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林波 卜秀秀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贵州都匀 558000)
对贵州省高校体育教师招聘工作思考①
鲁林波 卜秀秀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贵州都匀 558000)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省高校体育教师招聘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贵州高校招聘的体育教师以教学岗为主,普通本科院校是招聘的主要阵营;招聘人数较多的专业为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招聘学历以硕士研究生为主,在附加条件中过度重视应聘者的运动水平而忽视了科研能力和综合素养。建议:重视科研型和双师型人才的引进以优化高校教师的功能结构;在招聘的规定中应对招聘专业更加明确,降低招聘单位的风险;在招聘的要求上向应聘者的科研能力和综合能力倾斜,以弥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与理论研究脱节的现象。
学校体育 体育教师 招聘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比较迅速。高校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1]。据2015年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32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在高等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高校教师不仅在数量上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师资水平也参差不齐[2]。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教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新时期的高校体育教师存在特殊性,不仅要求掌握较高水平的专项技能,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招聘和选拔适合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师成为了重要的课题。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尊重本人、自由选岗、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双向选择已经逐渐成为高校教师招聘的基本原则,但是,在教师招聘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3]。文章从市场经济体制下对贵州省2014—2015学年高校体育教师招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1.1 贵州高校体育教师招聘的岗位需求现状
1.1.1 招聘岗位的设置
使高等学校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首要和基本的关口是教师招聘环节[4]。在2014—2015年度贵州省高校共招聘体育教师85人,从招聘的教师岗位职能分为教学岗、科研岗和教辅岗三大类别。教学岗主要从事学生的体育教学工作,教学岗又可以细化为术科教学和理论教学;科研岗则主要以体育方面的理论研究为主要特征;管理岗又可以称之为行政岗,具体可分为辅导员和教辅人员两类。贵州省高校招聘的体育教师中以教学为主的岗位71个,占招聘岗位总数的83.53%,是招聘人数最多的一类;招聘中教辅人员8个,占总岗位数的9.41%,在招聘类别中属第二的岗位类型;招聘的岗位是教学科研复合的岗共6个,占招聘岗位总数的7.06%,是此次招聘中所占比例最少的岗位类型。
1.1.2 招聘的学校类别及提供岗位情况
从招聘体育教师的学校的类型来看,招聘高校可分为普通本科学校、专科院校以及私立高校3类。贵州省2014—2015学年共有29所高校进行了体育教师招聘,提供体育教师岗位85个,其中本科院校招聘学校数为15所,占全部招聘学校数的51.72%,招聘体育教师指标50个,占总招聘岗位数的58.82%;高等专科学校招聘数为9所,占全部招聘学校数的31.03%,招聘体育教师岗位17个,占招聘岗位总数的20.00%;招聘体育教师的私立院校共5所,占全部招聘学校数的17.24%,招聘体育教师岗位数18个,占招聘岗位总数的21.18%。在招聘岗位数与招聘学校数之间的比例上看,招聘的普通本科院校平均每所学校提供3.33个岗位,招聘的专科院校平均每所学校提供1.89个岗位,招聘的私立院校平均每所学校提供3.6个岗位。
1.2 贵州高校体育教师招聘的专业与专项要求现状
1.2.1 招聘岗位的专业
根据体育学科的宏观分类,将高校招聘的教师分为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教育训练与运动训练、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和没有明确规定专业几个类别[5]。明确规定专业的岗位数为43个,占招聘岗位总数的50.59%,其中,体育人文社会学招聘的教师岗位数是6个,占招聘岗位总数的7.06%;招聘专业为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岗位数是20个,占总数的23.53%;招聘专业为运动人体科学的岗位数是4个,占招聘岗位总数的4.7%;招聘专业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岗位数是8个,占招聘总数的9.41%;招聘专业为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训练的岗位4个,占总数的4.7%;招聘岗位为运动训练专业的岗位1个,占总岗位数的1.18%;不明确规定专业的岗位数为42个,占招聘岗位总数的49.41%。
1.2.2 招聘岗位的项目
专项技能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也是完成体育术科教学的重要保障[6]。贵州省高校在2014—2015学年招聘的岗位中,有46个岗位明确规定了招聘的所需专项,占总岗位数85个的54.12%,所占比例较大,这就要求应聘人员具有一定的专项技能以满足教学工作的需求。从招聘的岗位数上看,田径、武术、羽毛球专项的岗位数最多,各占6个岗位,分别占规定专项总岗位数的13.04%,乒乓球、排球专项的岗位各5个,分别占规定专项总岗位数的10.87%,足球、篮球专项各占4个岗位,分别占规定专项岗位总数的8.70%,网球专项教师招聘岗位数为3个,占总数的6.52%,体操、体育舞蹈和健美操专项分别招聘2个岗位,分别占规定专项岗位总数的4.35%,高尔夫专项的招聘仅1个岗位。
1.3 贵州高校体育教师招聘岗位的学历及附加条件的现状
1.3.1 招聘岗位的学历要求
