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爱芳,杨芳霞,黄锡通,许琴英,叶会
初中生两种不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模式的效果比较
林爱芳,杨芳霞,黄锡通,许琴英,叶会
目的探讨初中生心肺复苏(CPR)技能培训模式。方法选取浙江省玉环县4所初级中学22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102名学生和实验组123名学生。常规组采用常用的“培训者-民众”的普及方法,实验组与学校合作开展生存教育课堂,先由课题组对老师进行培训,再对学生按课程设置进行培训,学生掌握后进行考核,学校开设第二课堂专门教CPR,第二学期再进行复训。比较两种培训模式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掌握CPR的知晓率高于常规组(<0.05);且第二学期CPR技能掌握高于常规组(<0.05)。结论对初中生采取“培训-考核-复训”模式明显优于“培训者-民众”的普及方法。
心肺复苏;学生;培训模式
心脏骤停(SCA)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首要原因之一[1]。大量研究表明,有效心肺复苏(CPR)的实施,可以提高SCA患者的生存率[2-5],因此,美国心脏学会、国际红十字会和欧洲复苏协会等权威组织一致认为对目睹SCA发生的“第一目击者”[6]进行CPR技能培训能够提高SCA的存活率,也因此提出了大众CPR培训的概念。学校是人口最密集的场所之一,也是学生意外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地方,是培训急救知识最理想的场所[7]。为探索学生最好的培训模式,本课题组对4所初级中学学生进行培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浙江省玉环县4所初级中学225名学生,选取2所学校学生102名学生为常规组,其中男生52人,女生50人;平均年龄(13.7±0.70)岁。另选取2所学校123名学生为实验组,其中男生58,女生65;平均年龄(14.5±0.67)。两组学生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培训方法对225名学生进行了6场培训,平均每场次30~40人。培训内容采用《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培训器材采用全科医生GD/ CPR10400模型和GD/CPR10170模型。课程设置先集中理论授课,接下播放视频,然后各组教员在模拟上开始操作示范讲解,学员逐项练习。
1.2.2 不同模式培训实施常规组采用常用的“培训者-民众”的普及方法。实验组与教育部门合作,两所学校均开展了生存教育课堂,包括急救知识课堂,先由课题组对老师进行培训,再对学生按课程设置进行培训,学生掌握后进行考核,学校开设第二课堂专门教CPR,第二学期再进行复训,评估掌握程度。
1.3 效果评价第一次培训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第二学期分别对两组学生采取统一的技能考核进行测评。
1.4 统计方法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培训后两组学生CPR知晓率比较培训后,实验组对CPR相关急救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见表1。
表1 培训后两组学生CPR知晓率掌握率比较例(%)
2.2 两组学生第二学期CPR技能掌握情况比较第二学期,实验组掌握的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及人工呼吸关键技能掌握率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见表2。
目前,我国普通民众对急救知识的了解水平较低,虽然一些地区开展关于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但到目前为止,都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固定部门负责,没有固定人员培训,没有规定的模式,涉及的范围也比较窄,也无法规范和长效地开展。因此,我国公民的急救知识普及工作主要面临着实施及资金双重困难,所以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急救知识普及模式相当重要,
表2 第二学期两组学生CPR技能掌握情况比较例(%)
本院急救中心一直致力于民众的CPR及日常的急救知识的普及工作,在2014年前在企事业单位、学校、公众场所进行CPR术的普及一直采取常规组常用的“培训者-民众”的普及方法,在不断的探索和总结中发现参与学习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分析原因:学生认为急救知识非义务教育课程内容,抱有可学可不学的态度;学生认为救人是医生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学了也没什么用。本文显示,实验组对CPR急救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第二学期CPR技能掌握明显高于常规组(均<0.05),提示理论课+技能培训+考试的课程形式为初中生最适合的急救教育方式;学校及教育部门对学生CPR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成立生存教育课堂,组织学生考核和复训,学生掌握CPR技能明显高于普通的培训模式。可见学校开展生存教育,急救知识纳入学习课程,通过第二学期复训考核的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急救知识的动力、知识知晓率和技能熟练度。学生急救知识的普及需要教育部门制定好相应的计划,很有必要将急救知识纳入初中学习课程。
[1]陆在英,钟南山.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29-236.
[2]WeaverWD,HillD,FahrenbruchCE,etal. Useof theautomatic exter-naldefibrillator in themanagementofout-of-hospitalcardiacarrest[J].NEnglJMed,1988,319(11):661-666.
[3]Stiell IG,WellsGA,DeMaio VJ,etal.Modifiable factors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cardiac arrest survival in amulticenter basic life support/de-fibrillation system:OPALS Study PhaseⅠresults.Ontario Prehospital Advanced LifeSupport[J].Ann EmergMed, 1999,33(1):44-50.
[4]StiellIG,WellsGA,Field BJ,etal.Improved out-of-hospitalcardiacar-restsurvivalthrough the inexpensiveoptim izationofan existing defib-rillationprogram:OPALSstudy phaseⅡ.Ontario PrehospitalAdvancedLifeSupport [J].JAMA,1999,281(13):1175-1181.
[5]Auble TE,MenegazziJJ,Paris PM.Effect ofout-of-hospitaldefibrillationby basiclife supportproviderson cardiacarrestmortality: ameta analy-sis[J].Ann Emerg Med,1995, 25(5):642-658.
[6]谢美莲,吴瑛.心脏猝死高危者家属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培训的重点和难点[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9B):8-10.
[7]聂雷霞,张敏.在读大学生心肺复苏培训的效果及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67-69.
10.3969/j.issn.1671-0800.2016.10.048
R472.9
A
1671-0800(2016)10-1353-02
2016-07-20
(本文编辑:孙海儿)
玉环县科技计划项目(201370)
317600浙江省玉环,玉环县人民医院
林爱芳,Email:904409271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