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赛事主体的嬗变及其影响

2016-11-28 08:38:26王利国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竞技赛事

王利国 刘 璐

(1.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竞技体育赛事主体的嬗变及其影响

王利国1刘璐2

(1.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竞技体育赛事主体对象的嬗变过程进行分析。认为:竞技体育赛事主体经历了——古奥运会与现代奥运会初期的运动员个人表演→现代奥运会中政治因素影响下的国家意识凸显与运动员主体的削弱→经济因素渗透过程中运动员、观众和赞助商多主体对象共同参与的嬗变过程。结论:竞技体育赛事主体的嬗变过程的走向是由政治和经济两个主要因素主导的,这两个因素一方面促进了竞技体育赛事的发展繁荣,另一方面却也导致了作为竞技体育主体之一的运动员的弱化。

竞技体育;运动员;主体;嬗变

赢得胜利是竞技体育比赛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体育运动发展到今天,如果没有竞技体育运动的竞争、争胜,能否成为影响广泛的社会性活动将不得而知。现代竞技体育运动虽然还保留原来娱乐的性质,但已不能与过去为了离开工作到野外过轻松愉快生活的体育运动同日而语,它已经成为了显示个人、团体的存在和力量的运动能力的竞争,同时它还承载着政治、商业的荣誉和利益驱动。[1]所谓竞技体育运动,简单来说就是双方运动员之间展开的较量。优秀运动员必然代表着高水平的竞技体育赛事,无论是个人赛还是团体对抗,表面看是双方运动员之间的较量,而实质上,较量双方代表的却不仅仅是运动员自身。由于赛事影响的日趋复杂,竞技体育赛事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脱离运动员这一单一主体向着赛事中的多个维度的主体的方向发展。通过对竞技体育赛事发展历史的梳理,考察和解读竞技体育赛事主体对象的嬗变过程,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竞技体育赛事各主体的性质与立场。对竞技体育赛事主体的充分认识是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对它的理解也将有助于竞技体育的和谐发展。

1 “竞技体育赛事”——研究对象的界定

从狭义角度看,竞技体育运动正如马特维耶夫所言,应指“群众性的普及型竞技运动”和“优秀运动员的高水平竞技运动”。[2]而谈到优秀运动员之间的竞技体育赛事,人们尤其容易想到奥运会。奥运会体现的总是体育事件中的一个截面,但与其他体育赛事相比它又是最全的截面。[3]因此,在竞技体育的一些具体的特征上,对奥运会竞技赛事的分析,也将是对大多数竞技赛事分析的反映。这一点,在商业竞技体育赛事还不发达的时代更显突出。当然,竞技体育赛事的发展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它的产生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奥运会甚至再往前,各个运动项目的种类也非常繁多,发展速度与成果也各有千秋。

谈到竞技体育赛事,实际上可以依据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将其分成三个阶段:古希腊竞技体育到现代奥运会初期的运动员个人之战;20世纪初到70年代的国家政治因素的强力介入;80年代至今的商业经济的全面渗透。这是不同时期竞技体育赛事的主要特征表现,这三种表现形式中的每一种形式的主体对象都是不一样的。这里所谈到的竞技体育赛事是以不同时代有主要或广泛影响、具有一定特征的竞技体育赛事。这三个阶段的划分,是不同时代其主要特征的不同表现,并不是绝对孤立、自成系统的。换言之,这一转变过程并不是绝对的,尽管当下商业对竞技体育赛事的影响力极其巨大、甚至能主导很多竞技体育赛事的成败,但像一些国际性的竞技体育赛事中,国家队依然被“强化”。只是当下的这个时代,商业对竞技体育赛事的影响力较其他因素而言是主要的,这也是由当今社会经济特点所决定的。前两个阶段的竞技体育赛事以奥运会为例的主要原因在于那一时期奥运会赛事的影响力相对更大,从这里可以更好地把握政治因素的介入对那个时代的竞技体育赛事主体的嬗变有何影响;而后面一个阶段的确立则是由于商业经济的全面渗透导致竞技体育赛事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商业体育赛事做说明反映竞技体育赛事主体的发展变化更具普适性。实际上,商业竞技体育赛事的涵盖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包括各大单项体育赛事和职业联赛,甚至于奥运会也在其列。总之,对竞技体育赛事主体的嬗变的探究是根据竞技体育发展的特定社会历史条件而得来的,是竞技体育赛事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的表现。

