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主体性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
——以译文《京剧》为例

2016-11-26 21:07:56杨一洋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斯坦纳阐释学京剧

杨一洋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翻译主体性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
——以译文《京剧》为例

杨一洋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翻译跨文化交际学对于中外关系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众多学者长期以来对此做出大量研究。近年来,随着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不断深入,译者主体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译学研究热点之一。20世纪70至90年代的“文化转向”和“语用学转向”大大地扩展了翻译研究领域,西方世界逐渐开始重视翻译主体性,重视翻译过程中,译者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了译者桥梁的作用。本文将从翻译主体性的角度出发,结合斯坦纳的翻译四过程及作者所译例文进行剖析,对跨文化交际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述。

跨文化交际;翻译主体性;斯坦纳阐释学

1 引言

传统翻译观念中,人们研究重点一般是语言层面与翻译性质方面,比如严复的“信,达,雅”,直译和意译等。此间,翻译一直处于被忽视与被压制的状态,被人们长久的认为是“仆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得译者在翻译研究中的地位被重新发现并确立起来,译者也从幕后发展成主体地位各种翻译流派重新确立了译者的地位和身份,当代翻译理论如功能学派,阐释学等都开始质疑原文的唯一权威性,并将译者推向更主导的地位。劳伦斯·韦努蒂提出在翻译中要求译者隐身是错误的。译者为翻译的主体,翻译的主体自然就是指译者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本质力量的外化,能动地改造客体,影响客体,控制客体,使客体为主体服务的特性。换句话说就是主观能动性,包括目的性,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

翻译主体性包含诸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即译者的翻译能力或翻译素质。翻译素质与语言能力有直接关系,除此之外,还包括翻译经验,精神因素等方面。具体的翻译过程是翻译活动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翻译主体性表现的最为显著的层面。译者对文章进行解读之后,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

乔治·斯坦纳的翻译阐释学曾提出翻译的四个步骤: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信赖就是译者认为原文有可翻的价值,可供人类交流;侵入即译者深入到原文内部当中,对原文进行深刻理解,提取中心思想、精神韵味。吸收的含义是译者会加入个人理解因素,这对于译入语读者来说是一种崭新的活力,应力求最大限度再现原作信息。补偿即处理好翻译过程中的信息失衡现象。以下将通过对例文《京剧》的翻译结合这四个方面对翻译主体性进行研究。

2 信赖

当今世界,文化、经济、科技等领域交往越来越密切,中国的文化向外传播的力度也越来越广。京剧,作为中国国粹,不仅被广大中国人喜闻乐道,也十分有必要传播到国际社会。当作者认定原文值得翻译,其价值便得到提高,译文可以帮助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加深了解,从而信赖便自然产生。

2.1 侵入

侵入即从语言表面下深入剖析文章内部,译者理解原文时总带有自己的主观认知,翻译主体性便自然流露出来。举例说明:

例1: 京剧:东方艺术的璀璨明珠

译文:Peking Opera: A Glowing Pearl of Oriental Arts

表示璀璨的英文有好多,如bright, dazzling, resplendent等等,此处作者译为glowing,该单词有发光发热的涵义,这一翻译就夹杂着译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其中赋予了情感色彩。

例2:根据所表演角色的性别、年龄和社会地位的不同,演员角色分为四类。

译文:According to the gender, age and social position of different roles which they play, actors and actress ar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此处使用gender一词远远好于sex一词,同样position一词比status感觉更合适。中国是一个内涵,含蓄的国家,讲究雅致的美,译者对于中国文化有深厚的民族自豪感,翻译用词时自然会考虑比较精美一点的词汇,这其实也是一种侵入,美好的侵入,无论有意或无意。

例3:作为中国的文化瑰宝,京剧必将获得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越来越多的欣赏和喜爱。

译文:Being Chinese cultural treasure, Peking Opera is sure to win more and more audience at home and abroad.

