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英
道真县图书馆 563500
做好民族区域的图书馆管理工作
张喜英
道真县图书馆 563500
民族区域的图书馆,是承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自身的特色。本论文对民族区域的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定位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民族区域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并对发挥好民族区域图书馆工作的优势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目的是拓展民族区域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思路,为发挥好民族区域图书馆的作用提供可供借鉴的个案。
民族区域;图书馆;管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做好民族区域的图书馆工作,既要遵循图书馆管理的一般规律,又要注重突出民族区域的图书馆特色,更好地担当起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双重职责。
民族区域的图书馆事业,是民族区域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认识民族区域图书馆工作在促进当地文化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才能真正提升民族区域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一)是认清民族区域图书馆在传承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与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各异,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民族文化。道真县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仡佬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占到全县人口的73.74%。由于处于散居状态,以及现代社会带来的影响,保护区域民族文化显得尤为迫切。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不仅是收集、整理区域少数民族文化的主力军,也是展示区域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正是有了图书馆,民族区域特有文化才得到有效传承。
(二)是认清民族区域图书馆在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融合方面的重要作用。区域民族图书馆一方面通过馆藏图书、音像资料等形式,使得区域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同时通过馆藏图书,也能见证汉民族与区域民族守望相助、携手发展的历史,以及区域少数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变迁,进一步增强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提高全民族的自豪感。
(三)是认清民族区域图书馆在促进民族区域文化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价值认同。图书馆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之点。通过民族区域的图书馆,不仅可以让世人了解一个民族区域特有的风土人情和地理风光,更能增强区域民族对自身价值和发展的认同,提升区域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为构建区域民族精神家园增添活力。
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民族区域图书馆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观念不适应。纵观我国各地的图书馆,普遍存在着重“收藏”轻“利用”的问题。大量的馆藏资料长期处于沉睡状态,除了少数专家学者进行研究,或者在影视作品中出现,很少能让公众了解到馆藏资料。这种现象民族区域的图书馆同样存在。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就在于观念滞后。注重“收藏”固然没错,但是“收藏”的目的绝对不应该单纯为了“馆藏”,而是为了“利用”,为了用来教育民众和引导民众,促进各民族的融合。恰恰在这方面,许多图书馆做的还不够好,也不到位,造成图书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是数字化水平有待提高。当前,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近些年来,无论是民族地区还是其他地区,图书馆在硬件建设上都有了明显提升。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地方的图书馆在利用信息技术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不仅馆藏资料数字化程度低,而且传统馆藏方式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 不仅不方便查阅,而且费时费力,降低了馆藏图书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即使已经实现数字化的馆藏资料,仍然存在着“信息孤岛”的问题,类似一个局域网,没有实现图书馆之间的互联互通。
(三)是民族区域图书馆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够。一般来说,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图书馆是展示地区旅游特色的重要窗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地方的图书馆没有跟旅游推介很好地结合起来,仍然是各自为战,没有通过图书馆深入挖掘自身旅游特色的优势,馆藏图书没有实际变成当地的特色旅游文化。这不仅是图书馆管理中本位主义思想所致,也是图书馆管理中的一大短板,亟需加以改变。
民族区域的图书馆,是民族地区的宝贵资源,是民族地区的一大特色。发挥好民族区域图书馆的作用,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加快转变图书馆管理观念。切实克服“本位主义”思想,也就是就没有放在民族区域经济发展和事业繁荣的角度重新审视图书馆工作。在图书馆的具体管理上,要树立协同理念,发挥自身馆藏优势,积极对接旅游等产业发展部门,在推介当地旅游资源方面,发挥好图书馆的优势。并据此解决好图书馆的定位、服务方向、服务理念、服务方式等一系列涉及图书馆发展的根本问题,让馆藏资料“活”起来、“站”起来。
(二)加快馆藏资料的信息化改造。在加强图书馆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各种软件建设。特别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对馆藏图书进行信息化改造,分门别类建立馆藏资料的所有电子档案,并上传网站,便于公众在线查阅。在改造过程中,特别要建立起具有民族特色的数据库,真正让馆藏档案实现电子化、数据化。同时,要打通与其他图书馆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
(三)不断提高图书馆员自身素质。馆员是读者与文献的重要“媒介”,要突出馆员提供知识信息和检索服务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和检索技术操作能力。应针对每一个馆员的专业特点和所负责的工作,加强对其的自身业务知识培训,让每一个馆员充分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同时加强对馆员的业务考核,对不称职的馆员及时淘汰。可以尝试在民族区域图书馆开展标准化管理,对馆员的服务定出量化标准,不断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标准化、制度化水平。
[1]杨军.民族文化资源视域下对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思考[J].人资社科,2015(34).
[2]王吟.图书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建设与传播[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05).
[3]彭帅.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新西部(理论版),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