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党报走好融合之路的三个设问
——以《陇东报》的全媒体实践为例

2016-11-27 04:45禄永峰
中国记者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发展部陇东党报

□ 文/禄永峰

地市党报走好融合之路的三个设问
——以《陇东报》的全媒体实践为例

□ 文/禄永峰

作为地市党报,在全媒体架构之下,如何顺势而为,又不忘自身职责,赢得政府和读者的双重认可和满意?本文是作者在媒体融合实践中的反思,以自问自答的方式,阐释了基层媒体人关心的五个问题。

媒体融合 全媒体 地市党报 自媒体 本土意识

一问:谁应该成为全媒体发展的主力军?

目前,《陇东报》全媒体构架已经成型,全媒体采集中心、全媒体发布中心也已经成立。所有采编人员都分布在两大中心。按理说,在内容多头生产、多元发布的全媒体意识下,编采人员的力量不仅仅体现在报纸上,也会体现在新媒体平台上,这应是进军全媒体的初衷。

但事实上,纸媒与新媒深度融合还不够,还有 “谁是纸媒采编人员、谁是新媒采编人员”的错误概念。走好融合之路,应该从每一个采编部室、每一位采编人员做起,让大家都深切地感觉到,发展全媒体,确实与自己有关,与每一个人有关。

举例说,《陇东报》融合发展部可以认为是进军全媒体的实践部室,有纸媒、有新媒相互融合,纸媒、新媒平台大大小小有11个,部室采编人员恰好也是11个。一人一个平台,大家不仅要做好正常的内容维护推送,而且还要不定期做好一些策划,确保出新出彩。

人,同样是困扰融合发展部各项工作的最大掣肘因素。

鼓舞人心的是,融合发展部在策划推送一些新媒体栏目时,其他部室不少人员给予专业技术和内容方面支持,让不少策划顺利推进。比如,《每天三分钟,知晓庆阳事》栏目,起初是想在陇东报微信号推送一期音频新闻播报,在开始后才发现陇东报微信号没有音频推送功能,后来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直接制作推送了视频新闻。这次尝试,很可贵!后面推出的全部视频栏目,都与这一次成功尝试密不可分。

还有,《一点庆阳》作为一周一期推送文学类内容的栏目,需要不同主播轮换播音,避免粉丝听觉疲劳,采编部室的有播音主持特长的人员,抽时间轮流分担了这一重要任务,达到预期效果。目前,这一栏目单篇稿件阅读量最高达到“50000+”。

从这些实例足以证实,进军全媒体就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方可相宜。所以说,全媒体,不是哪一个或者哪几个部室的全媒体,而应该是纸媒所有采编人员的全媒体。

二问:进军全媒体,亟需打破哪些传统思维束缚?

不论是传统纸媒还是新媒体,工作无非都体现在两大块,一块是采,一块是编。唯有采编互动合一,巧妇才不会难为无米之炊。

要做到这一点,亟须打破传统思维束缚。首先,专业技术束缚。与传统媒体的采编相比,新媒体采编更加离不开视频制作、主播、网络美编等专业技术人员。这一块是纸媒进军全媒体的短板。可喜的是,有这一方面技术专长的同事,积极地参与到了新媒体视频栏目、播报栏目的工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传统媒体人进军全媒体的同时,必须在新媒体传播中不断摸索和学习专业技术知识,补上这些技术短板,全媒体传播内容才会更加丰富、活跃。

其次,采编观念束缚。这是最大的束缚。全媒体应该助推纸媒记者、编辑全面转型。记者必须从过去单一劳动到适应目前的多工种劳动,全媒体记者要做五方面工作:1.图片;2.一句话新闻;3.140字左右简讯;4.视频;5.报纸内容。当然,并不是每一篇稿件都要这样做,应该根据采集中心和发布中心安排确定。同样,编辑也应该适应从单一的报纸内容产品加工到融合媒体内容产品发布的转变,全媒体编辑也要随同转型。经过成功转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实现流程再造,滚动、即时、全面地传播内容。

第三,示范带动束缚。全媒体记者到新闻现场后,前方记者和后台编辑具体该怎么做?融合发展部几期实例可以说明这一点。一是甘肃庆阳“雷西高速半挂车着火”新闻事件的报道;二是自行车婚礼队的报道;三是雷雨冰雹天气的报道;四是高考和香包节的报道。这些报道,前方记者与后台编辑相互紧密配合,前方记者根据后台编辑的指导意见进行采访,第一时间发回图片、短视频、基础资料文字等素材。为了抢时间,稿件甚至可以由编辑完成,方可全方位报道新闻事件。

三问:进军全媒体,党报为何要突出本土化意识?

近两年来,不少传统纸媒,尤其是地市级党报在融合路上,可谓活泼不足,严肃有余。这种现状,有三方面原因:一方面,传统媒体内容重复利用,报纸版标题、内容照搬到新媒体平台,内容上并没有达到“新瓶”装“新酒”;另一方面,传统纸媒在发展新媒体过程中,并没有将工作重心放在新媒体上,而是本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理,想要从文、图、音、视频等立体式传播方面取得突破和进展,但人力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是新媒体内容不新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新媒体作为传统纸媒之下新兴媒体,内容、人力等并没有达到深度融合,而是“两张皮”。

缺乏这种认识和深度融合,造成新媒体传播传统媒体内容,阅读量不高,增粉困难,被动应对,似乎总是赶不上当地自媒体。

不过,有两点可以肯定:一点是在良莠不齐、内容严重同质化的传播中,越来越多的用户会清醒过来,大家会明白谁值得自己关注,谁不值得关注;另一点是相关法规会出台,相关监管会跟进,相当一部分依靠低俗内容吸引粉丝的公众号也就会自生自灭。而具有采编资质的传统媒体,在转型全媒体的路上,只要不忘初心,秉持内容为王,终会在地方众多自媒体中脱颖而出。

做好全媒体,需要内力。直播、消息、特稿、音频、视频都必须做出自己的特色,最终用最优秀、最优质的内容,通过全媒体平台,达到一对多、立体式的传播效果。相反,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就不会形成品牌影响力,没有影响力的品牌,自然也就没有全媒体发展的潜力。

当然,所有本土化构想要实现,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大力支持。这方面,同样是地市级党报最困惑和亟待突破的地方。

(作者是甘肃庆阳市陇东报社融合发展部主任)

编 辑 梁益畅 46266875@qq.com

猜你喜欢
发展部陇东党报
陇东能源大数据中心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没有熟透的食物不可以吃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 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办公厅就开展知识产权军民融合试点工作下发通知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陇东黄土高原软枣猕猴桃栽培技术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