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
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
王 超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不仅仅需要教师、辅导员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干部队伍参与。学生干部队伍大部分积极向上,思想活跃,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有大局观,有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觉悟,并且能够很好地服务于同学。但是,社会环境以及时代的影响,高校学生干部也有一定的问题出现,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起来,并积极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更好的建设学生干部队伍。
高校 学生干部队伍 建设 研究
(一)学生参与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目的分析
学生参与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目的越来越多元化,主要分为三部分。
首先是锻炼自己,这也是大部分学生想要成为学生干部的主要目的。这部分学生积极向上,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所接受的工作和事务积极上心, 并能够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中积极吸取经验和营养,提升学生干部的办事效率和组织管理能力。
此外,部分进入学生干部队伍的学生存在功利心情况,这部分学生热情积极,思维敏捷,有独到的想法,但是不够稳定,个人利益较为看重,一旦个人利益受损很大程度会影响到工作情况和学习情况,经不住时间的考验,没有大局观念,很难真正真心地为同学和学校服务。
剩下部分学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进行参与,想要体验做学生干部的感觉,基本都是三分钟热度,一旦遇到困难容易退缩。
(二)高校学生干部自身能力不足
高校学生干部自身存在能力不足,综合素质较低等情况。缺乏管理能力和个人品质,部分学生干部工作虽然积极,但是缺乏管理能力,考虑不够周全,在办事服务上,容易“横冲直撞”,方法简单,难以得到很好的效果。部分学生干部还存在以职位压人的情况,有发号施令理所当然的思想,自身素质修养存在一定问题,处理问题的水平有限。另外还存在学业与干部工作难以兼顾的情况,学生干部的大部分都是学生工作,虽然学生工作做得出色,但是学习成绩却难以提升起来。部分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形成小团体,追逐个人利益,影响其他学生干部团队的和谐发展等等。
(三)目前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培训以及管理不到位
学生干部是学校开展各项活动的中坚力量,在多数活动项目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学生干部的工作基本都是靠在实践中摸索,不断积累经验来进行完善自我,这就造成前期学生工作开展缓慢,效果收获一般。学校对于学生干部是比较重视的,但是缺乏必要的培训和管理,部分学生干部存在理论知识薄弱,办事能力低下,难以正确的处理问题等情况。
(一)重视学生干部的选拔
想要提升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总体素质,就要从根源抓起,对学生干部的选拔要严格。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干部要具有品学兼优,德才兼顾的素质。尤其是要选拔有上进心,工作态度端正,乐于服务于学生,有坚定信念的学生。同时,再选拔过程中也要对学生干部的各方面能力进行测试,比如工作、交际、处理问题、学习等多方面能力,综合的对学生进行做出分析评估,公平公正的进行人才选拔。对于选拔学生干部的方式方法要创新,自荐、推荐、竞选、谈话、考察等多方面了解学生。并且要建设合理的学生干部结构,要保证各年级的学生干部分配情况。重视学生干部的选拔,组建高质量学生干部团队。
(二)重视对学生干部的能力素质培养
学生干部任职后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培养和培训,虽然学生干部的热情比较高,但在办事能力上扔然有待加强。学校要定期地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除却思想政治方面的培训也要对业务素质能力方面进行培训。可以定期的召开组织工作会议,总结经验,互相交流,提升各部门之间的关联度,并不断互相学习进步。并且从实际出发,可以由老干部带新干部,形成一种传承式的培养培训。另外,学生干部也要积极地参加各部门组织的活动,多方面提升学生干部的能力,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学习,多方面吸取组织经验,不断提升和完善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管理
要对高校学生队伍进行合理的管理,才能使得学生干部团队更加高效迅速的完成组织安排的工作以及下达的指令。所谓的合理管理,就是把学生干部的工作职责重新进行梳理分工,明确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同时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对于学生干部的责任、义务、权利以及学生干部行为准则都要做出明确规定,使学生干部工作有章可循。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学生干部是流动的,我们积极发挥以老带新的积极作用。对长期以来学生干部选拔、培养、管理、考核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不同时代不同学生的特点,积极的进行改进。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解决,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情况要做积极的革新,努力地为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侯新华.高校学生干部素质教育探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2).
[2]于璐.浅析高校学生干部的能力与培养[J].大学教育,2014(18).
(作者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