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中国文化概论课的几点思考

2016-11-26 08:40:24
长江丛刊 2016年35期
关键词:概论概念知识点

贾 婷

(作者单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对高校中国文化概论课的几点思考

贾 婷

中国文化概论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许多高校中的一门主干必修课。本文主要围绕高校中国文化概论课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中国文化概论 课程主治 问题意识

一、前言

1999年,教育部将《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程定为大学院校的必修课。随着时代的变化,这门课程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喜爱与欢迎。但是,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广大学生都能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并且通过这门课程,让学生都能够养成一种文化气质。笔者就谈谈自己的几点体验,以期为同行做出借鉴。

二、课程主旨的统摄

在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程当中,有许多的知识点都同其他学科的知识点有着重叠的地方,有些人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对知识的内容分清主次,如果其他学科有这些知识点,那么在中国文化概论课中,就可以不再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讲述。这虽然说是一种策略,但是也属于消极的应对,没有对这门课程自身的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与中国文化史相比,中国文化概论的重点不是去我国文化发展的脉络去进行梳理,而是让学生能够对我国文化的发生、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机制、对我国文化所取得的成就等有所了解。从当前的中国文化概论教材中来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第一个部分是中国文化的发生机制、第二个部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特征来进行研究、第三个部分是对我国文化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简要的说明。应该这样说,第二部分才是这门课程的灵魂。所以,老师在授课之时,可以紧紧地围绕这个知识点来进行讲述。 当然,我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特征有着很多种,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认为,要想对中国文化的特点进行理解,那么就应该从现实出发,要与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但是有助于是西欧按社会和谐、实现法治建设、实现民主等就应该加以突出。例如,“和”这个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是其中的重要特点,也是当前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观念,这些特点就应当成为统摄中国文化概率这门课程的一个重要灵魂。通过这个灵魂,引导学生对儒家所强调的三纲五常进行了解,最终学生就会发现这些观念都是为了促进社会能够实现和谐问题,在古代,对于处理人际之间的关系、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等,都做出了极大意义。

三、凸显问题意识

在中国文化概率课程中,有着许多的概念,这些概念往往较为枯燥,没有什么趣味性。如果老师不对学生讲述这些概念,那么学生就会不明所以。而如果老师对这些概念进行重点的阐述,那么也会造成课堂的沉闷,缺乏生动性,进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认为,在进行课程教学时,老师通过增加问题意识,来提升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样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通常人们对于自己存在疑惑的知识概念,有着较为强烈的兴趣。中国文化中有很多的问题,大学生都听过,但是如果让大学生讲述其中的含义,那么就没有几个学生能够讲述清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穿插一些看似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实际又很模糊的问题,例如,对“存天理,灭人欲”的这个概念的理解,通常来说,对这个概念学生都会抱着批判的态度,因为大多数学生都仅仅是从字面上去对这句话进行理解。他们会认为,当程朱理学发展到朱熹这个时候,就逐渐演变为限制人性自由发展的一个理论。但是,如果将这个概念放到朱熹的整个学说中来进行考察,那么就会恍然发现,这个概念的理解与我们所理解的不太相同。通过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老师对这个问题加以说明,这样就极大的激活了课堂的气氛,在讨论之中,就促使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2]。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但是,怎么去运用这一手段,什么问题可以让学生去进行独立的思考,都需要老师进行仔细的考量,这样才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

四、相异法的运用

对于一些孤立的问题,人们通常都难以理解其主要内涵。但是如果在设置问题时,我们给出一些与之相对的问题,让学生对这两种相异的问题进行区分,对比较它们的异同,进而发现这些问题的主要特点。在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当中,这种方法能够起到较大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相异法的运用更适用于中西不同问题的比较。如果这种方法运用恰当,那么可以令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还能够对中国文化的优点与不足进行深入的探讨[3]。例如,在宋朝之后,中国的海权意识逐渐产生,这导致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但是在这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中国却没有形成开放的意识,这是因为中华文明的思想根深蒂固,以中华中心论思想为主。在明朝,郑和虽然七次下西洋,但是其不是为了进行商业贸易,而是为了彰显明朝的盛世。这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着什么相同点,又存在着什么不同点呢?可以鼓励学生对这个中西问题进行探讨,从而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中西文化差异。

五、 结语

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对象,那么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是,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大致一样,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文化的整体特征,了解中国文化的主要成就等,通过上述几种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进而使学生在这门课程中获益匪浅。以上这些,都是笔者对这门课程的几点思考,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1]石坚军.对高校中国文化概论课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1):85~88.

[2]吕芳.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国文化概论”课教学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3(16):10.

(作者单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概论概念知识点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现代装饰(2022年1期)2022-04-19 13:47:32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青铜器辨伪概论
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 14:02:35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幾樣概念店
现代装饰(2020年2期)2020-03-03 13:37:44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电子制作(2016年15期)2017-01-15 1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