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正阳
关于郴州市城市环卫工人及环卫工作的思考
许正阳
郴州市城市环卫工人工资低,历史欠账较多。如何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建立长效机制,促进郴州市环卫工作健康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环卫工人 财政投入 长效机制
总的来看,这几年郴州市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城区面貌已焕然一新,这其中就凝结着环卫工作者的大量心血。就市城区来说,主干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12小时,背街小巷保洁时间不低于8小时;环卫部门配备了洒水车、路面清扫车、密封运输车等机械设备;在人口密集区普遍建立了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垃圾定点定时清运处理;添置了大量新式美观的环保型果皮箱;市城区修建了几十处小游园,绿地面积大量增加;环卫工人的年龄结构有所改善,待遇也逐步提高。所有这些,都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普遍认可。
目前,我市各县市区环卫部门道路清扫一线职工基本上都是临时工,年龄大部分都在50岁以上,全市11个县市区共有3200余名环卫临时工,其中50岁以上的有2224名,占总人数的69%。经初步统计,全市环卫临时工的平均工资为950-1200元(比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略高,北湖区、苏仙区、资兴市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035元,其他县月最低工资标准为945元)。环卫工人每天露天作业长达10余小时,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艰苦,尤其是垃圾站的环卫工人,工作时间更长,居住在垃圾站边上的小房子,环境恶劣。还有就是,环卫工人尤其是临时工,办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不到30%。
如此工资水平、待遇与他们所付出的劳动极不相称,职工普遍意见很大,严重削弱了工作积极性,于是,就形成了招工难、难招工的恶性循环局面。除了驾车作业的是青壮年外,马路中间冒着车来车往擦洗护栏的是大妈大爷,人行道上低头弯腰清扫垃圾的是大妈大爷,甚至连节假日街道上摆放鲜花搬运东西的还是大妈大爷。想想也是,待遇这么低,但凡有点谋生技能的青壮年,谁愿来做环卫工啊?
还有更心寒的,常常听到马路上环卫工人遭遇车祸送进医院,于是全家陷入困境的报道,因为他们没有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如果事故双方责任不明存在纠葛的话,他们往往也就听天由命了。
由此,城市越来越漂亮了,这么多高楼大厦、高档住宅建起来了,进出的人个个光鲜体面,可那些汗流如注的建设工人呢,他们又在哪里呢?
(一)环卫工人的工资、待遇偏低
这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主要问题。目前一线环卫工人的工资只比最低工资标准略高一点,最高的也不过1500元左右。待遇方面,有些没有严格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执行,如没有与环卫劳动者签订合同,办理社会保险的很少。有的由于用工与劳动合同相违背,导致劳动纠纷、劳动争议的案例不断发生。
(二)历史欠账太多
随着城市的扩容提质,环卫工作量大幅提升,但财政拨付的经费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经年累积,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各县市区市环卫从业人员、经费、环卫设施配备等,普遍与上级规定标准相差甚远。
(三)环卫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城市日益发展的需要
大部分县市环卫基础设施配置数量少,陈旧落后,机械设备不能得到及时更新,存在一定的安全生产隐患。
(四)环卫专业规划未得到有效落实
比如垃圾中转站和公厕等,往往没有按环卫专业规划列入建设,尤其这些年开发的商业区、住宅小区,环卫设施大都没有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造成后期用地难、选址建设难。
(五)市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部分居民的城市意识不强,公德意识较差,荣辱观念淡薄,陈规陋习较多,随地吐痰、乱扔乱丢习以为常,甚至还有随地便溺现象,恶意破坏市政公用设施的行为也经常出现。
(一)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确保环卫工作持续发展
1、大幅提高环卫临时工工资,并依法依规改善环卫工作者的其他待遇
大幅增加环卫行业临时工工资,使其达到或超出当地法定最低工资标准。根据一线环卫作业的工作量和劳动时间,应以超出最低工资线20%-30%为宜。根据国家《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规,以及《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2〕21号)等文件政策,环卫工人可依法享受“五险一金”、加班工资、保障性住房及环卫工作用房待遇等。因此,必须出台相关政策,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环卫工人基本待遇,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稳定环卫工人队伍,确保环卫事业持续发展。
2、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
环卫作业车辆严重老化不但增加了运营费用,而且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成为目前环卫工作的管理难点之一,应尽快解决。同时,要继续大力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目前大部分县市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不到20%,这与我市的城市地位和形象极为不相符,这一状况应尽快改善。提高机械化水平,这也是减少清扫作业人身伤亡事故、减轻环卫工作劳动强度的根本途径。
(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促进环卫工作健康发展
1、从制度层面落实财政预算管理
城市环境卫生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公益性质决定了无论是人员工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和处理等环卫经费都应纳入政府的公共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年增加。以财政为保障,稳定环卫职工队伍,并逐步完善年龄结构,相应地配置、更新环卫基础设施。
2、理顺体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大城管”格局
比如,露天烧烤、大排档、学校周边的游商散贩等问题,城管、环保、工商、食品卫生等机构都可以从职能的角度来管理,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战,管理得并不理想。因此,就有必要理顺体制,协调配合,并在此基础上就城市环卫管理工作建立一套长效的监督、管理、考核机制,形成政府、企业、社区、市民都来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局面。
3、加强审核,督促环卫专业规划的落实
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建设封闭式垃圾池、公厕、果皮箱等环卫设施。环卫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不予验收,不能交付使用。
4、创新工作机制,探索环卫作业市场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城市品位的不断提升,对城市环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经费问题往往又制约着环卫工作向前发展的步伐。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走市场化改革之路就成为为解决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基本思路是将城区道路清扫保洁、绿化带清理、护栏清洗、环卫设施清洁等项目列入市场运作项目推向市场,直接向社会公开招标,鼓励资质好、资源足、经验丰富、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各种企业参与竞争,形成统一、开放、多元竞争的环卫作业市场模式,提升环卫作业水平。这种模式要把握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必须以《劳动法》与《合同法》为规范,督促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切实落实相关权利义务问题,减少并避免劳动纠纷和争议。
5、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
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巩固环境卫生管理成果,关键在于市民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将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首先,要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开辟专题宣传栏目、印发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形成大范围、高频率舆论宣传声势。其次,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如“志愿者监督岗”、“社区文明监督员”,倡导文明,鞭策陋习,引导广大市民做“文明市民”。最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学生抓起,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开展“做文明市民”等一系列教育活动,进而在全社会努力营造理解、支持、关心环卫事业,尊重环卫工人、巩固环卫劳动成果的良好社会氛围。
[1]王莹,李杨,张戈.大连市沙河口区环境卫生运行体制改革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06).
[2]翟敏,岳喜同,宋爱芹,陆代莉,周庆峰,王广田.环卫工人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1999(04).
[3]刘娇,陈克娥.一线环卫工人生存状况调查——以湖北省某市为例[J].民族论坛,2012(22).
(作者单位:湖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