此处译者并未将欣赏与喜爱逐词对照进行翻译,认为一词即可表达出原文内涵,参考译文中也仅使用了gain appreciation。翻译中总是出现词语并列出现,而翻整体与翻部分的问题正是译者所需研究的问题之一。在这里,也是一种对原文的侵入行为的表现。

3 吸收

吸收最好的结果是吸收原文意思,并赋予其新的活力,创造出读者身临其境的意象,同时也完整地表现出原文的信息。原文本的内容和形式都应移植归化到译文中去,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精华。

例1:a.同其他传统剧目一样,京剧主要靠唱腔和表演来叙述故事。

b.一名优秀的演员能够成功地把固定的表演程式与他们所扮演的角色的个性融为一体。

译文:a. Same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dramas, Peking Opera show various stories by singing and performing.

b. A successful actor can integrate the fixed performing program with the role’s personality smoothly.

此处表现出意义上的吸收,只要原文出现表演一词,译者即使用performing一词,也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之一。

例2:a.根据所表演角色的性别、年龄和社会地位的不同,演员角色分为四类。

b.传统剧目里,乐队被分为两大类型。

译文:a. According to the gender, age and social position of different roles which they play, actors and actress ar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b. In traditional pieces, the orchestra is typically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此处表现出一种形式上的吸收,所有的“分为几类”都译为"be divided into … categories"。使用相同译法也是翻译主体性的体现之一。

4 补偿

原文经历了被侵入,被吸收,受到破坏,这时候就需要补偿方法来保持译作与原文达到最大限度的平衡。

常采用直译或加注等策略。中西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本文翻译是出于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译者应努力找到文化交流的平衡点,避免原文信息的大量流失。

例1:京剧演员在舞台上主要使用四种基本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

译文:Peking opera actors have chang(singing), nian(dialogue), zuo(acting) and da(martial art) as their basic performing forms on the stage.

若只有直译不加以解释,外国人就会完全不知其意。对每一个文化点进行解释就有效地平衡了译文与原文,缩小了文化的差异。参考译文中的解释更为具体,译者主体性得以体现。

例2:唱腔与表演由胡琴伴奏。

译文:Singing and performing are accompanied by Huqin, a musical instrument with two strings.

对翻译的理解不仅仅是停留在字面层次上,而是经过变形与改造,融入译者的主观意象的艺术创造产物。中国文化独特而博大,翻译作品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其传播意义,必要时须进行对应的解释。

5 结论

翻译与跨文化交际一直是专家学者研究的一大领域,而翻译主体性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对于翻译成功与否也至关重要。译者是翻译过程的执行者,成功的翻译才会使作者与读者进行充分沟通,不同的文化才能更好的交流,融合。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译者在文化传播中起着关键作用。译者对于原文的理解,采用的翻译策略,持有的翻译标准以及翻译过程中体现的个人风格,都是译者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斯坦纳的阐释学观点在前人基础上加深对翻译主体性的理解,提出四步骤理论,对翻译研究有重要借鉴意义。有好的翻译才会有作者与读者的沟通,才会有成功的文化交流。对翻译的主体性进行研究,彰显出译者的文化贡献,提高其文化地位,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促进文化更好地传播。

[1] Steiner. George. After Babel: Aspect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M]. 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 2001.

[2] Douglas Robison. The Translator’s Tur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3] 许均.《翻译的主体间性与视界融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 袁莉.《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报,2003。

[5] 穆雷,《2010年中国翻译研究综述》。上海翻译,2011。

杨一洋(1990-),女,学生,研究生在读,成都理工大学,翻译硕士。

H31

A

1672-5832(2016)06-0231-02

猜你喜欢
斯坦纳阐释学京剧
《意象之美
——意象阐释学的观念与方法》简介
美育学刊(2023年1期)2023-02-18 02:58:56
“阐释”与“训释”——中国古典阐释学的语文学形式
训诂与阐释——阐释学体系建构讨论
欧拉线的逆斯坦纳点性质初探
中等数学(2021年3期)2021-07-22 07:13:54
不同翻译研究范式与批评中的批评者阐释学立场①
翻译界(2021年1期)2021-01-06 12:21:44
京剧表演开始了
童话世界(2020年14期)2020-12-18 05:04:38
斯坦纳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中等数学(2018年8期)2018-11-10 05:07:20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45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海峡姐妹(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