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通 226000)
竞技武术套路配乐之探究
李婷
(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通 226000)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竞技武术套路配乐的价值以及目前配乐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认为:武术套路配乐符合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时代背景;配乐可以彰显竞技武术套路的技击性、表现竞技武术套路的体育美学价值、提高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增强武术套路的观赏性。虽然竞技武术套路与配乐的结合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目前发展尚不成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对此提出可行性建议,希望为武术配乐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竞技武术套路 配乐 价值 探究
我国从1959年至今共颁布了八部武术竞赛规则,规则制定方面不断发展与完善,其中变化之一是长拳、太极拳、太极剑在比赛中必须配乐,但在国际上只有太极拳、太极剑可以配乐。配乐的要求给竞技武术套路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到底什么样的配乐能吸引裁判以及如何配好乐。音乐是一种节奏性很强的艺术,他忽疾忽缓、忽强忽弱、与具有共性的武术套路结合会让武术的观赏性增强,艺术效果得到提升。现如今音乐介入武术套路存在诸多弊端,如:套路与音乐的节拍不符,音乐的风格与套路不一致等。该文对音乐及武术套路进行研究希望为套路成功配乐提供依据。
通过竞技武术套路及配乐演练的概念,得出竞技武术套路配乐的概念:给竞技武术套路配上合适的乐曲,在有音乐的背景下进行比赛的身体运动。通过将武术与音乐完美的结合更好突出武术的运动之美,从而提高武术演练水平。
2.1 符合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时代背景
最新出台的武术竞赛规则背景是:“作为‘难美技能类项目’,武术套路要想进入奥运会,必须和其他的同类项目(如:跳水、体操、花样游泳等)一样,不仅要在比赛的评分中充分体现客观性、公正性,同时还要鼓励技术上的不断创新,提高动作难度,使武术比赛更精彩,更具有观赏价值。”[1]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武术套路有了创新之处,这不仅体现在动作技术上,还体现在它的点睛之笔——配乐技术上,竞赛规则规定长拳、太极拳、太极剑必须在音乐(不带歌词)的伴奏下进行,这给武术套路翻开了崭新一页。
2.2 彰显竞技武术套路的技击性
竞技武术以传统武术为基础,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攻防技击性是它的基本特性。在竞技武术套路比赛中,运动员一味地追求动作质量,但枯燥的动作表达不出任何情感,只能说明个人身体素质好,没有技击意义,这时新规则中的配乐让武术套路“活”起来,哪些动作该疾哪些动作该缓,哪些动作需定格亮相哪些动作需迅速连贯。在电影《霍元甲》中,那首《霍元甲》将电影推向高潮,技击性被表现淋漓尽致。有了配乐会让动作跟着音乐走,那抑扬顿挫、节奏鲜明的音乐能让运动员感受动作的节奏性、体会动作的发力程度,让运动员有攻防意识,甚至让运动员感觉自己就处在攻防格斗中,突显技击性。
2.3 表现竞技武术套路的体育美学价值
人们接受外来事物、感知大千世界主要是来自听觉和视觉两大器官。音乐,这具有魔法的事物总是能触动人们的心灵深处,一首乐曲,有人慷慨激昂,有人热泪盈眶,有人陷入沉思恐惧之中……武术套路运动,这极具直观性与表现力的艺术品在它的发展中一直备受关注,然而武术套路在强调动作质量的同时也要注重演练风格的突出,好的乐曲会是点睛之笔,如在演练太极拳配合《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古筝曲时,优美顺畅的旋律与动作技术巧妙结合,更加突出太极拳行云流水的技术风格。所以说它会引领运动员超常发挥,它会带动观众情绪,它更会打动裁判,这就是音乐的美妙,给不同风格的套路配上不同的乐曲会有意外效果,会提高竞技武术套路的体育美学价值。
2.4 提高运动员的演练水平
在演练水平中裁判主要对竞技武术套路动作的劲力、节奏和音乐进行评分,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武术套路也是节奏鲜明,二者具有共性,“音乐节奏的快慢和强弱, 直接影响动作节奏快慢、动作力度、幅度和难度。”[2]音乐的重鼓点可尽显发力的程度,那快节奏、舒缓等动作完全可通过音乐来控制……在十二届全运会的长拳比赛中,冠军王曦就很好“利用”了这一点,他的动作与音乐相得益彰。运动员的套路动作通过音乐的渲染可达到声形兼备的效果,着实提高了武术套路的演练水平。
2.5 增强武术套路的观赏性
有音乐的地方就有活力,音乐能让人身心愉悦,尽情聆听与观赏身边的所有。在花样滑冰这项极具艺术美的竞技体育项目中,优美的舞姿与高强的难度配上唯美的音乐那堪称一绝。如果没有音乐,人们可能除了看运动员的动作就是听那冰鞋与冰面的摩擦声了,那观赏性会大大减弱。武术套路也一样,一个眼神、一个甩头若有了音乐的带领、有了音乐的烘托,那效果不言而喻,观赏性极具增强。
3.1 竞技武术套路配乐项目过于单一化
