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珺嵋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论艺术作品的审美过程
杨珺嵋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艺术的审美过程,是一个比较完整而连贯的过程,既离不开艺术家的创作,也离不开艺术的表达形式,更是与观赏者的审美息息相关。
艺术家;形式;内容;审美;教育
任何的艺术家成长离不开他独有的成长环境,成长环境包括了家庭、社会制度、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等因素,所以在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具有其独特的气质。而这些独特的气质就会贯穿于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成为其创作的精髓。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艺术家的创作也尤为重要。大家常常会发现很多历史名作,都打上了深深的民族灵魂的烙印。
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也包含着丰富的变量因素。所谓变量因素是指不同环境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在习惯,思维方式,理解能力上都有不同,所以他们即使在对待同一幅题材的作品创作中,表现出不同的创作手法,以及不同的创作内容和形式。
艺术家必须还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深厚的文化素养对于艺术家的创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有创作中的技巧,只是最后形成的形式层面,对于深刻的内容,需要艺术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需要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融入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所要表达的物体的情谊,这样才能出好的艺术作品。托尔斯泰则在其《论艺术》中说:“人们用语言相互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相互传达感情”,他认为,一个人“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者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创作”(1),艺术大师罗丹也曾说:“艺术就是情感”。(2)而情感来源于艺术家的感悟,同时也和艺术家的背景经历牢牢不可分割。
对于艺术家来说,不同时期,由于思想、性格、对外界的理解不同,往往体现了不同的风格,所以我们在鉴赏的过程中,更要用不同搞得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艺术家所处的阶段,设身处地的去分析。
而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又是整个审美过程最重要的一部分。她是一切审美过程的基础。任何一个艺术的创作都是不可复制性,同时具有独特性。因为任何艺术家的学习,成长都是不可复制的,在多样性的世界中,有丰富变化的情感。同时在艺术的创作表达形式中往往表现的是千差万别。例如在创作表达的形式上,艺术家越来越倾向于独特化。用独有的、特别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从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包含了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园林艺术。时间艺术包含了音乐、文化、戏曲。空间艺术是可以在同一时间感受到艺术作品,所以在视觉上,会有更加直观的效果,而且空间艺术有更多给艺术家创作思考的时间。时间艺术,需要在一定的时间长度里面进行表达,从而在欣赏的时候,需要观赏者长时间的欣赏。但时间艺术,尤其是一些舞台剧等,其实对于艺术家的要求很高,因为没有给艺术家试错的时间,所有的艺术的表达都被放在了一个时间轴上。
每一种艺术都有其独特性,这样就能区别于其他艺术而独立存在,而艺术的各门类之间却又是融汇贯通,例如中国的水墨画与书法,在表达上不相同,却又有着十分深刻的联系。所谓的“书画同源”,也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文学中有一句话叫做:“文圣质野,质圣文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讲到的便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同样,在艺术的表达中也如此。内容不仅是基础,更是艺术家要表达的中心、主题。没有好的内容,是无法出完美的艺术作品的。
艺术作品的内容是艺术家在意识中创造出来的,所以是一种精神性的内涵。艺术作品的内容是题材、主题、情节等完整的融汇贯通,同时也体现了艺术家的内在修养以及品味。同时艺术创作过程也涉及到了艺术家对于生活的体验,对于身边事物的感受。
艺术作品的形式是艺术外在显示的样子。同时也体现了艺术家的水平,表现技巧等综合的因素。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达,艺术表达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所以艺术的表达必定跟社会发展,外界有着深切的关联。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相互包含,互相影响,不会只有内容没有形式,更不会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当我们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时,总能体会到,为了表达内容的一些独特的表现形式。所以内容和形式其实在艺术作品的表现中,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完整要素。
从性质上看,观赏者的审美过程是一次再创造的活动。在审美过程中感性和理性是相互渗透的。感性是一切创作的根源和基础,人正因为有了感性的因素,才有了创作的动力和需求,而理性要素,却也是把感性因素表达得淋漓尽致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同时审美的过程又受到观赏者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的影响。审美教育也是在审美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蔡元培曾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美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影响也非常重要。墨子说:“食比常饱,然后求美;衣比求暖,然后求丽”。
审美的过程不仅是接受的过程,也是理解的过程。例如空间艺术的绘画作品。我们在欣赏梵高《星空》时,在跨越了时空以后,我们是否能够较为真实的还原当时画家创作时的情景,是否能够感受到一些情愫的传递。这都是能否进行较为准确的审美所必须的因素。
审美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审美的过程中,也涉及到了观赏者的文化背景,修养等。同时对于作品来说,审美者有了新的理解,这新的解读方式,为尝不是一种新的创作呢。中国的书法,每经过一个人之手,往往会印上自己的印章,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呢。
艺术作品的审美过程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整个过程涉及到了画家的创作、中间的留存与保存,以及观赏者的鉴赏。同时也收到不同社会环境因素的印象,所以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综合性的过程。所以要去分析艺术品的审美过程,一定是多角度,多维度地进行分析。
艺术的审美也在一定程度上体验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精神的觉悟和提高,所以也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这样一个作用。一个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越高,艺术品也会越多,人们也越倾向于一些审美的活动。
[1] 《论艺术》第4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2] 《罗丹艺术论》第3页,人民美术出版社
J01
A
1672-5832(2016)06-01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