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军
绥化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讨
杨雪军
绥化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本文主要对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内容、目标、方法几方面发表一些看法,提出中职计算机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出更有社会竞争力和实用性学生的观点。
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明了教育应该为社会服务,也就是说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性,指明了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方向。必须把培养实用型人才作为教育的第一位,在日常教学中,一定把实践教学紧紧融于理论教学之中,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中的实用型教育的地位必须加强,尤其是像我们这些地处中小城市的中等职业学校更应引起重视,应该把计算机实用型教育推广和普及到每个职高学生,使其符合社会的要求,成为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之人。
职业教育的计算机教学一直以来就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尤其是我们这种职业高中,多年来一直是升学为主导,从学生入学开始就一直以高考为主导去教育和教学,使一部分学生天天抓基础课的学习,从而忽略了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至使在就业于社会时才表现出动手能力差,有很多同学出现了改行现象,至使专业学而未用,也就是浪费三年的职业培养,所以在教学中针对这种情况,从教学内容上开始改革,职高计算机教材选择上选一些既能符合高考,又能符合于社会需求的,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做到一节理论两节实践课的配备,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把学生不爱做的东西转化为一些符合这个年龄的孩子的兴趣的课题,这样学生就能在高兴的气氛中完成教学要求,另外把理论教学中重要部分编成小竞赛、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通过了三年来的教学,我觉得,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变,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
(一)树立能力第一观念,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
职业高中学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应树立能力第一的观念,以培养具备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知识运用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
联系社会的需求,我们职业高中应该按以下目标培养学生:1、在不同操作系统环境下的计算机操作能力;2、图像处理能力;3、硬件维护维修能力;4、软、硬件常见故障的检测和处理能力;5、动漫制作;6、常用软件的安装、系统的调试和使用能力;
(二)不断创新,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终身教育目标
创新可以去除陈旧,可以不断发展,由此可见,提高中职学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职业教学的首要任务。创新是一种旨在提高全民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承担起创新的使命,才能把创新教育主阵地定位于课堂,才会有让创新教育落实到每节课的想法和具体行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计算机学习现状是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在第1学期开设计算机课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面临一些困难:第一,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给教学目标的实现带来一定难度;第二,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普遍较差,没有一定的学习目标,所以,计算机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思想,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自觉学习,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针对这样的特点,我们职业教师就该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受欢迎。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
现代教育的要求必须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坚持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散型思维,注重学生的参与,倡导讨论式教学,促进教学互动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等方式进行改革。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发展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多元化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教学。
(二)分层教学,兼顾学生能力差异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起点参差不齐,而且有的学生由于兴趣所在,学习效果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实行分层施教,效果较好。将起点和能力接近的学生分在一起进行教学,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由于班中的优势和弱势差距不大,处于弱势的学生通过努力存在着从弱势进入优势的可能,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良性的竞争,实行因人施教。
(三)互动式教学的发展
互动教学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方面,以创造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从而达到相互促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互动”可以包括三个方面: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学生与信息技术媒体互动。在教学中,应将三个方面的互动相互联系并综合应用,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找到他们恰当的学习起点。
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我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效果很好,使我的课堂更加有活力,使我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乐趣,并在乐趣中得到了知识,得到了实际工作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操作课中效果很好。
[1]刘振国,马淑英.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思考[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2(4):117-118.
[2]罗晓英.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实施激励机制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