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留霞
(郑州市惠济区人民医院 内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分析
郭留霞
(郑州市惠济区人民医院 内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 观察中医针灸辨证疗法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医院诊治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30例,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15例,观察组15例。对照组采用免疫抑制剂规范化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辨证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相关抗体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两组治疗前抗HU、抗RI及抗YO抗体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抗HU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RI及抗YO抗体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免疫抑制剂规范化治疗相比,中医针灸辨证疗法治疗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中医针灸辨证疗法;免疫抑制剂;规范化治疗;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副肿瘤综合征是指由全身性或系统性恶性肿瘤在患者体内未发生转移的情况下已经引起的自身远端器官功能发生病理性变化,造成神经、消化、造血、内分泌及泌尿系统等发生病变[1]。而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等产生的病变。目前,临床上对于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除了采用改善微循环、神经营养药物、B族维生素药物外,主要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免疫治疗为主,虽能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疗效及药物安全性尚存在较大争议[2]。近年来,中医针灸辨证疗法在部分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中得到应用,为了探讨中医针灸辨证疗法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医院诊治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30例,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医院诊治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30例,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39~73岁,平均(54.45±7.67)岁,病程3个月~5 a,平均(3.1±0.4)a。其中2例肺癌,3例卵巢癌,4例结肠癌,1例胃癌,3例肝癌,2例乳腺癌。观察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40~75岁,平均(55.03±7.71)岁,病程4个月~6 a,平均(3.0±0.3)a。其中3例肺癌,1例卵巢癌,2例结肠癌,2例胃癌,4例肝癌,3例乳腺癌。入选患者中,12例周围神经病变,4例边缘叶脑炎,5例僵人综合征,5例脑干脑炎,2例运动神经元病,2例皮肤炎。本次临床诊断试验均经患者、家属同意,通过医院伦理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免疫抑制剂规范化治疗:针对患者体质及相关检查选择糖皮质激素,包括地塞米松、泼尼松龙、甲波尼龙等或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疗效、药物服用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而定。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辨证疗法治疗。中医辨证认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为肝肾亏损、髓枯筋萎[3]。采用针灸辨证治疗时滋补肝肾、荣筋生髓。患者保持仰卧位,取百会、合谷、外关、曲池、伏兔、足三里、阳陵泉、绝骨、太冲等穴位,1.5寸毫针在小脑新区散刺,风池等穴位采用3寸毫针沿着喉结方向斜刺2.5寸,其余穴位取1.5寸毫针进行常规针刺,得气后采用补平泻手法针刺,每个穴位留取30 min,1次/d,连续治疗14 d(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14 d患者症状消失,言语清晰,能独立行走数百米;好转:治疗14 d患者临床症状、言语有所改善,能独立行走几步;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或死亡[4]。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抗HU、抗RI及抗YO抗体定量检测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相关操作步骤严格遵循仪器及试剂盒说明书测定。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数据处理,定性资料行χ2检验,定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显效7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显效5例,好转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 抗HU、抗RI及抗YO抗体定量 两组治疗前抗HU、抗RI及抗YO抗体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抗HU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RI及抗YO抗体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抗HU、抗RI及抗YO抗体定量比较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病,患者发病后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严重者将威胁患者生命。常规方法主要以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该方法虽然能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疗效欠佳,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5]。近年来,中医针灸辨证疗法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中医针灸辨证疗法治疗时以补益肝肾、濡养筋脉等为主,穴位的选取则以手、足阳明经穴,夹脊穴为主,针灸并用,能发挥“阳旺则能生阴血”“阳生则阴长”之意,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机体神经细胞恢复正常。同时,治疗时可以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原发肿瘤增减穴位,实现辨证施治,更具针对性[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观察组治疗后抗HU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RI及抗YO抗体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与免疫抑制剂规范化治疗相比,采用中医针灸辨证疗法治疗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1] 王晓杭,陈眉,侯群.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16,31(1):59-62.
[2] 魏中华,谢炳灼.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J].广东医学,2013, 34(2):288-291.
[3] 关鸿志,任海涛,彭斌,等.抗Yo 抗体阳性的副肿瘤性小脑变性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89-93.
[4] 周立新,关鸿志,刘洪生,等.小细胞肺癌相关神经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37):3023-3026.
[5] 李彩霞.肺癌化疗患者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5):144-146.
[6] 刘丽霞.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4):541-542.
R 273
10.3969/j.issn.1004-437X.2016.10.021
2016-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