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版一号文件26个大思路

2016-11-27 21:38IUD中国领导决策案例研究中心
领导决策信息 2016年13期
关键词:农产品农业农村

■IUD中国领导决策案例研究中心

地方版一号文件26个大思路

■IUD中国领导决策案例研究中心

今年,改革开放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8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山东、江苏、四川、河北等省份也相继出台地方版“一号文件”,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其中,山东省一号文强调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项重要工作;江苏省要求建设“强富美高”新农村,在农村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生代农民工、村庄整治等政策措施方面释放了强烈信号;四川则明确提出“强基础,促转型,抓改革,补短板,奔小康”的“15字”农村工作思路。综合来看,有以下26个大想法值得关注。

山东

农业结构性改革发力供给侧

坚持创新发展,厚植农业发展优势

创新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精准农业科技示范工程、标准创新工程,突破一批重大自主创新和精准农业关键技术。深入实施农业种业提升工程,建设4个省级种质资源中心、10个以上种业科技创新平台,培育10家以上大型现代科技型种业集团,建设50个以上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中心。

坚持绿色发展,推进农业资源永续利用

加大农业环境治理力度。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试点,积极推进耕地质量提升计划。

搞好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美丽山东大造林行动,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对丘陵山区陡坡地实行退耕还林还果。

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深入开展“食安山东”行动,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市、区)建设,在全国率先建成食品安全省。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信息平台和检验检测体系,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坚持协调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实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制定出台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规划,推进农业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发展。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推动高效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 加快“海上粮仓”建设。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和产业园区,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

目标到2020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坚持开放发展,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

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区)创建,建设一批电子商务县级运营中心和村级服务站,构建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大力实施“电商进村”工程。

深入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加快渤海湾沿岸盐碱地绿化开发,推进粮食、饲草料、林果等作物种植技术集成和示范。

坚持共享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科学编制县域乡村和村庄建设规划,发布实施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地方标准,到2020年形成6000个聚集型社区、6000个中心村。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和农民工市民化。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和农村服务业,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推广农村新型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模式,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业,推进农业转移就业人口落户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

江苏

建设“强富美高”新农村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推动“农业强”上取得重大进展

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到2020年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000万亩以上。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整省推进培育工程,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万人,到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到50%。把农户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重点,建立示范家庭农场名录。

加强农村资源保护和环境建设,在推动“农村美”上取得重大变化

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实施“强富美高”新农村建设推进行动。深入推进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村庄环境改善提升行动计划,在2016年完成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工作基础上,开展康居村庄和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培育一批美丽宜居村庄。

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在推动“农民富”上取得重大成效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创建一批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促进集群集约发展。

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制定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对年收入6000元以下农村低收入人口建档立卡,对800个左右经济薄弱村直接帮扶,因户因村制宜,分类精准施策。

目标 到2020年,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取得重大成效;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000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管理,在推动“农村社会文明程度高”上取得重大提升

办好农村民生事业。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健全县域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按照城乡一体要求规划初中学校、中心小学、村小学和教学点的布局。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在推动“机制活”上取得重大突破

推进农产品价格改革和收储制度完善。采取“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办法,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加快消化粮食库存,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价外补贴。健全重要农产品收储体系,完善地方储备粮油承储、轮换管理制度,积极探索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承储企业,提高储备效率,确保储备粮油数量、质量和存储安全。推进粮食产销合作,鼓励省内产销区之间建立产销合作利益补偿机制。

四川

到2020年,380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

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路子。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抓好粮食功能区、粮食核心区和90个粮食生产重点县生产能力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

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引导和支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养老服务等新兴产业,创建一批重点县或示范县。落实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政策。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建设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多权同确”,2016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到2019年基本完成土地等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确权登记颁证、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健全非经营性资产集体统一运营管理机制。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所需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落实促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税收优惠政策。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

目标 到2020年,全省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5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80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全面实施精准扶贫,集中力量脱贫攻坚

着力实现“两个聚焦”。聚焦当年要摘帽的贫困县、要退出的贫困村、要脱贫的贫困户,制定实施10个扶贫专项方案年度工作计划。聚焦“四大片区”主战场,制定实施年度脱贫攻坚行动计划,深入推进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继续落实彝区“十项扶贫工程”和17条特殊支持政策,编制和实施《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促进“四大片区”资源整合开发转化。

河南

坚持共享发展,增强广大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坚持创新发展,完善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创新粮食生产机制。加快高标准粮田建设。紧紧围绕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规划,认真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

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机制。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全面推进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培育和推广适应机械化生产、优质高产节水节能多抗广适新品种,加快主要粮食作物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率先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坚持开放发展,统筹利用国际国内农业市场和资源

坚持开放招商“一举求多效”。坚持内外资、内外贸一体化运作,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着力拓宽农业开放领域,把农业产业集群招商作为主攻方向,突出引进龙头企业和标志性项目。