2003年颁布的《武术竞赛规则》规定长拳、太极拳在比赛中必须配乐,音乐的分值包含在演练水平中,在2004年又对竞赛规则作了修改,配乐项目又增加了太极剑,一些集体项目也可配乐。但器械、南拳和传统武术项目则不能使用配乐。长拳、太极拳、太极剑第一次配乐是在2005年的十运会上,至今也就10年时间。花样滑冰不如武术套路那样多,只有单人滑、双人滑和冰上舞蹈三个项目,都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要知道健美操其定义就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大众、竞技都包含了好多项目,这跟武术套路在项目的数量上有的一拼,但健美操全都要配乐,武术套路却还没有做到。这些足够说明武术套路配乐的单一性,在配乐方面还很不成熟,好多项目都还没要求配乐,更别说如何配好的问题了。
3.2 为保留武术项目特有的技术特点而牺牲配乐
竞技武术套路比赛项目很多,他们都是在继承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自身的技术体系。长拳是一项动迅静定、姿势舒展、动作快速有力、节奏鲜明的拳术,它由基本的手法和步法构成,再结合踢、打、摔、拿等技术动作。[3]长拳的这些特点为它能配乐提供了依据。太极拳轻柔舒缓,却柔中带刚,配上行云流水,有民族风的音乐,那种气势会更能显示出来。南拳技术套路繁多,它结构紧凑,短手连打,关键是它常伴有声音来给自己打气加油,没要求配乐的原因可能就在这。刀、枪、棍、剑这些器械类竞技武术套路,它们会发出器械本身所特有的声响,若配乐会把这些动人的器械声给掩盖。其实要给这些器械类配乐也不是不可以,让专业人士将器械声录入音乐中,适时在演练时配合运动员的动作加以放出,这样更会增强运动员的演练效果。
3.3 竞技武术套路演练时与音乐衔接的相互干扰
武术套路要求配乐的时间不长,运动员对音乐价值没有形成重要的概念和意识,主要还是把精力放在了动作的质量与难度上,以至于在套路演练过程中出现动作与音乐的不协调现象。竞技健美操是由组合动作组成的,组合动作又是由几个八拍组成的,竞技健美操速度是每10秒26拍以上,[4]动作与音乐之间的衔接是非常严谨的,动作与音乐必须融为一体。在2013年十二届全运会的长拳比赛中,江苏队的张凯出现多次失误,他没有跟上节奏,一直继续着自己的动作,两个事物根本就没有形成一个系统体系,给人感觉音乐是多余的。所以给武术套路配乐一定要处理好与音乐的衔接,若音乐能与动作合二为一,那才真正起到画龙点睛之笔。
3.4 音乐的选择、制作及后期处理业余化
武术套路配乐从头到尾基本上就是一首曲目,没有专门的音乐团队。在十一届和十二届全运会上,袁晓超在长拳套路比赛中的难度动作有许多不同,但比赛用的音乐竟是同一首,显然武术套路配乐太随意、不追求细节,在音乐方面直接挑现成的。花滑在音乐的选择方面比较严格,几乎要选择2~3首乐曲进行剪辑和组合,在音乐的制作方面,花滑直接将制作团队带到场边,根据运动员的身材、技术特点等要求进行特别制作,力求达到音乐与动作的完美结合。在武术套路音乐的制作中,运动员根本就没有参与,所以音乐与动作的融合度不高。在后期的处理过程中,花滑会通过增加音色、运用动效衔接乐段等手法进行后期处理,如果选用音乐不理想甚至会进行原创。武术套路的音乐后期处理就是将乐曲的歌词部分直接去掉,其余部分不做任何修改。以上这些说明了武术套路在选配、制作、处理音乐这方面太业余,要引起运动员与教练员的重视。
3.5 教练员、运动员音乐素养及艺术审美能力等有待强化
竞技武术运动员每天都是基本功、难度动作的练习,忽视了艺术水平的提高,教练员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没有专门培养过,短时间内让教练员在音乐素养方面迅速提高那是不可能的。武术套路配乐虽刚刚起步,但从现在起就应加强教练员与运动员艺术方面的培养,达到动作与音乐的完美融合。武术套路动作千变万化,没有较强的音乐素养与艺术审美能力会很难应对未来的趋势,很难像花滑、艺术体操那样具有艺术性,所以加强教练员与运动员的音乐素养与艺术审美能力迫在眉睫。
将音乐与竞技武术套路紧密而合理的结合是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其具体表现在:彰显竞技武术套路的技击性,表现竞技武术套路的艺术美学价值,提高演练水平,增强武术观赏性。竞技武术套路配乐在目前也存在诸多不足,如:配乐项目过于单一,竞技武术套路演练时与音乐衔接相互干扰;音乐的选择、制作及后期处理业余化;教练员、运动员音乐素养及艺术审美能力过低等。对此要巩固现阶段竞技武术套路配乐的成果,进一步深入发展;加强教练员、运动员音乐艺术素养的培养,打造专业化竞技武术配乐团队。
[1]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试行)[Z].中国武术协会审定,2003.
[2]张臣,赵云鹰,李月.浅析音乐在花样滑冰动作编排中的运用[J].冰雪运动,2003(2):40-41.
[3]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黄宽柔,姜桂萍.健美操体育舞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孙璐璐.花样滑冰节目音乐的编曲制作[J].演艺科技,2013(79):21-24.
[6]任玉梅.音乐在花样滑冰运动中的作用及地位[J].冰雪运动,2011,33(3):18-23.
[7]郭三卿.竞技武术套路配乐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
[8]蔡纲,席饼嗣.竞技武术套路演练配乐的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6):852-854.
G852
A
2095-2813(2016)10(c)-014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