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占江
(新疆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
大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①
范占江
(新疆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
针对大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不断丰富校园体育活动开展形式,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建立多元化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丰富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形式,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大学生 课外体育活动 保障机制
为了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大学生体质,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教体艺[2006]6号),以下简称《通知》,在《通知》中明确提出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具体措施。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7年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 号,以下简称《意见》),在《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青少年发育和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要求。按照《意见》提出的要求,各类学校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同时提出学生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为更好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供政策依据。随着《意见》的下发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出现新的局面,“阳光体育”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展开。但是,在组织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时,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场地器材的限制、体育锻炼影响文化课学习等一系列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如何持续展开,需要针对“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展开调研,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制定相应的措施。
1.1 课外体育活动缺乏监督
按照《通知》要求,对课外体育活动加强监督,同时采取措施,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督导、检查与评价。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高校在组织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现象,在管理方面出现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对于课外体育活动,高校弱化了监督环节。从调研结果来看,在调研对象中,定期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检查、考核的只有一所高校,不定期检查、考核的约占25%,有超过半数的高校偶尔检查,或者从不检查、考核课外体育活动。综上分析,对于课外体育活动,很多高校的体育主管部门普遍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制约了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实施。
1.2 体育教师指导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频度调查
体育教师指导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频度,能够反映目前高校课余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一个侧面情况,体育教师指导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频度的高低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活动开展的质量。目前高校体育教师指导课余体育活动的状况基本上处于“有,但不经常”这样一个状态,“经常”指导的仅占总调查教师人数的16%,此外,还有8%的体育教师不指导课余体育活动。这一调查结果令人担忧,体育教师在课余体育活动的指导过程中具有组织、协调、传授技能、活跃气氛等诸多作用,如果体育教师指导课余体育活动的频率不高,体育教师的这些作用就很难体现,课余体育活动的质量也就会大打折扣。
2.1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对于高校来说,为了全面落实中央的7号文件,需要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建立健全评价机制。通过建立“一把手追责制”, 有效监管落实不到位的学校,建立厅—局—校三方联动机制,对“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执行情况进行齐抓共管。
2.2 建立系统的保障体系
对于高校来说,为了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运动保障体系,诸如大学生体质健康风险体系、科学的营养膳食体系等。在组织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建立科学的运动方式,向学生推荐合理的运动项目,帮助大学生充分了解运动的风险,以及降低风险的知识,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3 建立完善的应急体系
在组织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过程中,为了应对意外事故发生,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学生伤害的应急体系,借助应急体系合理处理各种意外事故。另外,需要建立社会救助机制,以及大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以此弱化意外事故的伤害程度。
2.4 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需要树立全新的体育教育理念,通过对教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对教育和评价模式进行创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5 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高校在办学过程中,需要树立“依法办学、依法治教”的理念,通过建立完善的体育法律法规体系,对体育法律法规条文进行细分,不断细化体育责任,同时将其全面落实到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
2.6 建立完备的联动机制
对于高校来说,组织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联动,一方面扩大国家政策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帮助学校树立体育教育的执行意识,同时帮助家庭和学生树立锻炼身体的意识。
2.7 建立基本制度
(1) 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建立考试评价制度,针对体质健康情况,组织大学身进行毕业考试,同时将体质健康考试情况纳入毕业前必须达标的制度,否则不予毕业。
(2) 建立学生健康体检制度,每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体检,在体育教学经费保障机制中纳入学生健康体检的费用。
(3) 建立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在大力推行“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时,为了降低活动风险,由学校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4) 建立督导制度,对学校体育进行专项督导,同时向社会公示督导结果。
(5) 完善健康调研监测制度,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定期的监测,并公布监测结果。
(6) 建立党委政府领导下的教育、体育、卫生、共青团等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对学校体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筹协调解决。
通过进一步完善这些制度,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标准,逐步形成学校体育教育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帮助学校摆脱体育教学薄弱的局面。
在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中,通过充分发挥课外体育活动的特性(自主性、选择性、社会性与灵活性等),帮助大学生增强体质,同时帮助大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氛围,为推广阳光体育运动奠定基础。
[1]李国华.20世纪后期国际教育和体育政策的发展与体育课程改革[J].体育文化导向,2005(6):37-39.
[2]李丽.“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1):92-94.
[3]罗振宇.关于在学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性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1).
[4]刘海元.深入推进“每天锻炼一小时”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J].体育教学,2008(5):22-2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5.148
G806
A
2095-2813(2016)12(b)-0148-02
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项目(课题编号:146011)。
范占江(1981,5—),男,新疆沙湾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