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翌君 马闯胜 阎 琳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郑州 450000
奥沙西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躯体疾病的老年焦虑抑郁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
闫翌君 马闯胜 阎 琳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郑州 450000
目的 研究奥沙西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躯体疾病的老年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01—2015-01我科诊断的抑郁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奥沙西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记录并分析患者用药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及血清GDN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1)治疗8周及12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分别为(10.52±1.83)分、(6.91±1.04)分均优于对照组的(18.72±2.27)分、(11.58±1.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DNF水平及血清GDNF水平分别为 (1 288.86±468.40) pg/mL、(10.67±4.11)pg/mL,均优于对照组的(1 183.27±362.52) pg/mL、(6.95±3.6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总体治疗有效达 64.0%远高于对照组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胃肠不适及口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西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焦虑的临床效果确切且与单独使用艾司西酞普兰相比,前者不良反应更低,总体上联合用药方案优于单独使用艾司西太普兰,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艾司西酞普兰;奥沙西泮;联合用药;抑郁;焦虑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临床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表现为经常性、反复性无愉快感,兴趣缺乏。文献[1]报道,我国抑郁疾病的发病率约21.5%,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逐年降低。据统计,内科住院的患者中22%~33%的患者可诊断出患有抑郁障碍,33%~50%的患者可诊断出患有焦虑障碍。一些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脏病、癌症、慢性肺病、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比例明显增高[2]。另外,由于焦虑障碍是一种长期性负性情绪障碍,可导致多种躯体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胃肠疾病,甚至癌症等[3]。目前医学界对伴躯体疾病的老年焦虑抑郁障碍的具体发病机制仍然未完全了解,其治疗一般集中在抗焦虑及抗抑郁上。常用的治疗药物为奥沙西泮、艾司西酞普兰等。本研究采奥沙西泮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用药对伴躯体疾病的老年焦虑抑郁障碍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01—2015-01我科收治的抑郁伴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抑郁及焦虑的诊断参考第3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5];病程发作呈慢性进展;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且配合治疗。(2)排除标准:抑郁或焦虑急性发作期的患者;2周内有抗抑郁或抗焦虑治疗史的患者;不能配合治疗或遵医嘱差的患者。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10 mg/次,3次/d,连续用药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奥沙西泮,15mg/次,3次/d,连续用药12周。
1.4 观察指标 记录并分析患者用药治疗前后2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及血清GDNF水平,2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1.5 疗效观察及实验室检查 (1) 疗效标准:显效:70%≤症状减轻率;有效:30%≤症状减轻率<70%;无效:症状减轻率<30%。(2)所有患者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 mL,加入EDTA-Na2抗凝试管,3 000 r/min离心10 min,然后吸取上300 μL血浆送入全自动诊断仪2 000型(Bosite公司、美国),15 min内自动将结果读取打印。
2.1 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及12周HAMD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及12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及12周HAMD评分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及血清GDNF水平比较 2组治疗前血清BDNF水平及血清G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DNF水平及血清GDNF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及血清GDNF水平比较
2.3 2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体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13.027,△P<0.05
2.4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组治疗后均出现多种形式的并发症,观察组胃肠不适及口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我国每年新发躯体疾病的老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众多,如何有效治疗焦虑抑郁成为医学界的一大难题。Memdels等[5]研究发现,抑郁的产生与体内五羟色胺及肾上腺素等的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五羟色胺本质上是一种蛋白质活性分子即吲哚衍生物,该活性分子由大脑组织细胞分泌,广泛存在于大脑皮质或神经细胞内。该物质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可作为神经细胞间神经递质传递神经信号,也可作为体内奖赏系统的一部分而发挥作用。抑郁患者体内五羟色胺的含量较正常人明显减少,表明五羟色胺的减少可能是卒中后抑郁焦虑发生的一个重要病因之一。肾上腺素本质上也是一种活性蛋白质,该物质主要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当人体处于应急状态下,该激素的血液含量可到正常水平的5~15倍。肾上腺素可通过体内肾上腺-皮质系统激活大脑内多种物质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对人体精神情绪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关联物质是多巴胺。
目前已知许多躯体疾病会伴发抑郁障碍,其中以神经科病人、透析(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病人及内分泌科病人为多见。关于抑郁障碍与躯体症状之间的关系,季建林认为有5种可能的解释:(1)抑郁可能诱发或促发躯体疾病—临床上常可以看到抑郁可以引发或加重疼痛(如偏头痛)。(2)抑郁可能是躯体疾病的一种直接后果。如确诊癌症后病人会出现抑郁反应或严重的抑郁症状。(3)抑郁可能加重了躯体疾病的痛苦。(4)躯体疾病以抑郁等精神症状表现出来,如黏液性水肿和恶性贫血等。(5)抑郁表现为躯体症状,但无器质性病变基础。
艾司西酞普兰为临床抗抑郁一线药,临床应用广泛,其作用机制为选择性作用于体内活性物质五羟色胺[6]。该药物可结合神经细胞突触前膜运载五羟色胺的相关通道蛋白,拮抗五羟色胺的再摄取,导致非分泌性增加的突触间质五羟色胺浓度增加。五羟色胺浓度增加导致该物质介导的神经信号得到加强和放大,因此产生强大的抗抑郁能力。袁国桢等[7]研究发现,该药物还可以选择性抑制突触后膜运载五羟色胺的通道蛋白,导致突触间五羟色胺物质无法被及时充分的吸收和分解,导致的结果为非分解性五羟色胺浓度增加。五羟色胺浓度增加激活体内奖项系统,从而起到抗抑郁焦虑作用。奥沙西泮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苯二氮受体(BZR),加强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与GABAA受体的结合,增强GABA系统的活性。BZR分为Ⅰ型和Ⅱ型,据认为Ⅰ型受体兴奋可以解释BZ类药物的抗焦虑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联合用药12周后观察组的血清BDNF水平、血清GDNF水平及HAM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奥沙西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嗜睡、头晕、恶性呕吐、口干、乏力等,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说明联合用药具有较高安全性及耐受性。但躯体疾病的老年焦虑抑郁障碍治疗为长时程、系统性治疗,本文仅研究奥沙西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的近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未进行长周期的随访观察,因此未观察联合用药的远期效果及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1] 刘永珍,龙洁.抑郁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2012,8(8):340-342.
[2] 原伟,武新汶,简佳.坦度螺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状疗效观察[J].精神医学杂志,2013,22(2):96-97.
[3] 柯长鸿.浅析情绪障碍与冠心病[J].河北中医,2010,32(9):1 342-1 344.
[4] 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9.
[5] Memdels J,Kiev A,Fabre LF.Double blind comparison of citatopram and placebo in depressed outpatients with melanchotia[J].Depress Anxiety,2009,9(2):54-60.
[6] 刘珊,田博.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8,21(4):271-272.
[7] 李朋云,董文心.抗抑郁药物的研究概况[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37(11):779;780.
(收稿2016-03-14)
R614
A
1673-5110(2016)20-00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