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罐庄村手工制陶历史与沿革

2016-11-28 12:32:28韩克胜
科学中国人 2016年32期
关键词:制陶陶器陶艺

韩克胜

盆罐庄村手工制陶历史与沿革

韩克胜

盆罐庄最早叫张家卫庄,也就是张家和卫家建立的自然村庄,孙家是第三个来到这个地方的姓氏,大约1000年前,孙家发展成了大户取代了卫家,村名更名为张孙庄。公元1400年,燕王扫北,天津建卫,大批山东、河南移民来到京东,因为这个地方能做陶,一些制陶手艺人纷纷来此,公元1403至1406年这个村的制陶作坊达到80多家,由于制陶业的发达,制盆制罐的名气远大于村名,盆罐庄村也因此得名。

出土西汉时期大富牢罂戳记残片

出土西汉时期“罂”

盆罐村制陶采用的陶土是取自当地的黄粘土,既黄河泛滥沉积下的黄色粘土。据《宁河县志》中记载:“约4000年前,全新世海侵结束,海面降低,海岸线向后退缩。宁河地区北部逐渐成陆,地层叠压显示出上覆黄土的年代,晚于距今3810±85年(牡蛎堆积),早于春秋晚期(古文化遗址)。这层黄土为黄河淤泥堆积”。当地制陶艺人介绍,黄粘土有软硬之分,黄河泛滥之前的黄粘土性硬,只能做泥盆、盘等简单造型的陶器,黄河泛滥以后波及到的地方,沉积的粘土性软,可塑性较强,能制作复杂造型的陶器。明代以后,盆罐村制陶在装饰技法和纹饰上吸收了当地东丰台木版年画、剪纸的艺术风格,出现了刻划、剔花工艺,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在清晚期至民国时期。此时的盆罐村制陶在继承前期制陶技艺基础上,受当地评戏和皮影戏艺术的影响,在纹饰的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除了花鸟鱼虫外,出现了大量以传统剧目为体裁的人物场景画,在装饰技法上刻、划、剔花工艺较前普及;解放后,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第十六代陶艺传人韩穗树组建陶器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盆罐村工艺制陶厂。这时期陶器器形品种较之更加丰富,表现内容多种多样:如碗、罐、面盆、饭盆、脸盆、香炉、首饰盒、花瓶、花盆、随葬品下水罐、建房用烟囱等,其造型较前有所不同,更多从生活实用出发,设计新颖巧妙,讲求实效,且更具美感。产品销往我国华北、东北各地。

上世纪70至80年代盆罐庄出现了一批新的制陶手艺人,风格及形态各异,其中祖传第十八代陶艺传人韩克胜自小受祖辈的熏陶,从十三岁开始,就和父亲韩庆仲学习制陶技艺,他当时虽年幼,但陶艺制作水平不凡,1992年在传承祖辈制陶工艺的基础上,他借鉴现代工艺新成果,把新技术融入到传统工艺中,终于把一件件独具风格、古香古色的精美仿古陶器研究出来,制作各种仿古陶器多达1500多个品种,每当人们观赏他设计制作的仿古陶作品时,无不为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技艺,别致的构思,巧妙的雕琢叹为观止。

盆罐庄仿古陶器这一艺术形成,它即是来自民间,又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因此,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和雅俗共赏的并带有地方性的艺术特点。他的艺术成就,除他具有的天赋而外,更主要的是他在创作道路上的永不满足和不断探索,向多方学习的结果。为了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他还研究制作了仿金银器作品,从而使祖先制陶工艺的表现力进一步拓展,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作品销往台湾、中东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在国外已有四家专门销售仿古陶艺术品的办事处,声誉已远扬国外,既展示了宁河民间艺术的风采,又增强了了解和友谊,博得国外朋友的赞赏,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2001年3月,民间艺人韩克胜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数量最多的仿古陶制品之最的称号。成为天津制陶工艺享有此殊荣的第一人。2001年天津电视台在“看天津”栏目做了专题报道。

2008年民间艺人韩克胜制作的陶器作品“天使”荣获“天津移动杯”情系奥运网络大赛金奖,2015年首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作品“水滴”荣获传承奖铜奖。现任天津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天津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会长。

2009年,板桥镇盆罐村手工制陶技艺被天津市政府批准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11月,在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盆罐村的陶艺作品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浓郁的天津民俗文化特色;为天津展团荣获本届文博会最佳组织奖和最佳展示奖。做出了贡献。2012年9月,参加了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同年10月,参加了在天津举行的第二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2013年5月参加了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受到海内外客商的欢迎。展会期间,盆罐庄的陶器作品与美国达拉斯、台北、北京等地签署了采购合同。成为国际市场的抢手货。

盆罐制陶工艺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曾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一直是盆罐村村民的经济支柱,这一生产技艺是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的体悟和智慧的结晶。它在人们生活中一直富有实用和艺术鉴赏双重特色。它的文化内涵,为宗教学、民俗学、社会学、考古学以及宁河地方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2009年,板桥镇盆罐村手工制陶技艺被天津市政府批准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盆罐村人,世世代代以制陶为生,其制陶技艺远近闻名,受到多家媒体和社会的关注,《人民日报》、《今晚报》、《文化报》,《凤凰卫视》以及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都相继给予全方位的报道,2013年5月,“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天津市地方文化特色资源”非遗摄制组,将盆罐村制陶工艺拍摄成非遗文化专题片,用于在国家文化部专题网站上进行公益性的传播。在国内国外均产生了很大影响。

猜你喜欢
制陶陶器陶艺
制陶
试析当代国外制陶中的禁忌与祭祀
东方考古(2020年0期)2020-11-06 05:34:50
青木木米制陶风格探析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疯狂”的陶艺
小学生导刊(2018年1期)2018-03-15 08:02:40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
新砦期 陶器盖
学陶艺
做陶艺
大辛庄商代制陶工艺研究
东方考古(2016年0期)2016-07-31 17:4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