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游作品互动短评
〉〉宋林峰(青年作者,山西高平人。小说及评论散见于《作品》、《山东文学》、《西湖》、《辽河》、《延河·绿色文学》等。)
三位女作者的小说骨架都是爱情故事,感情细腻,细节真挚。
1.《而你没有》清新绮丽,话语自然,远亲或是《边城》,紧邻或是王跃文《漫水》。感情清澈如溪,缓慢流淌,于尾处成小瀑(感情的小爆发)。牌牌,总让人想起茶峒的翠翠,只是为何这简约的叠音却命运迥然?“牌牌取下墙上的米筛,自己径直滚进了蓬江”,她依然听得见溪边彭杨的轻唤吗?“而你没有”不仅是牌牌的微微嗔怪,更是拆散这一对璧人的犀利道德与陈规,可悲可叹,尤可怜。
2.《马家女人》中小说架构略有偏移,整体上,翠兰和素丽都算是马家女人,但小说中她们的形象构建并未平分秋色,素丽这一角色并未充分发挥其潜力。(个见,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望一笑置之。)
3.《爱一个人门是窄的,路是长的》更像是一篇小说的提纲,简洁、单纯。那个年代的爱情可能真的如此,我们想象不到的单纯和无暇。但是篇幅短小也带来问题,比如得知宋建立结婚后,林舒的感情处理略显粗糙,只“大病一场”就交代了,同样,多年后她得知真相,只用“泪如泉涌”四字就交代了,显然过于草率。(个见,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望一笑置之。)
综上,投票给女作者A《而你没有》
〉〉于湙远(作家、编辑,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林》、《小说林》、《新诗经》、《中国诗乡》等杂志。)
小说《而你没有》由一个个人物、情节有机有序地组合而成,构思完整,角度不单一。文笔细腻自然,思路清晰,人物刻画恰到好处,文章通过描写社会底层乡村女孩的成长之痛,反映着现实中的某种痛苦。(个人观点,若有不恰之处,还请谅解)
〉〉智啊威(1991年出生于河南周口。2014年5月获第四届“光华诗歌奖”,2014年7月获首届“元诗歌奖”。同年,作品在《诗刊》、《诗林》发表。2015年有小说,诗歌陆续在《天涯》、《西部》、《延河》、《诗刊》、《诗林》、《诗歌月刊》等刊物发表。现供职于开封市“诗云书社”。)
《而你没有》,这篇小说打动我的是其凝练而准确的叙事语言。客观讲,我对短篇小说有两个期待,一是语言的凝练性,和精准度,二是让小说里的故事“飞起来”。不要让故事石头般立在地上作者进行描述,而是让“石头”在语言中纷飞,就像密集的子弹般朝读者射来。显然《而你没有》完成了我对短篇的第一个期待,而这篇小说故事的起飞程度在我的期待中还是稍弱了一点,但因其隽永的叙事语言和精准的细节抓捕,令我眼前为之一亮,因此我投它一票。
〉〉段江淑(90后大学生,一个开朗的文艺girl,拒绝忧伤。喜爱文学,乐于和人交流,喜欢听不同的故事。在写作的路上,没有什么作品。)
文学的传世之美在于它在心灵深处留下的痕迹。这篇小说娓娓道来的写作风格,慢慢地把我带入这个故事的喜怒哀乐中,不可自拔。它特别的动作描写,都伴随着丰富的心灵活动,让一个个画面真实而又自然的融入我的脑海。此外,它的主题是关于拐卖和非血缘的家庭问题,将真实的社会现实问题融入在小说的情节构造,可见一定功底和人文关怀。朴实而精炼的文字诉说着忧伤的故事,却带着作者心里的温暖。这绝对是你看完会一直思索的故事。
〉〉谢洋(广东潮州人,就读于广州华南农业大学,九零后诗人,作品见于《中西诗歌》等杂志,创作涉及诗歌评论等。东荡子诗歌研究与传播公众号主编。)
投给《而你没有》 。小说的文本世界由绵长的时间截面和隐喻的语言组成,叙事节奏不紧不慢,触碰到了土地和人性深处的模糊痛感,语言的外表涂抹着一层温暖的妆容,这是打动我的主要原因。故事中的场景建构都是散发出明亮的光线,在读者眼中勾勒轮廓,但是细节又描绘得清晰无比,这种反差吻合了故事的格调。米筛这条线索,人口的拐卖婚配,浓重的乡土特色,人物命运和现实世界的矛盾,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结局可以再作斟酌。
