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品牌 追求目标
——合肥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亮点纷呈
“全市有地位、全省有影响、全国有声音”是合肥市各级关工委追求的目标。30年来,全市各级关工委和老同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叫得响、立得住、影响深的优秀品牌。市关工委两次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对于收获很多荣誉的合肥市关工委来说,他们追求的目标已经成为全市各级关工委和老同志的一种自觉行动。
2011年初,新落成的合肥市烟墩街道滨湖家园社区迎来了首批回迁户,万余名农民一夜之间变成了市民。进了城的孩子们虽然有了崭新的学校,但放学后,却处于“放羊”状态。小区内凡有空地的地方都被他们做作业“占领”了,他们将电梯当做大玩具,将路灯当“靶子”,小区内新设置的各种标牌东倒西歪,花花草草也难逃厄运。
包河区关工委调研中发现这一问题后,与社区协商,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办起了“四点半学堂”,把孩子们“管起来”,并送去3000元开班费。之后,又委托团区委为学堂联系大学生志愿者,委托妇联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安排“五老”人员负责学堂周边安全。后来在市关工委的建议下,“四点半学堂”更名为“快乐学堂”,从教育理念上区别于学校教育,要让孩子们真正实现“快乐”。为此学堂开设了棋类、绘画、书法、球类、舞蹈等兴趣班,开设了法制小讲堂和家长学校。班组长、图书管理员、广播员、板报组长、小记者等实行竞争上岗。“快乐学堂”还利用节假日,组织社区孩子们重阳节到敬老院演出,环卫节进社区打扫卫生,母亲节教孩子们给妈妈做礼物。寒暑假期间,组织孩子们进中国科技大学与少年班同学们对话,到金寨老区听英模讲战斗经历,进警营接受军训。
有些社区为了解决“快乐学堂”场所问题,千方百计想办法。骆岗街道施河社区党支部,拿出办公用房的一部分,用作“快乐学堂”活动场所。包公街道雨花社区将280平米办超市的房子收回,办起“快乐学堂”。芜湖路街道南苑社区300平米的出租房同样也收回,办起了“快乐学堂”。这些利民的举动,使社区里的大人和孩子们看到眼里,记在心上。孩子们亲切地把社区干部称作“老师”,以进“快乐学堂”为荣。2011年7月,区关工委与妇联联合向区政府提出《在全区实施“快乐学堂工程”的建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及时研究并作出决定,由社区提供场所,区、街镇出资,区妇联和关工委牵头,截止去年底,区财政累计投入150万元,加上街镇配套资金总共投入500多万元,有48所“快乐学堂”通过区关工委和妇联的联合验收。
“快乐学堂”的教育,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不知不觉间,小区整洁了、安静了,社区广播中还时常发出稚嫩的声音,从孩子的视角讲述身边的故事。家长们经常在学堂的墙报前驻足,欣赏着孩子们的“大作”,称赞着孩子们的进步。这一切,也无形中拉近了社区干部与居民的距离,促进了社区和谐和稳定。
以纯公益、全免费的“公益办中心、服务青少年”为宗旨,积极倡导和树立“快乐、体验、实践、成长”的办学理念,在全国6000多所青少年活动中心中,率先取消双休日、节假日所有收费培训,创新性推出了免费为广大青少年提供素质教育服务的全公益性办学的“庐阳模式”,这就是合肥市庐阳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中心创办于1999年,是目前合肥市唯一一家被授予“全国县级示范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安徽省青少年儿童校外教育示范基地”荣誉称号的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近几年来,活动中心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区关工委的有力指导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了打造与庐阳教育相媲美的校外活动场所,向更高层次发展,市、区领导正在谋划活动中心二期的扩建规划,投资5个亿,预计2至3年后,活动中心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活动内容将更加丰富多彩,活动范围将覆盖全市中小学生,届时,将成为合肥市乃至全省教育系统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现在活动中心每年之所以能吸引10万多名学生前来活动,靠的是科学的安排,靠的是丰富的教学内容,航模班、美容美发班、茶艺班、少年模拟法庭、刺绣班,等等,大大填补了他们平时在学校里、课堂上所不曾学到的东西。中心用知识性、趣味性、创新性的内容来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活动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从中增长知识,增长乐趣。
活动中心专门成立了关工委,抽调了专门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将一批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老同志充实到关工委工作中来。中心还专门从省少管所、司法系统和“五老”人员中聘请几名专业法律人员担任报告员。坚持寓教于乐,寓教于理,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现象、学生关心的难点问题,积极探索了党的历史教育“现场式”、思想道德教育“感召式”、 法制教育“互动式”、公民意识教育“渗透式”的新模式,增强了针对性、时代感和实效性。在区关工委开展的第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的活动中,率先邀请了庐阳区关工委和安徽工业经济学院法律老师开展了“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