2 竞技体育赛事主体的嬗变

2.1运动员单一主体的表演

古奥运会的运动员都是裸身参加比赛,对这一现象的产生有多重解释,一个令人信服的观点是:在古希腊人的审美意识中,人体的天然之美以及经过锻炼后的体魄健美是公认的美的象征、力的象征。他们认为,赤身运动和比赛,可以让运动员充分的展示自我,让他们有机会炫耀自己健美的身材。[4]换言之,运动员上场较量,代表的是自己,展示的是自身的美,而非其他。希腊人的体育,是以奥林匹克为标志的。参加竞技的人,是希腊各个城邦的公民,即便是拿了冠军,也依然是普通公民的一份子。古奥运会后期,随着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度,竞技体育也逐渐走向衰败。少数人雇佣职业运动员参赛,城邦为了荣誉高价收买运动员,对胜利者的物质奖励也越来越大,获胜运动员也逐渐不满足橄榄枝和一些宴会了。另一个有影响的竞技项目就是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比武”,这是一种争斗性的对抗赛,由骑着马的双方进行,一般是一对一,有时候也是两组之间的对抗。最早的骑士比武都是以一方的死亡作为结束,而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宫廷的表演活动。当然,起初的“比武”,骑士都是在捍卫自己的尊严或者说自己的生命,其代表的是骑士个人,而宫廷中的表演活动则更多的是向贵族表演,成为一种娱乐项目,骑士表演取悦的对象是那些贵族。

实际上,现代奥运会初期,其主体代表的依然是运动员自身。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896年在雅典举行,13个国家的共265名运动员在比赛中展开角逐。国家队的模式在当时还不重要,所有运动员都各自为战。[5]那时候,即便是奥运会冠军,也还没有正式的登记,也不存在国家队之说,获胜者也没有证书或奖章。直到1904年第三届圣路易斯奥运会才对获胜者颁发金、银和铜牌。早期形态的竞技运动没有明显的功利性目的,其非功利目的可以看成是对生命本体意义的了解。[6]可见,古奥运会与现代奥运会初期的竞技体育多以运动员个人为其主体,赛事所代表的是运动员主体之间的相互较量,其奉行业余主义,运动员代表个人自愿参加,甚至于参赛运动员是由于旅游、上学或其他原因刚好在奥运会所举办的地方。但随后,随着国家民族意识的增强,作为竞技体育赛事的最高代表——奥运会的竞技主体则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2.2“国家意识”主体的凸显与运动员主体的削弱

理想主义的社会观念和宗教的虔诚信仰,使古代奥运会中前期的参赛运动员都是追求优胜荣誉的业余选手,而不是追求物质奖励的职业选手。[7]他们赢来的是一顶橄榄枝折成的桂冠以及奥运赛场与所在城邦为他们举行的欢庆典礼。尽管顾拜旦设想全世界的人们以个人身份来参加奥运会的比赛,但从奥运会诞生之日起,它就注定饱含一些复杂的政治因素。1908年第4届伦敦奥运会举行了庄重的开幕式,各国代表举着国旗、穿着不同的着装入场,强化了国家意识,参赛运动员实际上都背负了沉重的国家使命。当我们对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做评判的时候,一个不可忽略的重大历史事实是竞技体育运动员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他本人,而是一个国家。[1]奥运会不再只是世界青年人的节日,在一定程度上它变成了国家民族的竞技场。[7]政治的介入,使得运动员主体被削弱,而国家意识作为赛场的另一主体站了起来。

