worldwide public aquariums, this paper researched that which is the Chinese oldest public aquarium among the Qingdao Aquarium, Dalian Aquarium, Taipei Aquarium, and Keelung Aquarium. Qingdao Aquarium is the only existing oldest public aquarium in China,while it is hard to concluded that it is the first public aquarium established within Chinese territory, which needs further research.
public aquariums, developmental history, the first Chinese public aquarium
罗振鸿:广州正佳集团董事长特别助理;研究方向:水族生物的饲养、繁殖与展示技术和科普教育;通讯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228号正佳广场七楼夹层正佳极地海洋世界办公室;邮编:510620; Email: Robertluo9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