在积极探索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模式活动中,创新开发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利用庐阳区三十岗乡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开展“览牡丹花,探三国文化”和参加“三十岗桃花节”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深深感受到合肥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绚丽风景。增强了同学们爱祖国、爱家乡、爱合肥的情感。活动中心还创建了“快乐梦想”流动少年宫,以流动少年宫形式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活动。走出去——面向贫困地区儿童、留守儿童,送综合实践活动到乡村学校,让那里的孩子们与城里孩子一样体验到先进的素质教育活动和课程;请进来——面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定期把他们接到活动中心来,免费为他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我能顺利读到初二,都是关爱资金的支持,你们让我感到很温暖。”近日,庐江县泥河第二中学贫困生佳佳给泥河镇关工委写来了感谢信。
佳佳的父亲几年前患尿毒症去世了,母亲离家出走十多年没有音讯,孤苦伶仃的佳佳与7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泥河镇关工委据此多年为其送去关爱资金,同时还联系上海的爱心人士与之结对帮扶。如今,佳佳从当初瘦小的黄毛丫头,已经长成婷婷玉立的初中生了,成绩也是班级前10名。
庐江县关爱资金,把阳光般的温暖送给了成千上万的贫困学生。
庐江经济基础一直较薄弱,尤其是边远山区和部分贫困地区的孩子,辍学现象仍然存在。前几年,县关工委和各镇关工委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发动社会资源济贫困、献爱心,起到一定的救助作用。但是,由于没有一个稳定的救助机制,每年只有靠一些老头子,想点子,找路子,卖面子,要票子,为孩子,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给关工委工作一度带来困惑。为此,县关工委充分调查研究,创新开辟关爱路径,决定通过建立爱心资助协会,聚集一定数额资金,以本生息,以息资助,滚动发展,建立助学济困长效机制。
2009年5月8日,县民政局批准成立“庐江县关爱下一代资助协会”。县关工委广泛宣传动员,并通过授予“特别贡献奖”、“关爱之星”,颁发关爱徽章、“博爱”纪念杯等办法,争取社会各界资助资金。获得中国关工委“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的龙桥矿业有限公司在协会成立之初就捐款50万元,后又数次捐款,总金额达500万元。安德利股份有限公司除向协会捐款130万元外,从2014年起,每年还拿出20万元,设立“英才奖学金”“鸿志奖学金”,奖励高考文、理科前十名考生和资助在校高中特困生。自县关爱协会成立至今,共发展团体、个人会员600个,争取社会各界资助资金千余万元,近5年来,共为6100多名贫困学子发放关爱资金504万。
为了管好、用好关爱资金,确保每一分爱心款真正用在“刀刃”上,县关爱协会制定了《关爱资助协会资金使用制度》、《关爱资助协会财务管理制度》等,每年度都下发关于认真做好年度关爱资金发放工作的文件通知,对资助对象、标准、程序做了明确的规定,保证资金发放规范有序,严格支出手续,使资金管理使用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合法化。通过审计,县政府对此项工作给予高度的认可,于2013年,发放1万元县长奖励基金作为鼓励。
庐江县的贫困学子,沐浴着关爱资金的阳光健康成长。
“不讲套话接地气,形式灵活有新意。思想道德常常讲,句句讲到咱心里。”这是人们对肥东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报告团的评价。
肥东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报告团早在1991年开始自发作报告,正式成立于2004年,共有“五老”报告员13名。人们为报告团叫好,不仅因为报告团给青少年做报告坚持“三不”:不吃请、不收费、不接送,还在于报告团不断探索创新的报告方式,报告效果好。
巧用“拆”字法启迪
配合“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报告员在《严格遵纪守法,做阳光青少年》的报告中,巧用“拆”字法,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法制”两个字,报告员是这样讲的:“法”字左边是水,代表一条大河,何去何从呢?只能像遵守交通规则那样靠右边行走,向右边去,往左边就会掉进大河里,十分危险,很可能被淹死。“制”字左上角是个“牛”字,左下角是毛巾的“巾”字,好像是一根绳,拴住“牛”;右边是一把刀,牛如果不听人使唤,到处横冲直撞,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用刀把他宰了;人如果不遵纪守法,也必将受到法纪的制裁。“刑法”的“刑”字,报告员是这样讲的:“刑”字左边是个“开”字,右边是个“刀”字,假如一个人严重违法致死人命,就要开刀问斩!讲到这里,报告员提高了声音,呼吁同学们千万不能犯法,并问大家能不能做到?同学们通过报告员言简意赅的“拆”字受到启迪,异口同声地回答:“能!”
以歌声感染
“花如海,歌如潮。唱吧,唱出我们时代的最强音;唱吧,唱出我们对党的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爱 ……”这是报告员作“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的报告时,从内心发出的感怀。接着,报告员带领全场师生高唱《没用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并用手打着拍子。全场师生深受感染,同报告员一起放怀高歌,把报告推向了高潮。
讲故事感召
报告员在作《常怀感恩之心 构建和谐社会》的报告时,结合报告内容生动地讲述古今故事:汉文帝刘恒亲口尝汤药,郯子鹿乳奉亲,黄香扇枕温衾,王祥卧冰求鲤,陈毅为母亲洗尿布,周恩来抬棺谢恩等等,使感恩教育活了,也火了!在作《抗日的烽火熊熊燃烧在肥东大地上》的报告中,报告员将肥东军民不怕流血牺牲,英勇抗日的动人故事揉入其中,使师生们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不是空洞说教的大道理,而是有血有肉入情入理的情感交流,充满了感召力。
报告团成立以来,先后深入中小学给师生作报告270多场次,受众达26万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