现代竞技体育比赛,尤其是国际性体育赛事,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竞技较量,而不仅仅是运动员之间的较量。双方运动员的胜负,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水平,是彰显国家实力的窗口。实际上,大型国际比赛中,人们很难不将运动员之间的比赛看成是国家之间的比赛。以奥运会为例,会上的各种仪式都有着强烈的民族认同和国家意识,譬如:升旗仪式,国旗为获胜运动员而升起,国歌为冠军运动员而“唱”;开幕式上,运动员按国别出场;比赛中,运动员的运动服印有国旗、国徽。这些都表明运动员在奥运会比赛中的表现,已经与国家和民族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表示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的象征。[8]60年代,一些日本学者曾对竞技运动中运动员的身心受到伤害而对其进行了批判,认为运动成绩经常与政治和经济密切相关,从而成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商业主义的手段。这种看法虽然较为激进,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现代奥运会以及某些大型国际性体育赛事竞争主体的某些变化——至少,运动员个人已经不是竞技体育的唯一主体。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抵制;四年之后,以前苏联为首的国际阵营宣布抵制洛杉矶奥运会。国家意识直接控制运动员的参赛权利。但在国家民族意识的制约下,除了竞技水平,运动员还代表着国家的态度。不可否认,从第4届现代奥运会起,竞技体育比赛就越来越关乎国家形象和荣誉,竞赛中的运动员主体被弱化,一个潜在的主体——国家意识迅速的形成、发展并凸显。

在整个近代体育领域中,体育比赛活动获得了越来越大的独立性,经过不断发展和演进,各种运动赛事在理论原则和实践方法上日臻成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通信媒体的广泛运用给竞技体育赛事仅局限于满足赛事现场的观众解开了束缚,竞技体育赛事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得到了空前的壮大,已经逐渐成为一个遍及社会各阶层,波及世界五大洲的特殊社会现象。这种影响的形成,除了政治的有利影响之外,经济的渗透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实际上,赛事的观赏性随着商业竞技体育赛事的快速发展而成为吸引观众的主要原因。

2.3运动员、观众和赞助商多个主体的共同参与

如今,商业竞技体育赛事已经占据了竞技体育的半壁江山。说到商业体育赛事,就不得不谈谈商业体育的经济来源。商业竞技体育赛事大都由门票、赞助商和电视转播获得收入。商业赞助虽早已有之,也对体育赛事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很长时间以来并没有形成规模。在电视转播大量运用之前,商业体育赛事主要依靠现场门票的收入,而电视转播的传送,使得商业体育赛事迎来了一次发展高潮。竞技性和表演性是竞技体育的显著特征,竞技体育表演市场是竞技体育进入当今社会生活的载体,它促进了运动项目的发展,为竞技体育的发展筹措了大量的资金。[9]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解决了经济问题,竞技体育赛事的发展就有了最基本保障,因而观众在现代竞技体育赛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当体育赛事以其独特的观赏性获得了观众的时候,赞助商便有了进入体育赛事的充分理由。

广播电视媒体还不发达的时代,由于受到现场观众的人数限制,竞技体育赛事的盈利主要是通过门票销售获得的收入。随着电视转播的不断发展、发达,竞技体育赛事的主要观众从赛事现场转移到了全世界各个地方的电视观众。也因此,赞助商赞助运动队或运动员才能够获得巨大的品牌曝光率,从而吸引全球观众的眼球,为商家带来巨大的回报。因此,随着60年代电视广播通信的发展,商业竞技体育赛事快速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大型竞技体育赛事中的赞助商从原来仅仅“取悦”为数不多的现场观众到当下数十亿的赛场内外观众,赞助商赞助竞技体育赛事的热情在当代也出现了一个大的爆发。赞助商与体育组织实际上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体育组织从赞助商那里获得资金和实物等方面的利益;而商业公司则可以增加知名度、获得产品展示平台等。[10]譬如,运动员比赛所穿的服装、鞋子以及比赛使用的器材都有赞助商的影子。

