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赛事场馆赛后管理问题分析

2016-11-28 13:12臧宇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江苏南京210094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3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体育赛事场馆

臧宇(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94)

我国体育赛事场馆赛后管理问题分析

臧宇
(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94)

随着体育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体育赛事场馆赛后管理问题逐步凸显。该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我国体育赛事场馆的赛后管理问题进行分析解读,以期为进一步的对策研究提供实证依据。当前,我国诸多体育赛事场馆的运营管理人员多为退役的运动员、专业技术人员或政府机关抽调人员,以南京奥体中心为例,共有编制员工150人左右,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70%左右,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95%左右,其中有一部分员工源于省内的机关抽调,有一部分源于十运会和青奥会时的社会招聘。

体育赛事场馆 赛后 管理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等四部门所开展的《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指出[1],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场馆的赛后利用情况不尽如人意,在市场中生存得非常困难,就连场馆自身维护费用都很难自给,由运动会时期的“辉煌”走向“衰败”的诸多场馆,无一不为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一时间,围绕如何管理场馆、提高场馆的利用率,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减轻社会财政负担,确保社会与经济效益兼顾的问题研究备受关注。其中,体育赛事场馆赛后管理问题的研究则是以上研究的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我国体育赛事场馆赛后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知网、万方等文献数据库查阅国内有关体育赛事场馆赛后管理的文献资料,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该研究对象有关信息进行分析研究。

1.2.2访谈法

对体育场馆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南京奥体中心的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为该研究收集必要的实证信息。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体育赛事场馆规划不科学

对于大部分城市而言,原本土地使用面积就很紧张,很难再划拨单独建体育场馆的位置。因而,许多体育场馆都被建设到城市边缘,其中不乏一些城市专门为了举办赛事而建场馆,初始设计时缺乏科学规划,眼光多停留在当时的比赛需要,动用全部资源尚可满足赛事需要,但赛后的再利用情况却不容乐观。对于南京奥体中心这种建设在城市的边缘,随着场馆所在区域逐步发展为南京的副城区才解决赛后有效利用的问题,而对于广州奥体中心而言,地处偏远,纵然相关的设施设备很齐备,却很难取得赛后有效利用。由此来看,忽略现阶段城市居民体育消费需求正呈现出的多样化、多层次特点,是导致我国诸多体育赛事场馆赛后利用率不高的一个最主要客观原因。

首先,大刀阔斧的重金投入也是影响赛后利用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历届全运会场馆投资情况就可以看出[2],2009年十一运会的济南奥体中心建设资金近50亿元;其次,依次是南京奥体中心(21亿)、沈阳奥体中心(19.7亿)、广州奥体中心(16.7亿)和上海八万人体育场(12.9亿)。相关研究[3]推算,投资一座6 000座的体育赛事场馆如若仅靠举行体育比赛获取收益的话要40年才能回本,这对任何一个地方政府而言都是很大的负担。如:若场馆位置偏僻、功能定位不明晰,更会增加场馆的地利用率。此外,修建使用数年后的场馆,每逢赛事之后都会产生较高的维护营运费用和折旧费用,原本的贷款利息及资产负债率已经让政府喘不过气,如此一来更是雪上加霜,足见场馆科学规划及赛后利用的重要性。

2.2体育赛事场馆管理人才缺乏

当前,我国诸多体育赛事场馆的运营管理人员多为退役的运动员、专业技术人员或政府机关抽调人员,以南京奥体中心为例,共有编制员工150人左右,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70%左右,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95%左右,其中有一部分员工源于省内的机关抽调,有一部分源于十运会和青奥会时的社会招聘。整个运营管理队伍中,体育或管理类专业的占比20%左右,其他的技术、后勤、及设备维护人员等占比80%左右,从专业角度不难获悉场馆管理的专业人才占比较低。而对于一些更大的体育场馆,尤其是国有的体育场馆的人员队伍更庞大、更复杂,超编现象频现、真正干实事的人员较少,大大地影响了场馆的管理效率。

通过访谈和总结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均发现,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场馆的再利用,单纯的抽调体系内人员在管理专业上基本功不扎实,缺乏钻研精神,不懂得如何较好的运营场馆,因此,难以改变经济效益。而对于直接招聘的具有经济管理经验的人才,又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体育赛事场馆的管理模式,虽然在经济管理方面较为专业,但由于缺乏行业经验,也难以较好的运维体育场馆,总结而言,当前体育赛事场馆缺乏综合素质的人才。

2.3体育赛事场馆管理水平落后

当前场馆的管理水平问题方面,张宁[4]就全国经营比较好的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地进行了典型抽样调查和访谈调查,探析影响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赛后利用的因素得知管理水平不高的影响最大,其他的因素还包括:地理位置、政府政策、场馆设施、及其他。由此可以看出,管理问题对大型体育赛事场馆的赛后利用影响力度最大。我国的大型体育场馆管理受传统事业管理体制影响较深,加之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不能自觉适应市场经济的调节,长此以往便形成了“等、靠、要”思想。具体而言,场馆赛后对外开放手段不够灵活,管理过程中过多的为了满足竞技体育的需要,而对群众体育的需求却考虑较少,由此导致场馆的使用率低下,经济效益不够理想。政府作为体育场馆的所有权者,其职能定位还没有完全从计划、半计划模式上转变到市场模式上来,其行为也没有完全从“管制型”转向“服务型”上来,既为所有权者也是市场主体,应该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2.4体育赛事场馆营销方式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诸多体育场馆建设多以满足承办某一特定的体育赛事为使命,即更多的是从满足竞技体育运动的角度而修建的,其使用功能的单一性决定了其在赛后运营中的功能较为单一,如果要在赛后进行开发利用,必须经过改造才能满足需求。再者,从运营的效率上,相关经营者缺乏在保障基本的体育功能基础上,协调规划好休闲、文化、商业等其他服务功能的营销方式,大部分体育场馆并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营销策略,这对体育赛事场馆的赛后利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南京奥体中心为例,严重缺乏高校的营销手段,体育比赛由江苏省体育局、南京市体育局安排,文艺演出、大型活动也大多由演出公司和承办单位来接治,日常对外开放经营也未做媒体宣传,坐等项目和顾客,没有形成自己的营销战略,相关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缺乏创新经营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过多担心因失败所产生的经济负担只能以逸待劳。纵然体育场馆的社会属性侧重于公益性,这一点从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体育场馆赛后利用,但当前的市场经济强调的是品牌效应,在场馆修建之前和比赛过程中体育场馆可以理解成是一个公益性产品,但赛后理应发挥经济性和效益性,需要构建属于自身的品牌,拉动大众的消费。

3 结语

该研究的结论包括体育赛事场馆规划不科学、赛后利用率较低,亟需科学规划体育场馆、实施多元化经营策略;场馆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落后, 亟需引进管理人才、提升管理水平;场馆营销方式单一、难以拉动大众体育消费,亟需构建服务品牌,刺激大众体育消费。

[1]国家体育总局.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4-12/26/content_2797521. htm,2014-12-29/2016-05-30.

[2]张悦子.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经济效益现状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4.

[3]陈元欣,李国立,王健.大型体育场馆余裕空间利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4):27-31.

[4]张宁.国内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再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8.

G818.2

A

2095-2813(2016)08(b)-012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3.126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体育赛事场馆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场馆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