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婷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基于“平台+模块”课程模式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
——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例
史 婷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文章对湖北省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现状和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根据岗位所需职业技能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以“平台+模块”课程模式为基础,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进行构建。
“平台+模块”课程模式;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
中高职衔接是指合理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升级需要,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职业教育格局。因此,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只有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等方面相互承接、互相渗透,才能实现较好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湖北省从2014年起开展“3+2”中高职分段培养改革试点,并扩大 “五年一贯制”专业试点范围。本文仅对“3+2”中高职分段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构建课程体系。
(一)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
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即以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来确定工作任务,工作任务来确定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来确定课程设置,最终形成课程体系。由于“3+2”中高职分段培养模式具有的特殊性,学生前三年在中职院校接受教育,其毕业去向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毕业走向工作岗位,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从业能力;另一种是继续在高职院校接受两年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接受继续教育能力。两种毕业去向要求在设置中职课程体系时应有所区分,以满足学生的培养需求。学生后两年在高职院校接受教育,由于其有一定的技能基础,所以高职课程体系在设置时就需要以中职所开设的专业课为参照,注意专业课程设置的区分性和延续性[1]。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路线见图1。
(二)“平台+模块”课程模式的提出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不是简单的课程体系的叠加,必须遵循学习对象接受知识的规律。布鲁纳螺旋型课程理论认为,教育必须了解当时学生正在形成的认知阶段,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本结构应适合学生成长的规律,教材的编写应分成不同的阶段[2]。课程安排应该注意知识的“阶
图1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路线
梯性”,适应于学校不同年级不同能力的学生,再经过学生的自觉思维,最终为他们所接受。要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内容和要求按程度深浅划分为一个个层次,然后循序渐进,沿螺旋型上升,最终完成课程内容。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课程既具有连续性,又要体现其自身的发展性。基于此课程理论,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中职和高职学生的认知阶段进行分析,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路线的指导下,兼顾中职毕业生的两种毕业去向和高职教育的特殊培养对象,提炼出平台式课程和模块式课程,即“平台+模块”课程模式[3],如图2所示。
图2 “平台+模块”课程模式
“平台”是指由职业素质课群和职业基础课群组成职业基础平台。每个学生必须选择职业基础平台课的学习,达到合格的要求。“平台”能使学生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职业基础技能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中职阶段,要求学生修完所有开设的职业素质课和职业基础课,使其具备一定的职业基础,保证人才的基本规格;高职阶段,学生在职业基础技能具备的前提下,只需要进行更全面的职业素质课的学习,保证人才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模块”是指按照学生毕业去向将学习内容进行分解,形成职业技能课群模块(必修/选修)和职业拓展课群模块,这两种模块课程能使学生掌握某项职业技能、胜任某个工作岗位[4]。中职阶段,选择就业的学生可在修完所有的职业技能课群模块后,根据兴趣选择职业拓展课群拓展就业方向,然后就业;选择升入高职进行继续教育的学生可以在修完必修的职业技能课群模块后,直接进入高职阶段学习。高职阶段,学生只需继续修完拔高拓宽性质的必修和选修职业技能课群模块和职业拓展课群模块,最终达到毕业要求。
为了较全面的分析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和毕业生就业现状,笔者对湖北省内多所中高职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和毕业生展开调研。调研工作以发放电子版问卷的形式展开,为期20天,共收回有效问卷162份,其中高职问卷89份,中职问卷73份。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提炼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和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主要就业岗位及主要职业技能,列出中职和高职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详细课程对比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3+2”中高职分段培养,具体问题分析如下。
表1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第一,中高职课程出现“重复设置”现象。中高职课程体系中的职业素质课、职业技能课和职业拓展课中均存在课程重复设置的现象,导致资源浪费,并且学生重复学习一门课程会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不佳。
第二,中职实训课比例不高。中职专业课程对理论课和实训课的比例要求为1∶1,但是从上面的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和职业拓展课开设的比例来看,实训课大概只占到30%左右,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有较大影响。职业基础不扎实,直接影响到后阶段的高职教育[5]。
第三,中职职业基础课开设较少。中职教育在“3+2”中高职分段培养中应该要起到夯实专业基础的作用,从表1中可以看到,中职职业基础课开设较少,且比较笼统,不利于学生有效的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第四,高职职业技能课拔高性不强。高职教育在“3+2”中高职分段培养中应该要起到拔高职业技能的作用,从表1中可以看出,高职所开设的职业技能课大多为基础性专业课,拔高性不强,不利于学生掌握高层次全方位技能,从而最终影响学生在工作中的整体表现。
“3+2”中高职衔接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学生在接受3年中职教育后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中职毕业直接就业,另一种是中职毕业继续接受2年的高职教育。针对中职毕业生毕业去向的特殊项,为了更完整的分析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笔者对本专业中职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中高职衔接教育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分析
首先,对中高职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进行调查分析,具体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中职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汽车营销、汽车保险和汽车售后服务,高职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汽车营销、汽车零配件、汽车售后服务和二手车。
图3 中高职毕业生就业方向分布图
接下来,对中高职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进行调查分析,具体如图4所示。
图4 中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图
由图4可以看出,中职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为汽车整车销售、汽车保险销售、汽车零配件销售和汽车售后接待;高职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为汽车整车销售、汽车零配件销售、汽车营销策划、汽车保险销售、二手车销售和汽车售后接待。
(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中高职衔接教育毕业生主要职业技能调查分析
结合中高职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对主要职业技能进行调查分析,整理出中职本专业毕业生8项主要职业技能和高职本专业毕业生17项主要职业技能,详细见表2。
表2 中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毕业生主要职业技能对比
由表2可以看出,由于主要工作岗位的不同,中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中所需要的主要职业技能也有所差别。差别主要体现在高职毕业生所需职业技能“面”比中职毕业生宽,“层次”比中职毕业生高。中职毕业生工作岗位中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大多为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路线的指导下,以“平台+模块”课程模式为基础,结合目前我国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现状和本专业中高职毕业生的主要职业技能,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进行构建,课程设置见图5。
图5 基于“平台+模块”课程模式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
本文以目前中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必要性为背景,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路线的指导下,以“平台+模块”课程模式为基础,结合湖北省中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和本专业中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进行构建。课程体系构建以岗位所需职业技能倒推课程为构建路线,以一个平台、多个模块为基础,将课程分为职业素质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和职业拓展课,按时间分为中职三年、高职两年,在中高职教育之间架设一座相互贯通、上下层级衔接的“立交桥”,最终实现对人才分阶段的培养,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要。
[1]杨昌蓉.中高职衔接教育的若干问题研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5,17(4):41.
[2]杨丹.对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再认识[J].现代教育科学,2008(6):88-90.
[3]王磊.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研究与探索[J].华章,2014(15):34-38.
[4]朱琳佳,芦京昌. 中高职课程衔接初探[J].职教论坛,2012(22):21.
[5]孟华霞.浅谈中职汽修实训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2(1):32.
2016-08-15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校级项目“中高职衔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编号:Y2015009)。
史 婷(1984-),女,陕西咸阳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汽车营销与服务教学与研究。
10.3969/j.issn.1672-9846.2016.03.014
G712
A
1672-9846(2016)03-00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