商业化导致了那些控制体育的组织发生了变化,赞助商对其的控制力越来越大。当体育开始依赖自身创造的收入时,体育控制组织通常就会离运动员越来越远,由于受公司利益支配,它经常不得不服从运动队的所有者、代理商广告公司管理人员和赞助商。[11]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斯科特·皮蓬带伤参加了奥运会的比赛。当被记者问到为什么带伤参加比赛时,他回答说:“我为许多公司做过贡献,这次我不过是坚持这样做”。运动员代表着赞助商的利益,作为运动员的皮蓬的利益就要服从赞助商的“更大”的利益。不久前,因林丹广告代言问题而导致的林丹禁赛问题的导火线也是由于赞助商之间关于运动员穿着服饰的品牌问题。实际上,很多的体育形式是不需要赞助商的,但是,竞技体育、尤其是商业竞技体育赛事的成功通常都需要赞助商的支持。赞助商无论怎样支持体育赛事或者运动队、运动员,都是要从中获取利益,因此,它们也经常要求运动员或者赛事本身作出调整和按计划呈现给更多的观众。竞技体育赛事中赞助商的主体地位在一些比赛的冠名赞助商中表现得尤为抢眼。譬如足球比赛中:广州恒大淘宝VS江苏国信舜天。赞助商赞助运动队或运动员是一种利益互惠的局面,当然,如果赞助商的产品出现一些大问题,也会给运动员或运动队造成负面影响;相反,如果运动员在比赛中作弊被发现,譬如服用兴奋剂或者贿赂裁判等,也会给赞助商带来损失。

体育赛事有着巨大的市场,优秀运动员也存在强烈的市场号召力,体育赛事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赞助商让运动员和运动队获得了更多的收入,而运动员则帮助赞助商迅速地获得市场。而这一切,都是需要经济利益作为基础的,其来源则是观众,但观众却并不被动,无论是电视转播还是现场观赛,他们的选择也决定着运动员和赞助商能否达成协作。因此,商业竞技体育赛事的主体实际上由运动员、观众和赞助商三者共同构成,每一主体的背后又包含着很多的人的因素。就商业竞技体育赛事而言,运动员、观众和赞助商三个主体是相互依托、“各取所需”的,是一种共赢的局面,这是商业竞技体育赛事发展的必然。如果三者中任何一个主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都将会导致商业竞技体育赛事的失败。

3 竞技体育赛事主体嬗变的影响

3.1有利影响——促进竞技体育赛事的发展繁荣

严格说来,竞技体育赛事自有规模以来就与政治和商业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这里所说的竞技体育赛事主体的嬗变不是绝对的,强调的是一种特征与趋势。竞技体育赛事的这种由单一主体逐渐发展为多个主体的嬗变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是政治和经济,因此,分析这一嬗变过程的有利影响实际上就是分析这两个影响因素给竞技体育赛事的发展带来的利好效应。

首先,政治因素的有利影响是显著地提高了竞技体育赛事的竞争激烈程度,提高了观赏性。政治对竞技体育赛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国际赛事上,其中,尤以奥运会为甚。最初,奥运会奉行业余主义,提倡非专业运动员参赛,甚至到基拉宁时期也依然如此。但实际上,自第4届奥运会始,它就已经逐渐变成了国家“派遣”的专业运动员的舞台。在奥运会奉行业余主义的中期,商业体育赛事就已经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同商业竞技体育中的专业运动员赛事相比,那时奥运会上比赛的精彩程度明显不足。所以,从业余走向专业是奥运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道路。随着奥运会在世界的影响日渐增大,在这里夺得金牌已经成为标榜国家形象与实力的舞台,世界各国都不遗余力,培养的运动员的竞技实力越来越强。由此,奥运会的竞技水平也越来越高。进而,赛事的观赏性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奥运赛事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以国家实力培养优秀运动员,运动员又代表国家参与比赛,政治因素提高了比赛的水平和激烈程度,来自不同国家身份的运动员又带动了各自国家的大众人民的兴趣,从而促进了赛事的发展。

