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多不得”

2016-11-28 04:59卢其宝李少群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常规体育课体育教师

卢其宝 李少群

(1.山东省临沂农校,276600;2.山东莒南三中,276600)

一、“常规”概念有待厘清,含义亟待规范

对于“体育课堂常规”称谓而言,最普遍的说法有三种:“体育教学常规”、“体育课堂常规”和“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博士,曾就有关“体育课堂常规”的问题做过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将“体育课堂常规”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概括和提炼,笔者认同其观点。其中,“体育课堂常规”的定义为:“体育课堂常规应该是师生需要履行的对体育课质量有直接影响的,缺少了它体育课就显得不完整、不科学、不合理的,无论是常态课还是观摩课都必须遵守的规范化要求。”这里,最易被人们混淆的就是将体育教学的日常规范和要求,视作“体育课堂常规”的范畴。

二、“体育课堂常规”的特性及归类

对于“体育课堂常规”的划分和归类,目前最权威的莫过于高等体育院校《体育理论》(由体育理论编写组编篡,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中的划分和归类方法,即课前常规、课中常规和课后常规三类。当前,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都是从这种权威的分类中派生出来的。之后,不少研究者都将体育教师课前的准备与设计,以及课后的评价、反思和总结等,归纳在“体育课堂常规”之中。这势必会导致出现无法突出“哪些是必须完成的要求,哪些是可以或基本可以的要求。”对于究竟应该如何界定“体育课堂常规”的内容范围,笔者认为不妨从课堂常规应有的特性去界定。

于素梅博士依据“体育课堂常规”的特性,将其主要概括为三点:1.限定性,即“体育课堂常规”的内容范围应该限定于体育课堂之中,一些体育课堂之外的行为规范和具体要求,即使非常重要也应被排除在“体育课堂常规”之外。例如,“落实课程标准和纲要的有机整合和有效达成、提炼和推广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等,看起来非常重要,但要列入“体育课堂常规”显然不妥;2.实效性,即“体育课堂常规”的内容应该能确保课堂教学的规范和质量的提高,常规不能有“形”无实。例如,将“通过特色体育课,培养学生技能”,这种宽泛有形无实的说法,列入“课中常规”,显然也不合适;3.操作性,即常规内容,既能“看得见”,又能“摸的着”,要能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将“关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协调发展”等一般性要求,列入体育“课中常规”,这样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缺乏最基本的操作性,显然也不合适。

依据以上“体育课堂常规”最主要的三方面特性,可以简单明了地将“体育课堂常规”划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个方面,并按师生、场地器材、服装、时间、内容和安全等六个类别进行划分归类(见下表):

三、如何有效落实“体育课堂常规”

1.要充分认识到落实“体育课堂常规”的重要性

体育学科的开放性教学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体育课堂常规”的落实。因为体育课大多是在室外的体育场上进行教学,如果没有对体育课堂的一系列明确具体的行为规范及措施,体育课不但无法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还极有可能酿成严重的运动伤害事故。实践证明,每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都把落实“体育课堂常规”视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一种良好方式,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并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因为他们深知落实课堂常规,不仅能够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避免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也是一种对学生非常重要的养成教育,而且关乎学生优秀品质的养成。因此,落实“体育课堂常规”,必须引起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

2.落实“体育课堂常规”应该找准四个“关键期”

起步期。要重视“起步期”的引导,即在学生刚刚步入一年级的那一天起,体育教师就应该对“体育课堂常规”给予足够的重视,引导学生遵守“体育课堂常规”。

巩固期。要重视“巩固期”的养成,即在学生进入小学三年级之后,随着心理的逐渐成熟,学生逐渐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面对学生心理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叛逆,体育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地向学生讲明遵循“体育课堂常规”的重要性,以巩固之前的教学成果,切忌粗暴打骂、体罚学生;

重塑期。要重视“重塑期”的锻造,当学生进入初中学习阶段,随着“青春期”学生生理和心理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进入“体育课堂常规”的“重塑期”。在此阶段,学生往往对各种“体育课堂常规”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来否定之前所形成的一些遵循“体育课堂常规”的良好品质。此时,体育教师要仔细了解学生的青春期叛逆心理,学会换位思考,对于常规的执行应该多些人性化的举措,多些耐心和爱心,多用表扬和激励,重塑学生遵循“体育课堂常规”的优良品质。

强化期。要重视“强化期”的定型,即当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之后,由于学业繁重,体育运动时间减少,再加上社会“重文轻体”的偏见,学生对一些常规的执行不以为然,往往以“学习时间紧张,课业负担重”为借口或托词,进行自我开脱。此时,体育教师应该反复强调执行“体育课堂常规”的重要性,耐心告诫学生,常规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顺利实施体育活动的保障,要继续强化执行“体育课堂常规”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3.要让“体育课堂常规”变成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第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体育课堂管理的参与意识,对于“体育课堂常规”制订和实施的措施与方法,体育教师可以利用每学期开学之后第一节的“引导课”,集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学习,广泛征求学生的建议,并当众“拍板定案”。之后,可以进行打印张贴,做到让学生“心中有规则”。

第二,违规必究,强化落实。对于小学生来说,自制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体育教师要善于及时提醒、纠正和引导;而对于初、高中生而言,则要严格要求,尤其是涉及到安全和品德问题时,如打架、故意毁坏体育器材等,一定要严肃处理。

第三,要将“体育课堂常规”的管理纳入学生体育成绩考核。例如,将体育课中学生的出勤率、课堂纪律和学习态度等按一定比例计入学生体育考核成绩,载入学生的学习档案。

第四,利用早操、大课间,以及广播操比赛或运动会等时机,将有关班级的“体育课堂常规”表现,纳入比赛评比的内容,并上报学校列入班主任的绩效考核,以此调动班主任参与“体育课堂常规”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伯朝文.抓常规 促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14,9.

[2]于素梅.常规:体育课堂基本要求“少不得”[J].体育教学,2013,1.

[3]张陆全,吴本连.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策略探析[J].山西体育科技,2013,4.

猜你喜欢
常规体育课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常规之外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体育课上的“意外”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体育课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破常规 获巧解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