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工作的“盲点”
——以某大学学院为例

2016-11-28 03:02李爱慧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团委江西南昌330029
人间 2016年10期
关键词:建档盲点贫困学生

李爱慧(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团委,江西 南昌 330029)



高校资助工作的“盲点”
——以某大学学院为例

李爱慧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团委,江西 南昌 330029)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高校扩招的步伐加大,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随之由于高校学生队伍的不断壮大,高等教育的收费标准也在逐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就成为一个难题。贫困生受教育的问题在现阶段更加明显突出,不仅影响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更多地带来了家庭和社会问题,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尤为不利。高校资助体系不健全,工作中的“盲点”也会使得贫困学生接受教育收到阻碍。

关键词:高校;资助“盲点”;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资助体系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历史悠久,资助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成熟。但在实际操作中,各高校资助工作仍有不同,以某大学学院为例,在开展资助工作的“盲点”有:

一、缺乏有效的资助认定机制

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是资助体系的首要环节,贫困生的认定准确性直接影响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效益与效率,影响到贫困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性与均等性。长期以来,某学院贫困生建档的认定程序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辅导员和考察评议小组评定——学院资助中心公示”,在这一认定程序中,每一环节都包含很多“非真实”的因素。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申请贫困生建档时的真实度有待考证,学生往往在申请的时候会隐瞒家庭的真实情况,故意将家庭的经济情况虚报;

(二)在辅导员和考评小组评定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申请书只是评定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只是依据简单的一张《××大学学院家庭情况调查表》,没有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日常消费,很容易出现主观臆测贫困生的具体情况;

(三)学校资助中心在批定贫困生工作的时候,责任心不够强,由学科部公示上交之后,简单随意处理学院的学生资助工作,那么,“伪贫困生”这一词就应运而生了。为此,就造成了该资助的贫困生没有得到资助,而“伪贫困生”却得到了资助的现象。

因此,学院在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时,应认真思考如何让学院的资助工作落实到实处,使之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增强学院资助工作的实效性与功能性。

二、对贫困生隐私保护不到位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步伐,高校在校生数量不断攀升,贫困生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约占大学总人数的25%,贫穷落后的西南地区所占的比例高达32%。贫困生能不能进入高等学校接受教育的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关注。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从建国初期到现在,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奖、贷、勤、补、免”为一体的多元化贫困生资助体系。

以某院为例,学院学生资助中心在公布贫困生建档情况时,采取的措施是将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以公示的方式张贴在学院公告栏,这种情况无疑是将贫困生的家庭情况公之于众,没有做好贫困学生的隐私保护工作。

根据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规定,必须是要上交《××大学学院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和贫困生建档申请书才能有资格参与评定工作。如此一来,一方面学院资助要有知情权,另外一方面贫困学生要注意隐私权,需要认真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学院资助中心行使知情权,可以做到知情内容要有所限制,必须在尊重贫困生人格尊严的原则下,尽可能将建档的贫困生隐私缩小到最小范围。例如,在公示贫困生建档情况的时候,只公示贫困生的姓名、所在班级等,尽可能保护贫困生的隐私,最大限度地保障贫困生的尊严。

三、缺乏技术性的勤工俭学岗位

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如何依靠自身的能力在高校生存,高校如何帮助贫困生解决在校期间的生活难题,保障贫困生健康成长,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有的学院在勤工助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勤工助学岗位少、稳定性差,大多数从事的倾向于简单的、重复和耗时的工作,所以也会带给贫困学生一定的心理问题。有些贫困生为了维持在校期间的基本生活,不得不整天奔波,忙于四处打工赚钱,所以浪费很多学习时间,更为严重的是无视学院的学生管理条例,随意旷课,重视赚钱而轻视学习的心理占主导地位,也有些贫困生不能处理勤工助学和学业的关系,通常让两者处在一个矛盾的冲突之当中,从而导致心理的落差与失落。也有贫困生对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比如在学生食堂做服务员、在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或者打扫学院的厕所等有不正确的理解,认为自己比其他同学低人一等,所以随之而来,他们就有了自卑、抑郁及其他不健康的心理。

在现阶段,有的学院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可供选择性不多,大多是从事体力劳动,尤其是极其缺乏技术性的勤工助学岗位。这些岗位既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工作的热情,也不能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同时也不能满足现在越来越多的贫困生数量。

在我国,高等教育不是九年义务教育,采用的教育原则就是“先付钱再教育”。贫困生要想接受高等教育,必须借助各种资助政策,付清学费,才能进入高等学校接受教育。我们政府在联合高校、银行、及其他社会力量在开展多元化资助工作的时候,秉持的原则就是“让每一位贫困生都能进入高等学校接受教育”,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一个都不能少。我国高校资助体系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在现阶段已逐步完善并形成以“奖、贷、助、勤、补、减”为一体化资助模式,已经帮助越来越多的贫困生接受高等教育,顺利完成学业,希望我们的贫困生逐步实现他们的梦想,拥有更好的明天,相信,希望就在前方!

参考文献:

[1]林娜.高校贫困生资助新模式[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3)

[2]方书论,张玉英.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

[3]周良.高校资助工作任重而道远[J].考试周刊,2012(96)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208-01

作者简介:李爱慧(1986-)女,助教,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音乐。

猜你喜欢
建档盲点贫困学生
记录历史,传承文明
——数字化测绘建档技术助力历史建筑保护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能建档生娃了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眼见为虚
南明区离休干部党支部慰问嘉润学校贫困学生
盲点
澳门爱心人士吴少芬、释会明等赴兴仁县看望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