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颖欣 吴 孟 欧柔杰
以服务从化区域经济为导向的大学生互联网+农业创业研究与实践
——以从化特色农产品荔枝为例
朱颖欣 吴 孟 欧柔杰
本文是2016年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攀登计划)项目——“以服务从化区域经济为导向的大学生互联网+农业创业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项目成员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和结果分析等方法,以荔枝这一特色农产品为研究对象,围绕“以服务从化区域经济为导向的大学生互联网+农业创业研究与实践”主题,分别从从化区域农业产业情况、互联网+对从化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互联网+农业创业模式平台展开研究,为当地大学生创新创业摸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措施,从而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与促进从化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项目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从化区域 互联网+农业 大学生创业研究
互联网农业是大势所趋,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益民惠农的重点工程。然而从化地区农业户长期存在着发展观念比较落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商业模式不够完善等问题。本文针对从化区域农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展开调查,在参考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借鉴成功案例经验和深入从化九大高校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从化区域农业生产和营销的现状和特点,剖析目前从化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滞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服务从化区域经济为导向的大学生互联网+农业创业”的理论研究及方法措施。将“互联网+”理念融入农业创业发展领域,提出有利于从化区域农业发展智慧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积极推动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科学方法和措施,从而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与促进从化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一)从化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分析
1、农产品种类全面调查分析
从化绿水青山,被称为广州的后花园,传统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兼营荔枝、三华李、柑橙、红柿、乌榄等水果,还包括饲养猪、牛、鸡、鹅、鸭等家畜。以及水果、蔬菜、花卉、经作、水产、养蜂、加工流通等七大类农业产业。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从化区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截止2014 年底粮食生产:预测全年粮食面积36.57万亩,产量12.76万吨,分别比增1.22%、4.81%。其中:水稻面积31.85万亩,预计总产10.94万吨。分别比增0.62%、1.14%;玉米面积1.60万亩,产量0.50吨,分别比增21.17%、24.88%;薯类面积24068亩,产量8046吨,比减5.39%,比增4.19% 。蔬菜生产:2014年全年蔬菜种植面积22.66万亩,总产33.82万吨,分别比增0.2%、4.5% 水果生产:2014年全年水果种植面积37.81万亩,总产10.18万吨,分别比增0.06%、20.43%,其中柿子产量0.95万吨,三华李产量0.86万吨,荔枝产量8.11万吨,龙眼产量1.34万吨,分别比减2.3%、比增13.3%、199.31%和44.62%。花卉生产:全市花卉种植面积达到2.321万亩,面积较去年略有减少,产值约32713万元,产值较去年略有增加。
2、当地农产品优势分析
从化区有大量优质农产品,其中以当地特产的荔枝、火龙果为最优。从化区荔枝名特有品种有钱岗糯米糍、水厅桂味、大红桂味,双壳槐枝四个。是从化荔枝最具特色的名优品种。
从化火龙果营养丰富,功用独特,对人体健康有绝佳的功效。它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及花青素、丰富的维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纤维。白蛋白是具黏性、胶质性的物质,对重金属中毒具有解毒的功效。
(二)从化区域自然环境及气候分析
从化处于广东省的中部,位于广州市的东北面,南与广州增城市(现为增城区)、白云区相接,西与广州花都区及清远市相连,东邻惠州市龙门县,北与清远市佛冈县、韶关市新丰县毗邻,全域总面积 1985.26 平方公里。从化区地处低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横跨境内南端的太平镇,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偏低,阶段性高温天气过程明显。年平均气温为21.2℃,最高气温36.7℃,最低气温-1.6℃;年降水量2176.3毫米;年日照时数1175.0小时。
(一)互联网+农业创业模式的优势
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在各方面能力都尚未成熟,而互联网创业具备创业门槛低、上手易、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是毕业生创业不错的选择。而“三农”领域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特别是“互联网+农业”启动,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智慧农业”,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其中将创造无限的商机,目前涌现的几种涉农互联网商业模式:农资电商、农产品电商、农业物联网、休闲农业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互联网+农业+X”使农业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及支环节,都能产生出更多细分的市场主体,可以容纳相近学科和不同学科的大学生进行创业和就业。
(二)建设互联网+农业创业模式的必要性
1、打造绿色安全的食品品牌
“互联网+农业”通过互联网技术创建安全监控、可追溯系统和品质认证系统,创造透明可查的绿色食品供应链。打造“互联网+农业+品牌”,通过品牌效应增强消费者的信任。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技术和营销模式的现代化和标准化进程,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涉农从业人员的效益回报。
2、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互联网+农业”通过互联网搭建金融平台,构建起农业产业链各个过程的金融支撑,为涉农企业或个人提供融资渠道、资金支持、风险保障和网上支付等服务。这种“互联网+农业+金融”的模式目前有监管层主导的村级互助基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等形式,均取得不错的效果。为进一步解决农村金融产品的供给问题,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互联网+农业+金融”模式必然会让更多金融主体参与进来,实现互联、农业和金融的深度融合。
