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耕田 王晋临
打乡土牌 唱乡土戏
牛耕田 王晋临
山西省晋城市既有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也有彪炳史册的红色文化。誉满全国的太行、太岳精神等,是晋城独特的精神文化标识。晋城市关工委积极挖掘、利用、传承这些优秀文化资源,坚持打乡土牌、唱乡土戏,用地方优秀文化教育青少年,取得良好实效。
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每年清明节,阳城县关工委都组织青少年来烈士陵园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陵川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涌现出1700多名军号手,县关工委将这一罕见的社会现象,发掘整理,提升为“号手文化”,组织“五老”进学校、社区、下农村进行演讲,教育青少年向老军号手学习,把个人成长与民族复兴、国家强大结合起来。沁水县关工委组织“五老”采风执笔,撰写反映老区人民革命斗争史的红色丛书。组织“五老”进学校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畅谈体会。
对青少年进行艰苦奋斗教育。陵川县锡崖沟村,全村800多人,为了接通与外界的联系,全村30年如一日筑路不止,硬是在状如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峭壁上,凿通1200米隧洞,修筑了一条长7.5公里的盘山公路。在艰难的筑路中,锡崖沟人造就了一种精神——锡崖沟精神。距锡崖沟不远有一个太行第一山林场,1959年10月,时任县委书记的邢德通,率领全县2000名民兵挥师山岗,植树造林,首开绿化荒山之先河。50多年来,陵川人民艰苦奋斗,造林不止,在100多个山头上营造人工林12万亩,造就了闻名山西的“山林场精神”。陵川县关工委利用这些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对青少年进行艰苦奋斗教育,教育青少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为国家为民族作贡献。
对青少年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泽州、陵川等县(区)关工委,采取在校园开办“校园之声”广播,设立板报、报栏、悬挂名人肖像、张贴名人警句,举办学习园地等方式,构筑校园传承传统文化长廊。由高平市关工委、老龄委共同组建的“夕阳红”艺术团,将一些上党梆子优秀传统剧本进行整理在城乡演出,还新排了《打碗记》、《三妯娌》、《墙头记》等现代戏,对青少年进行知恩图报的孝道文化教育,每年下乡下矿演出100多场。城区夏匠村关工委举办了以传统家庭教育、现代家庭教育为内容的家庭教育图片展,不仅展现了《百家姓》、《弟子规》、《三字经》等和历代伟人名人的家教故事,还把本村教子有方、育子成才的人与事展出。陵川县离休干部王全妞整理各个时期的战斗英雄、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进学校、进社区为青少年讲演。高平市离休干部赵礼宝,采取自编、自画、自写、自讲的方法,先后编绘了各种鲜明主题的图文画展,撰写了7万字的文字介绍,绘画443幅。他还不辞辛苦,跋山涉水,深入农村、学校,亲自布展、亲自演讲、倾情播撒传统思想道德、现代科学文化的种子。展览范围涉及7个乡镇、100多个村庄的近百所学校,展出场次达150余场,受教育的青少年达14万人次。针对中小学生革命理想和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的问题,赵礼宝还用了400多天时间,查阅了大量资料,以素描手法绘制了105幅革命人物头像,并附其生平事迹简介,办起了“饮水思源百名革命人物头像展”,在晋城市4个县(市、区)巡回展出,先后吸引10万名中小学生主动前来参观。阳城县关工委组织“五老”开展“唱红歌、忆传统、扬正气”活动,全县城乡共涌现出25支红歌队,长年累月坚持唱红歌的“五老”多达1000多人。他们不仅自己坚持唱,还主动与青少年一起唱,坚持送歌下农村、入社区、进学校,成为阳城县一道靓丽的风景。
组织青少年重走革命家走过的路。晋城是太行、太岳革命老区,是邓小平、朱德、彭德怀、李先念、薄一波等老一代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县(市)关工委组织青少年沿着老一代革命家走过的路,请当地的老人讲述老一代革命家借宿的故事;到独泉、东坞岭、马头山等战场请当年的支前模范讲先辈们英雄战斗的事迹;到晋豫边特委、太行、太岳行署机关所在地等革命遗址,了解先辈们的革命实践,进行红色传统教育。
引导青少年参加民间文化活动。高平秧歌、晋城古书、土沃花棍以及深藏于民间的各种文化都是青少年传承传统文化的选项。全市各地关工委利用传统节日、庙会、喜庆活动,组织“五老”与青少年同台演出,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对青少年进行民间文化教育和民俗文化教育。
组织“五老”著书立说,教育后人。沁水县关工委以当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古人类遗址、古村落、古庙宇、名山名水、名门望族等为素材,著书立说,教育青少年,传承历史文化。参加著书立说的“五老”有200多人,共撰写各类书籍316部。高平市关工委组织“五老”共同撰写反映长平古战场文化、炎帝农耕文化等各类书籍300多部。泽州、阳城、陵川、城区等县(区)的“五老”,还撰写了一大批村志、行业志、单位志、企业志和家族史,参加写史、写志的“五老”多达上千人。各级关工委将这些珍贵的教育资源主动推荐给中小学校,作为青少年的课外读物。同时,还组织作者进学校、进课堂、进教育基地,与青少年面对面地交流学习体会。
请乡土人才传承乡土文化。高平市退休干部韩建清,利用自己的特长,创办了高平市音乐舞蹈学校。办学10年来,为社会输送了近百名文化工作者,高考专业合格率每年都达到100%,学生毕业就业率达到100%。沁水县嘉丰镇李庄村22名离退休回村的老干部、老教师成立了“夕阳红联谊会”,在村关工委帮助下,利用自己的特长,组建起“夕阳红”音乐队、舞蹈队,与青少年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在他们的带动下,李庄村兴起了文化热,村民素质显著提高,村容村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用先进典型教育青少年。全市各地关工委广泛开展了评模范、比行动、选先进、树样板活动。市县(区)关工委会同有关部门一起开展了晋城市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共评选出20名美德少年标兵,40名美德少年。紧接着,市关工委又推出评选百名模范道德青少年和评选百名“五老”模范标兵的活动。评选出来的“五老”和优秀青少年,由市关工委进行广泛宣传,用这些典型教育广大青少年以获奖者为榜样,努力学习,做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