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降温与血管内降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效果比较

2016-11-26 01:57许志杰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体表降温外伤

许志杰

(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 外四科 河南 商丘 476100)



体表降温与血管内降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效果比较

许志杰

(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 外四科 河南 商丘 476100)

目的 对比体表降温与血管内降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体表降温法,观察组实施血管内降温法。对比两组患者降温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时间与目标体温偏离1℃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降温较体表降温具有降温效率高、目标体温波动小、复温平稳等优势,应用价值显著。

体表降温;血管内降温;急性重型颅脑外伤

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具有深度昏迷、长时间昏迷、病情变化迅速、治疗困难、并发症多等特点,致残率与致死率非常高,因此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在于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1]。亚低温治疗是一种利用物理方法来降低患者体温的方法。传统的体表降温虽能够起到一定的降温效果,但存在着体温波动大、降温难以控制等缺陷[2]。随着亚低温技术的不断完善,血管内降温因其诱导快、温度维持准确、体温平稳、易于控制等优势,得到临床广泛认可。本研究对两种亚低温疗法展开对比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的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3~72岁,平均(49.3±5.3)岁。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1~74岁,平均(48.5±6.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体表降温法 对照组将冰袋置于患者大动脉或腋下,利用冰毯、冰帽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将肛门温度维持在34.0 ℃,持续降温3~7 d;采取自然复温法进行复温,期间可使用冬眠1号以防出现肌颤现象,必要时可应用地西泮镇静进行辅助处理。

1.2.2 血管内降温法 观察组采用血管内降温仪对患者进行血管内降温,置管自患者股静脉穿刺至下腔静脉,与冷凝导管相连接,于直肠处放置温度探头,温度控制在34.0 ℃,持续降温3~7 d,采取控制性复温法进行复温,0.5 ℃/h,将温度恢复至37.0 ℃,期间可使用与体表降温法相同的药物避免肌颤。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降温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①降温效果:目标体温到达时间与目标体温偏离情况。②并发症:低血压、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对照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时间为(7.1±2.4)h,目标体温偏离1 ℃发生率为70.0%(20/30);观察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时间为(4.7±1.6)h,目标体温偏离1 ℃发生率为30.0%(9/30)。观察组目标温度降温所需时间与目标体温偏离1 ℃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常伴有体温升高、颅内压增高、呼吸功能减弱等情况,使得脑组织出现严重缺氧症状。采取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外伤可有效减低颅内压、缓解脑水肿;同时可抑制毒性代谢产物损害神经细胞,从而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3]。

亚低温疗法的主要作用机制[4]:①抑制高血糖,缓解继发性脑损伤;②减少脑组织的耗氧量,避免堆积过多的乳酸;③建立血脑保护屏障,抑制脑水肿;④阻止钙离子内流,切断其对神经元的损害作用。同时有研究表明32.5 ℃左右的低温能够有效促进颅内压降低,降低脑代谢率与脑血流量[5]。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物理方法来实现降温,如体表降温法,该方法虽可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但其核心降温功能不够明显,难以保证患者脑部温度的稳定;且降温部位比较局限,各内脏间温差较大,因此难以实现对患者的全面保护。本研究中观察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时间与目标体温偏离1 ℃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血管内降温法可显著提高降温效率,能够给予患者全面的大脑保护。分析原因在于血管内降温仪,通过热交换达到降温的效果,其3.5 ℃/h的降温速度,能够有效缩短降温时间,同时保持良好的降温目标,减小温差,增强复温的准确性[6]。

综上所述,血管内降温法能够有效加快降温速度,实现全面降温,缩小局部温差,给予患者全面的脑组织保护,值得临床推广。

[1] 郑康,马青变.血管内降温治疗临床应用进展[J].临床急诊杂志,2014,15(8):511-514.

[2] 韦英光,谭毅.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6):604-608.

[3] 杨华堂,段晓伟,王晓燕,等.亚低温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现状[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4,41(5):457-460.

[4] 许丹.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医学,2013,39(3):167-168.

[5] 刘军,曹德晨.体表降温及血管内降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的安全性对比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10):934-936.

[6] 徐鹏.血管内降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及护理工作量的影响[J].天津护理,2015,23(2):95-97.

R 641

10.3969/j.issn.1004-437X.2016.10.092

2016-04-19)

猜你喜欢
体表降温外伤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求解空间几何体表面积问题的方法剖析
动物降温有妙招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页岩气开发降温
磁共振病灶体表定位贴及临床应用研究
我国院前急救中有关外伤若干问题商榷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