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质监要加快补短板
■ 完善质量监管体制机制,强化对重点产品、重点领域的质量监管,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和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质量执法力度,督促企业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各类质量强制标准。
最近发生的宜家致命家具召回事件折射中国标准制订和质量工作的滞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既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更要从改善质量供给等方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这方面,广东省质监局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意见》,全面补齐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公共质量技术服务的“短板”。
逐步出清劣质产品、“僵尸企业”。2017年前省质监局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实施广东省节能、环保产业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对产能过剩有关行业的企业开展监督检查,使劣质产品、“僵尸企业”逐步出清。
2017年底全省明示电商产品标准达1500项。加快构建“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信用管理”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机制,试点电子商务产品标准明示和鉴证制度,营造线上线下产品质量无差别化电子商务环境,争取到2017年底明示电子商务产品标准达1500项,通过鉴证500项。
推进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开展产业质量优化行动,制定实施标准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加强支撑“精密制造”发展计量基标准、计量检测装置、自动化检定设备研制。力争2016-2018年新增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8个以上,组织开展“广东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工作。
“广东优质”品牌亮点数据
● 标准计量联通“一带一路”
争取到2018年,主要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95%以上。
● 认证认可国际互认
每年建立亟需的高等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350项以上;到2018年与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实现互认的实验室达1000家以上。
● 建设先进标准体系
2018年前完成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华南中心、广州)筹建工作,建立10个以上省级产业标准创新基地;每年推动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400项以上,地方标准150项以上,制定重要指标高于国际、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的先进企业标准7000项以上。
● 培育“工匠精神”
每年将对100家大中型企业开展“首席质量官”培训工作、对10000家企业开展免费质量培训。
● 实施“广东优质”品牌培育工程
探索实现粤港澳优质品牌互认,到2016年底开展“广东优质”品牌试点;到2017年在10个左右的行业产品中开展认证,新增20个以上产品通过认证;到2018年全面开展制造业“广东优质”品牌认证,将服务业纳入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