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荣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浅论“文化”与“文明”
叶 荣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将“文化”和“文明”两词通用或混用,但文化与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随意混用。本文试从二者的定义、时间、空间和内容上比较分析文化与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人们对其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文化;文明;联系;区别
什么是“文化”?古往今来,众说纷纭。古语“文”是文饰,与质朴不同。“文”是事物多样性的表征,与单一性不同。“化”是动词,“化者变也”,变化的意思。“文”要“化”,即以“文”来改变事物或现象。“人类学之父”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给它下一个严格而精确的定义并非易事。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广,但也非无所不包,文化的主体是人类,只有经人类改造后,满足了人类需要,或寄托了人类的情感,打上了人的烙印的自然物才是文化。文化是人的产物,为人所创造。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所谓文化,就是人类为适应生存环境,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所创造出来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有形无形的成果。
何谓“文明”?“文明”一词从表面的词义看,就是“文化光明”。 其词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易·乾·文言》中就已出现了,其文:“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从字义上看,汉字的“文”和“明”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具有自然性、生动性、变化性、进步性的含义。西文中“文明”一词Civilization来自拉丁文Civils,即公民的、国家的意思。它同未开化的野蛮状态相对立。关于文明的定义,学术界尚没有定论,主要的观点有以下几种:(1)德国的斯宾格勒认为文明是文化的僵死、没落阶段。(2)英国的汤因比认为文明是社会的整体。(3)美国的杜兰认为文明是增进文化创造的社会秩序,它包含了四大因素:经济的供应、政治的组织、伦理的传统以及知识与艺术的追求。亨廷顿认为 “文明和文化都涉及一个民族全面的生活方式,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文明是一个最广泛的文化实体。乡村、宗教、种族群体、民族、宗教群体都在文化异质性的不同层次上具有独特的文化。”(4)日本的福泽谕吉曾说 “文明就是指人的安乐和精神的进步。”岸根卓郎认为传播知识的过程就是文明。
文化与文明有无区别?学界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文化产生于文明基础之上,有人认为文明就是文化成就的总和,大多数学者认为文化比文明要宽泛。笔者试从时间、空间、内容上对二者进行比较:
从时间上看,文化比文明早。考诸人类文化发生史,我们不难发现: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文化,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才有了文明。中国在6000年前就有了母系氏族社会文化,而4000年前的夏朝才进人文明门槛。西方文明通常被划分为四大主要时期,即古代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500年),中世纪文明(公元500年——1500年),近代文明(1500年——1900年),当代文明(1900年至今)。与此相近的观点是:有人按照人类在地球上生活的年代分期来划分文明。古代文明从人类起源到新石器时代开始,即从公元前15000年到公元前8000年;中世纪文明从新石器时代到文明黎明时期,即大约到公元前3500年;从中世纪到开始工业本命的公元1750年可以称为近代文明。有学者以人类生产方式的变迁来进行文明分期,如“游牧文明”、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科技文明”。还有以社会形态来划分的,如 “原始文明”、“奴隶社会文明”、“封建社会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这些文明之内还可以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如游牧文明可以细分为游猎阶段和畜牧阶段。在同一个地区或国家还可以分出不同的文明、即文明有多元性。
从空间上看,文明有地城性。人类文化包括文明。我国学者一般认为上古有四大文明发源地——中国、希腊、埃及、印度。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文明是介于世界与国家之间的概念、古代有六个文明母体: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米诺斯文明、玛雅文明、安第斯文明、中国文明。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丹尼尔和荷兰著名考古学家法兰克福、对世界文化类型的划分别树一帜。丹尼尔注意的是最古老的文明、即世界上最早形成的文明。他认为最古老的文明是六个:埃及、两河流城、印度、中国、墨西哥、秘鲁。法兰克福强调文明的独立形成,他认为世界上真正独立形成的文明中有三个,分布在两河流城、中国、中南美洲。美国现代文化史学家菲利普·巴格比提出人类文化史上共有九种主要文明,分别是:埃及、巴比伦、中国、印度、雅典、秘鲁、中美洲、西欧、近东。另外,他还列举了数十个之多的“边缘文明”或“次级文明”,颇有新意。
从内容上看,文化无处不在。衣食住行,无不是文化,视听言动,无不触及文化现象。文明偏重于物质,如蒸汽机、人造卫星等。文化偏重于精神,如伦理、文学、宗教等。文明直观地体现了人类的进步,着眼点在生产力、科技等。文化比较抽象,多是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方面的内容。文明特指物质形态化了的文化,即与精神文化相对而言的物质文化和物化了的精神体系。德国历史哲学家W狄尔泰认为文化体系是宗教、艺术、科学这类具有理想性、精神性价值观的高级境界,而文明则是属于有如技巧、工艺等具体的、较低层次的概念。在许多情况下,文明是指维系和支持人类意识、制度等精神体系的物质形态和物质基础而言的,如希腊文明、罗马文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等。
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是相对的。文化创造文明,文明推动文化;文化中有文明,文明中有文化。文化与自然相对,文明与野蛮相对。文化有积极的和消极的,文明一般指有进步意义的。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关系,不能滥用文明一词。
[1] 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王玉德.文化学[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3] 陈华文.文化学概论新编[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
[4] 郭齐勇.文化学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5] 陈炎.“文明”与“文化”[J].学术月刊. 2002(02).
[6] 胡凡,马毅.文化与文明的界定及其关系[J].学习与探索. 2006(02).
叶荣(1991-),女,安徽合肥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教育学。
G0
A
1672-5832(2016)06-02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