广义上讲,任何一段学习经历,都可以成为学习者的“学历”。而在社会中,人们通常所说的“学历”则是指一个人最后也是最高层次的一段学习经历,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实施学历教育、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所颁发的学历证书为凭证[7]。在2014—2015学年贵州省高校招聘的体育教师中要求最低学历为本科学历的岗位数有14个,占85个总岗位数的16.47%,要求最低为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岗位数为60个占总岗位数的70.59%,要求最低为博士研究生的岗位11个,占总岗位数的12.94%。
1.3.2 招聘岗位的附加条件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分析,由于用人单位与应聘者之间信息的非对称,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为了规避这些风险,使自己承担的风险最小[8]。这些用人单位在规定学历等条件下对招聘的岗位中加入一些附加条件,来缩小潜在的应聘者。贵州省的部分高校在体育教师招聘中为了提高招聘到优秀人才的概率,在规定学历、专业等基础上,也在招聘中设立了一些“门槛”,归纳起来大多可分为对运动水平方面的限制、对英语水平的限制以及对本科、硕士所学专项或专业的限制。
2.1 贵州高校在招聘体育教师中以教学教师为主,而科研型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明显滞后
通过相关数据表明,教学岗位是贵州省高校体育招聘需求较大的岗位类型,说明贵州省高校体育教师中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空缺较大,满足高校体育的教学是学校招聘的第一要务。其次,随着招生人数扩大教学辅助岗也是重点招聘的岗位,而教学科研(双师型教师)复合岗位招聘的人数较少,显现出贵州高校在招聘中对双师型教师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而招聘岗位中以科研为主的岗位没有任何学校列出,同时也反映了贵州高校在招聘体育教师中以招聘教学教师为主,而招聘科研型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明显滞后,整体折射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理论研究落后于教学实践的现状。
2.2 贵州高校体育教师招聘中专业、专项的规定不明确,可能增加招聘单位的招聘风险
分析表明,在明确规定专业的43个岗位中,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是招聘的主要专业,其次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位列第三的是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招聘的其他体育专业教师人数较少。在不明确规定专业的岗位中分为两种情况,一类只规定招聘的条件为“体育学”,另一类则跳过二级学科专业,此类岗位有12个,直接规定招聘的专项,如规定“篮球”“排球”等,此类岗位有30个。不明确规定专业的岗位数为42个,占据了岗位数的一半左右,这也反映出,贵州省高校在教师招聘中存在专业规定笼统或者忽视应聘人员所学专业,直接规定招聘专业的现象,这种专业模糊或者对招聘岗位专业、专项不分的做法,有可能会提高招聘单位的招聘风险。因此,高校体育教师招聘中专业、专项的规定有待于科学化设置。
2.3 附加条件中过度重视应聘者的运动水平,而忽视了应聘者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养
贵州高校体育教师招聘要求中,具有国家一级运动员证书的岗位数多达13个,运动水平达到国家二级或省级前3名的岗位数为4个,规定运动水平的岗位总计17个,占据了具有附加条件岗位30个的56.67%;规定应聘者本硕均为体育学或者所学专业、专项一致的岗位有11个,占规定附加条件岗位总数的36.67%;规定英语水平达到六级的岗位2个,占规定附加条件岗位总数的6.67%。以上数据说明,贵州高校体育教师招聘在附加条件中过度重视应聘者的运动水平和本硕阶段专业的一致性,整体忽视了应聘者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养。
3.1 结论
通过对2014—2015学年贵州省高校体育教师招聘的现状进行研究得出:(1)贵州高校招聘的体育教师岗位以教学岗位为主,招聘科研型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明显滞后,普通本科院校是招聘的主要阵营。(2)招聘人数最多的专业为体育教育训练学与民族传统体育学,不明确规定招聘的专业岗位数值占一半。(3)贵州高校体育教师招聘的学历以硕士研究生为主,附加条件中过度重视应聘者的运动水平而忽视了应聘者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养。
3.2 建议
针对贵州省高校体育教师招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高校体育教师招聘不能只以教学型教师为主,也应该重视科研型和双师型人才的引进以优化高校教师的功能结构。(2)贵州省高校体育教师在招聘的规定中应该对招聘的专业更加明确,做到人才的合理利用,降低招聘单位的风险。(3)贵州省高校体育教师招聘过程中不能过度重视应聘者的运动技术和本硕所学专业情况,应在招聘的要求上向应聘者的科研能力和综合能力有所倾斜,以弥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与理论研究脱节的现象。
[1]胡先锋.论高等学校的教师招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8(1):50-53.
[2]韩春利.当前我国体育教师招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6-18.
[3]黄勋敬.赢在胜任力——基于胜任力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32.
[4]周坤.我的人生我做主:职业生涯设计与自我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2.
[5]涂云海.基于胜任力的高职院校教师招聘选拔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39-40.
[6]张丹香,赵政.高校教师招聘流程建构[J].教育管理,2009(2):125-127.
[7]郭华星.高校教师招聘评价标准的探索性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0(2):81-83.
[8]金南顺,周春利.高校教师招聘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J].大连大学学报,2010(3):114-116.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5.113
G807
A
2095-2813(2016)12(b)-0113-03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6ZC120);国家民委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4QNZ006)。
鲁林波(1986—),男,汉,湖南永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