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推动农产品龙头企业进行横向重组和产业整合,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商标国际注册,采取收购、授权使用等形式推进品牌建设,提高河南省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将河南省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种植养殖基地和进出口肉类、粮食、食用菌等产品集散地。

坚持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和城乡一体

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一群一园一基地”。完善发展载体,健全下管两级的体制机制,省抓市、县,促进产业集聚区和服务业“两区”更好更快发展,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市抓县、乡(镇),发展特色经济园区、专业园区;县抓乡(镇)、村,培育特色产业,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门路。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吸引资本扩大投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规模养殖等乡村特色产业集群,在符合条件的地方布局乡村特色经济园区,培育各具特色的生产加工基地。目标 到2020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粮食产能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部分领域和区域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加强农产品流通与市场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农村”,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农业。鼓励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开展农村电商服务,支持地方和行业健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电商发展的农产品质量分级、采后处理、包装配送等标准体系,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

坚持共享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顺应城乡关系、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生活方式的变化,按照产业、村庄、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的要求,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以产业为基础,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乡村,实现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对城中村、城郊村、产业集聚区内的村庄,有步骤推动村民转市民;对深山区、滩区等不具备发展条件的村庄,结合产业扶贫实施搬迁;对平原地区村庄,根据产业发展和人口变化情况进行规划建设。

河北

抓好100个现代园区建设,带动高端设施农业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根据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加快打造环首都都市农业圈、山前平原

高产农业区、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区、坝上绿色生态产业区、黑龙港生态节水循环农业示范区、沿海高效渔业产业带。

大力推进以高端设施农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照“品种高端、技术高端、装备高端、管理高端、产品高端”的要求,着力打造一批加工聚集型、沟域生态开发型、龙头企业带动型、股份合作型、合作社引领型、复合发展型现代农业园区,努力形成现代农业发展高地。2016年,重点抓好100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带动高端设施农业发展。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牛奶、肉类、粮油、果品、蔬菜五大加工业,支持龙头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创建一批原料保障、精深加工等相互配套、功能互补的示范园区。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土地等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鼓励各地采取多方参与的形式加快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中心)建设,推动要素资源在城乡和各类经营主体之间合理流动、优化配置。2016年全省半数以上县(市)建成比较规范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中心)。

目标 到2020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有效保障,高端设施农业规模化、区域化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大力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积极推行“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合作社+农户”的股份合作模式,实现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自然人农业变法人农业,增加农民资产收益。

江西

建设“绿富美”新农村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培育壮大农业产业集群。以75个农业产业集群为核心,建好农业种养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商贸物流区和综合服务区“四大区域板块”,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和休闲农业“四型农业”。大力实施“百县百园”建设工程,突出抓好示范带动、经营主体、运行机制等关键环节建设,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水平。

推进城镇村联动发展,完善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镇村联动,大力推进百强中心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百强中心镇扩权强镇试点,建好一批特色中心镇。按照规模适度、村落连片、服务配套、乡风文明、“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各显特色的要求,加快推进绿色中心村规划建设,重点抓好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栏、改塘、改沟和电力、广电、电信等“七改三网”建设,提高农村宜居性。2016年全面完成第一批654个中心村建设任务,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绿富美”新农村建设模式。

目标“十三五”时期,实现农民人均收入与2010年相比提前翻一番,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确保江西省广大农民与全国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全力打好产业扶贫、安居扶贫、保障扶贫三场精准扶贫攻坚战。切实把民生项目、惠民政策最大限度向贫困地区倾斜。实行扶贫脱贫工作责任制,加强对25个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考核。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革命老区贫困县提前摘帽。

强化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监测,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充分挖掘宣传一批老字号品牌,做大做强一批产业优势品牌,培育壮大一批企业自主品牌,整合扶强一批区域公共品牌,着力提升“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形象和价值。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信息平台,加强质量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绿色化生产,规划建设一批全国知名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提高做好“三农”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全面推行农村“党建+”模式,坚持和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甘肃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深入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以陇东陇中为主的旱作农业区、以河西和沿黄灌区为主的高效节水农业区、以甘南为主的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50个牛羊大县、35个现代畜牧业示范县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优势产区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培育壮大河西地区、沿黄灌区和泾河、渭河、“两江一水”流域五大蔬菜优势产业,加强高原夏菜品牌建设,开发菜药两用蔬菜消费市场,建设全国重要的“高原夏菜”基地和西北地区反季节蔬菜供应中心。

积极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抢抓“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机遇,发挥区位、物种、生态优势,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出口龙头和基地。

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山水林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积极开展湿地保护生态补偿试点工作,严格落实森林、湿地、荒漠植被、生物多样性保护“四条”生态红线。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2016年完成营造林300万亩以上,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12.58%。加快推进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重点生态区域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

目标 到2020年,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整体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

大力推进“一号工程”,加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步伐

实施精准脱贫工程。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创新完善“1+17”精准脱贫工作机制,因人因地施策,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抓紧编制“十三五”脱贫攻坚专项规划。发展特色产业,以创业促就业,实现就地脱贫。

猜你喜欢
农产品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