3、重塑农业产业链
首先,利于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促进农业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智慧农业”和“科技农业”。其次,利于升级农产品销售模式,通过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解决涉农信息传递受阻或信息传递不对称而产生的供求问题;利于促进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农业生产资料及各类农业经济要素的最佳配置;利于创新农商模式,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各个细分市场,有了更多创新创业的可能性。
(三)建设互联网+农业创业模式的可行性
(1)农民群体受教育的程度逐年提高,各级的农业部门也做出了不少努力,如对农民进行包括种植经验、农药使用、种子选购和农业保险购买的培训。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工作,如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养殖创业等。这两个因素共同推进着农村的现代化和金融化,为“互联网+农业”的推进奠定了知识基础。
(2)城市居民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城市居民的高消费能力推动着安全健康、营养的农副产品的发展。在为城市居民供应农副产品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适当的提供“私人订制”的农副产品,也可以突出全国各地特产的流动。在P2P2F实行过程中,检疫环节非常重要,保证每一样农副产品可以追根溯源将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市的各社区内设置新鲜蔬菜的接收密码箱也是必要的,这一举措可以让早出晚归的上班族享受到新鲜的蔬菜水果。
(3) P2B2C模式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和农产品期货进行农业生产方面的预测,进而准确的量化风险,把风险降至最低,把中介环节的利润抽离,从而在增加农民的收入的同时降低城市居民购买农副产品的价格,实现“三赢”,最终从根本上保证农民和消费者都能从中获利,实现普惠金融。
(一)加强创业教育,转变农业观念
加强创业教育的引导作用,完善课程设置,将创业教育纳入大学教学计划。丰富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增设创业心理学、企业管理、互联网应用等课程。合理设计课外创新创业活动,举办网络商务应用创新、农业智能化创新、农业技术创新等竞赛,成立互联网类创新创业社团,促进课内课外的双效配合。邀请在“互联网+农业”创业卓有成效的企业或个人现身讲课,传授互联网涉农创业经验。
(二)健全服务体系,构建合作平台
拓宽涉农创业相关信息的接收渠道,畅通农业创业信息通道,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加强学生涉农创业的指导和跟踪服务,利用学校多学科背景的优势,为涉农创业学生提供法律、心理、技术上的帮助和指导。融合多学科优势,发挥农业相近学科、非农学科长处,提高各专业契合度,形成综合能力强的创业团队。建立校企、校农联动培养机制,密切与农业主管部门、涉农组织、农业企业的合作,联合农企、政府建立创业基金,探索大学生“互联网+农业”创业基地培训。
(三)健全支撑体制,加大政策扶持
健全大学生涉农创业激励机制体制,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应需求的综合扶持政策。整合校内外资源,利用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契机,创建“互联网+农业”创业孵化基地,设立创业天使资金,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设备仪器和场地支持、法律支援。
(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
大学生在前期刚进入社会,资金短缺是阻碍大学生回乡创业的一个关键因素。创业需要不断的资金支持,没有充足的资金补充,大学生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不能及时到位,会使得大学生的创业过程在中间中断。《意见》中的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财政支持力度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问题。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人员,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具备享受支农惠农、小微企业扶持政策规定条件的纳入扶持范围;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网络商户从业人员,同等享受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未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可同等享受灵活就业人员扶持政策。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可享受减征企业所得税、免征增值税、营业税等税费减免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所面临的资金压力,增强大学生回乡创业的信心。
(五)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实现自我雇佣性灵活就业
“互联网+”背景下的创业者是组合人―独立工作者角色,人们可在家就业或者自我雇佣就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从事志愿公益活动,短期退出者获得了应有的肯定和评价,人们对就业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也促进了新型产业和就业部门的出现。鼓励大学生返乡就近就业创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和政策资金支持,农民工在家就可以实现就业创业,获得理想的收入和经济能力,另外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劳动力的回流,增添农村地区的活力,改变了农村地区“老龄化”和“幼龄化”的现状,减少了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数量,返乡大学生可经常陪伴在老人和儿女身边履行赡养和抚养的义务,有助于促进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发展,减轻了家庭的养老压力。
由互联网技术带动的农业产业升级也正为大学生打开新的创业空间。高校作为大学生涉农创业教育的主阵地,应把握好国家农业相关创业政策,提高时政敏感度,不断完善创业教育,用“互联网+农业”模式推动大学生涉农创业。
[1]刘月秀.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农业院校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3(09).
[2]王永华,梁艳清.支持大学生农村创业的财税政策研究[J].中国财政,2013(16).
(作者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朱颖欣(1994-)女,汉族,广东广州人,广州城建职业学院,金融与证券专业学生;吴孟(1986-)女,汉族,广东潮州人,讲师,文学学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