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萌
(西北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27)
强价值介入视阈下的社会工作实践
张雨萌
(西北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27)
主流的社会工作范式是以实证论的知识观为基础的,它以西方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为文化背景,尊崇个人权利至上,奉行案主自决原则。而在我国,社会工作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多数人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道德实践,应主张强烈价值介入。这种声音是由香港地区发出的,我国社会工作刚刚起步,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即或对于香港的经验或反思亦应再反思,不仅要有意识推进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和中国化,还要更自觉的推动中国社会工作或本土社会工作的发展。因此,是否强调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加入强价值介入,关系到社会工作能否在我国本土更好发展,也关系到社会工作的介入实践过程。本文试图从社会工作的实践过程和我国文化环境两方面着手,论证我国社会工作必须在强价值介入下展开。
强价值;社会工作;实践
社会工作是一种本身带有价值观的职业。从其发展的历史就可以看出,最早的社会工作源于慈善,而实施实践的主体一般都是西方教会。作为宗教组织,教会的慈善行为是对于其教义的一种践行。也就是说,社会工作从其发端就带有价值观传播目的。之后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更多的向社会救助领域倾斜,并且更加注重助人过程中的专业性。即使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过很多分支或者是方向,作为价值观的核心部分却始终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从发展历史就可以看出,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其本身的价值观是十分坚固的。这种坚固的价值观是支撑这个专业一直发展的核心力量。
如果要说社会工作是一个强价值介入的专业,那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研究社会工作的实务操作过程中的价值介入程度。本文精简使用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中的三步来简要论证。
2.1 预估阶段的价值介入
预估阶段是指在接案后,收集与服务对象有关的详细资料,了解服务对象问题形成的过程,是依据既定情景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服务对象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预估是收集资料和认定问题的过程。在认定问题的过程中,社工很容易带入自己的价值判断,无法做到完全的价值中立。
例如,在有关于堕胎的案例中。如果社工是一个有宗教背景的人士,尤其是其教义中有禁止堕胎条款的。对于这类社工来说,案主的诸多问题中,有关堕胎所展开的一系列就并不是问题。
2.2 介入阶段的价值贯彻
介入阶段是一段专业关系展开的核心。韦伯认为,社会科学的研究都无法避免研究者的价值介入,因为我们要使事物呈现意义,就必然引入先天或后天由社群共同建构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进行沟通的必要条件是价值相关性。当社工接触到案件以后,需要和案主进行交流和沟通,而有效的沟通必然是在对象之间有一定的对社会规范的认识和共同接受的语言或理念。当社工和案主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现异议,一般而言都是受到了两人价值观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社工的价值需要进入谈话之中。
另一方面,介入的过程,也是社工帮助案主挖掘自身潜力,走上生活正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工必须要有强烈的价值导向。在这里需要澄清的一点是:价值介入里的“价值”不是个人好恶,而是道德判断,这里道德判断是指社会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规范、理念。虽然不存在普世价值,虽然少数服从多数存在问题,少数声音应当得到尊重,但不等于没有价值选择的标准,不等于少数的声音都应当不加判断和讨论的加以推广,而只为体现多元化的包容。正因为如此,社工必须要秉持社会道德判断去介入。
2.3 评估阶段的价值介入
评估是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察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评估的目的包括:①考察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②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技巧,提升服务水平;③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等方面。评估本身就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
以常见的评估方法基线评估中的差别影响评分为例,首先由服务对象对介入影响进行自我陈述,报告自己有哪些变化,然后分析区分出哪些是介入本身带来的变化,哪些是其他因素带来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这种方法有可能带有服务对象的主观色彩。而作为社工,判断案主的叙述主观与否也是一种价值判断,需要带入社工自身的价值观。
在中国文化中,自古就有尊重长者意愿或遵循有经验者的因素。比如我们常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如果社会工作想好更好地本土化,也需要参考我国的文化传统。
如果单纯的将西方社会工作的方式引进中国,那必然会带来很多价值领域的冲突。首先,社会工作是一种道德实践,工作员价值介入是无可逃避的。其次,社会工作是一种政治实践,工作员价值介入是必然的。当前在大陆开展社会工作,主要有政府倡导和大力推动,而政府看重社会工作是其能够增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稳定。因此,社会工作发展的被动需求使得政府对于社会工作的期待变成了社会工作价值介入过程中的限制。
因此,社会工作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将维护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等价值作为一种社会价值观加入实践活动之中。
综上,不论是从社会工作通用实践模式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角度,社会工作的强价值介入都是存在的。虽然说,我们常在日常的理论学习中强调价值中立,但是要判断价值是否中立,首先就要有一个价值标准。因此无论如何,社会工作这一专业也无法逃脱价值介入的作用。
[1] 王君健《强价值介入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原则探讨》制度建设 (2009年07期)
[2] 孙淑霞《社会工作价值的境遇化 ——一个社会学的分析》,山东大学硕士论文
[3] 桂海君《“强价值介入”在社会工作研究和实务中的运用——对哈贝马斯的批判诠释学的初浅理解》,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马波《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伦理与本土文化的契合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5] 民政部《社会工作职业道德指引》
[6] 范燕宁《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与基础价值理念,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01期)
张雨萌(1993.05-),女,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工作理论、社会保障等。
G641
A
1672-5832(2016)06-01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