其次,同政治因素的有利影响一样,经济因素也同样提高了体育赛事的竞技水平和观赏性,但更为重要的是,它使竞技体育赛事广泛传播,成为今天影响整个世界的一项人类的特殊文化。商业体育赛事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观众,有了观众,商业竞技体育赛事才能存活和发展。观众为竞技体育赛事花钱,无非就是比赛的观赏性。因此,为了吸引观众,各个项目的赛事总是会尽可能地吸纳优秀运动员参赛,那些水平较低的运动员逐渐遭到淘汰,优秀运动员则越发的要激烈竞争。商业对竞技体育赛事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给予了赛事发展繁荣的资金保障。以奥运会为例,正是由于尤伯罗斯找到了商业密匙,才使得奥运会重新获得了生机,到现在依然是各国竞相申办的对象。就当下的竞技体育赛事而言,那些能够源源不断地吸引大量观众且发展规模大的赛事,其商业运作通常都是非常优秀的。严格说来,是商业化这条道路使得竞技体育赛事获得了空前的繁荣。

3.2不利影响——作为竞技体育主体之一的运动员被弱化

政治与经济因素促进竞技体育赛事的繁荣显而易见,但其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从竞技体育赛事的几个主体来看,其主要的不利影响就在于运动员角色的弱化。从竞技体育赛事发展之初,运动员就一直是作为其主体或主体之一而存在的。观众付费参与其中,其理由必然是运动员之间比赛的观赏性——是比赛本身。

然而,由于商业性体育赛事获得了空前繁荣,使一些优秀运动员成为新式民族英雄和青少年的榜样、偶像,这直接影响到了他们收入。一些优秀运动员除了巨额的薪水,还有极高的场外收入,尤其是赞助商所支付的广告赞助费。而一味地追求商业利益,被牺牲的往往是运动员。商业在职业体育赛事中的逐渐深入,出现了对比赛的控制愈演愈烈的趋势。例如,一些赞助商和电视转播购买商要求所支持的运动员和比赛必须在黄金时段播出,从而导致比赛的组织方无法进行正常的赛事组织安排。为了提高电视转播的效果,赞助商的要求经常是由有利于运动员创造成绩的时间改成了电视转播的黄金时间。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运动员之间的赛事只是他们之间的“例行公事”,比赛像是一种既定的程序。奥运会上的运动员以国家身份参加国际性的赛事,而职业赛事更多地象征着地方俱乐部的赛事。不论是梅西、C罗,还是姚明、科比和詹姆斯,也不论是阿根廷、葡萄牙、中国还是美国,他们都是全球的共同精英。这些精英,都是运动员中的佼佼者,也因此更受到赞助商的追捧。国际大赛上,运动员也因此由代表国家民族向代表商家企业转变。运动员也不再仅仅享受比赛的乐趣与荣誉,正如美国著名的田径运动员迈克尔·约翰逊所说:“人们只为荣誉参加比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参加比赛既为荣誉,也为金钱”。[12]

现代奥运会初期,其业余主义的意识形态是贵族出身的顾拜旦带来的,他无法想象职业运动员参加比赛。体育运动被认为是一件纯洁的事情,不能被金钱和其他东西污染。这一意识形态甚至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70年代,布伦戴奇就是这一业余原则的坚定拥戴者。顾拜旦和那些崇尚奥运纯洁的人肯定不愿意看到如今的运动员变成了娱乐业中的名流,但体育在如今的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却就是如此。竞技体育赛事注定要与金钱发生关系,但随着竞技体育赛事的发展与演变,获胜运动员和那些知名运动员所得到的物质利益越来越高,而他们的收入则越来越多地要依靠赞助商。政治因素促进了竞技体育赛事的发展,与商业的联姻无疑有助于竞技体育赛事的繁荣,但过度的商业化也严重挑战了作为竞技体育赛事主体之一的运动员的主体——他们主体地位被严重削弱了,而赞助商的主体地位却逐渐增强。这一弱化反映的是竞技体育赛事的物化,其直接后果是,赛事竞争中的“人”逐渐消失了,竞技体育游离于运动员之外。前文已经论证了运动员、观众和赞助商作为商业竞技体育赛事的三大主体,缺一不可。所以,当作为主体之一的运动员逐渐沦为赛事经济利益的附庸且愈演愈烈之时,由运动员、观众和赞助商托起的商业竞技体育赛事的大航母是不能依靠其他两个动力继续前进的,因为此三者好似一个串联的动力系统,其中若有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另外两个是无法独善其身的。因此,其最终影响的将是整个赛事本身的发展。

4 结语

竞技体育赛事从一开始就伴随着物质金钱的侵入,无论是古希腊的裸身运动员还是当下的知名运动员,通过赢得比赛而获得必要的金钱无可厚非。金钱之外,随着政治对竞技体育赛事影响的加大,竞技体育赛事中运动员之间的较量从最初的运动员个人之战演变为国家民族意识这一主体形成和运动员主体的削弱的方向发展,最后又由于经济的渗透,逐渐发展成为运动员、观众和赞助商多个主体对象的商业性竞技体育赛事。竞技体育赛事由单一的运动员主体逐渐发展成为运动员、观众和赞助商多个主体的嬗变过程是一种历史必然趋势。其主体的嬗变过程实际上是由政治和经济对赛事的影响力日趋增大两个主要影响因素造就的。商业的介入一方面为竞技体育赛事的发展给予了重要保障,但另一方面却也使得竞技体育赛事主体之一的运动员面临着逐渐弱化的趋势。因此,阻止过度商业给竞技体育带来的不利影响,让优秀运动员为奖牌、为个人荣誉而不是为金钱等其他东西而战还待努力践行。

[1] 刘湘溶,刘雪丰.体育伦理:理论视域与价值范导[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7,91.

[2] 徐本力.21世纪中国竞技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7.

[3] (德)沃尔夫冈·贝林格.运动通史:从古希腊罗马到21世纪[M].丁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76,387.

[4] 李敦杰.千年奥运传奇:精彩故事中的奥运精神与情怀[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16.

[6] 刘一民.运动员异化行为简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307.

[7] 郝勤,张新.体育赛事简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15,110.

[8] 彭永捷.人文奥运[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74.

[9] 郑彩壮,黄晓春,周德书.论竞技体育表演市场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兼谈我国竞技体育表演市场的现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4):32-35.

[10] 霍华德,克朗普顿.体育财务(第二版)[M].张兆国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47.

[11] 杰·科克利.体育社会学——议题与争议[M].刘精明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427.

[12] 张婷.当代竞技体育伦理问题及其构建途径[J].体育与科学,2009,30(5):75.

Evolution and Influence of the Main Body of Competitive sports Events

WANG Li-guo1,LIU Lu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23,China;2.Sports institute,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00,China)

Through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data,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main object of competitive sports events is analyzed. Findings:the experiences of thesports event subject from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to modern Olympic Games are as follows:from an athlete’s performance in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and inthe begining of modern Olympic Games,to the high light the nation and the demphasis of subjects in the modern Olympic Gam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olitical factors,to the joint participation at althletes,spectators and sponsors clue to involvement of elonomic factors.Conclusion:the transmutation process of competitive sports competition subject is dominated by two main factors:political and economic.On the one hand,these two factor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sports events,and on the other hand has also led to the alienation of the athletes,who are one of the main competitive sports.

competitive sports;athlete;main body;evolution

2016-08-29;

2016-09-18

王利国(1990-),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体育社会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

G803

A

1672-1365(2016)05-0022-05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竞技赛事
数独小知识数独赛事介绍(二)
本月赛事
羽毛球(2022年7期)2022-07-05 03:18:24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冰雪运动(2020年5期)2020-03-29 05:08:44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竞技精神
幽默大师(2019年6期)2019-06-06 08:41:50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12
花与竞技少女
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21:28:39
赛事赞助沟通对感知匹配的影响
竞技体育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1
畅聊体育赛事
海外英语(2013年10期)2013-12-10 03:4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