〉〉孟甲龙(男,1993年出生,甘肃会宁人,“2015年度中国·大别山“十佳诗人”,诗歌多刊于 《读者》、《美中时报》、《中国诗》、《散文中国》、《当代作家》、《诗意人生》、《海外诗人》等。)
《而你没有》清新自然,娓娓道来,叙事节奏不温不火,展现了农村土地和人性的痛感。小说故事的线索明朗,正好吻合了言语质朴的格调,结构严谨,主人公性格饱满,通过描写农村女孩的成长,把现实社会中的某种疼痛表现了出来,以小见大,细节描写处理得恰到好处,小说中的几处动作描写,充满真实感,朴实的语言流露出忧伤的故事,却又不乏温暖,充满了乡土的气息,作者笔端深触社会底层,把人口买卖的惨痛教训和盘托出,窥一斑而知全部。投《而你没有》。
〉〉Moyue(魔约,青年诗人。本名余红兵,男,1991生,河南信阳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08年开始写作,小说诗歌作品散见于《诗刊》、《特区文学》、《文学界》、《散文诗》、《诗选刊》、《诗歌月刊》等各刊。)
投《而你没有》。
读一篇小说,总是不自然地去寻找一种真实,一种精神的真实或者一种现实,在《而你没有》中,有很大篇幅在叙述一件事,牌牌对瞿篾匠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巧又带了一种真实面纱——他们是亲生父女。现实作为其实体的影子与虚幻作为其非存在的实体,这种交织与融合——作为读者的接受是来自“套话”,天性的契合,基于心理上,情感上、精神上的亲和力。
然而在这一层“幻想”之虚下,读者产生了误解,主题思想也想到了“成长之痛”。从而忽视了彭杨对牌牌的处心积虑的“合算”和“编织”。
小说中写到“彭杨心生一计”,“村长老婆的妖风刮满了两个村子”等隐藏在行文中的蛛丝马迹。与“筛子”的无数只眼睛,形成呼应,严密的逻辑思维,把这篇小说锁住,你是解开,还是不解开,是否会有一个“而你没有”的声音传来?
彭杨的患得患失,犹犹豫豫,最终“幻想”成了“真实”。
〉〉徐方方(1994年生,河南工业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大三在读,有作品发表于《作品》、《中国诗歌》、《诗选刊》等,广东星语影业签约编剧。)
投《而你没有》,构思精奇,故事突出,内容丰富,有矛盾有转折,并且牌牌决定嫁人的转折合情合理,开放式结局,越读越引人入胜。
〉〉木子草西(1996年生,现山西师范大学学生,在《诗江南》发表过诗歌,在《青年文摘》上发表过文章,曾获“意林杯”作文比赛三等奖。)
投《而你没有》。乡村中如酱一般沉重的糟粕文化被赤裸地抖搂出来,小说将问题和矛盾尖锐地指向人口贩卖。纯真敏感的牌牌只能像李子一样的烂掉,不仅如此,由于所谓“人伦道德”的束缚,她不能“烂在家里”只能“烂到别人家”,而“别人”却是她的生父!牌牌的死亡有其必然性,她无法反抗。作者以清丽的语言写纯真农村女孩儿的爱情,却又让它在这样污浊的环境中走向毁灭,真是耐人寻味。
〉〉魏(魏傩,小说作者,作品见于《新民周刊》、《西部》等。)
繁盛、绵密,气氛熏着眼睛。叙述着眼点的幽微以及场景的考究使文本具有个人特色,整个故事的氛境封装完整,很作品化。然而有时过频的个人化细节描写,使人物的行为被淹没,需要读者拨枝分叶去分辨。如果想通过故事抵达情氛(人物行为向塑造氛围服务),文中的事件可以更破碎、分散一些,逻辑转折与结尾的包袱不必那么明确;如果重在故事,那么叙述不应给读者带来负面困扰,细节的艺术价值与故事的明确柔韧应该选择后者,用文中出现的“筛子”筛去一些细节更好。但总之,《而你没有》仍是一篇丰饶并考究的值得阅读且具有徜徉态势的作品。
〉〉鬼鱼(男,1990年生于甘肃甘州,艺术学硕士,甘肃省作协会员。小说散见于《飞天》、《山东文学》、《鹿鸣》、《绿洲》等刊物,被《长江文艺·好小说》转载。目前发表小说约30万字,出版诗集《麋鹿》。居兰州。)
投《而你没有》。语言开合有度,文字讲究,故事虽落俗,但约见现代乡土小说遗韵。《爱一个人门是窄的,路是长的》小说开头有大气象,但故事挖掘上欠火候。《马家女人》的叙事与归有光写散文有相同,即于琐碎处见真情,但细节处理明显缺乏技巧性,语言也不够节制。总体而言,女作者作品比男作者作品要弱,无论是题材的开掘与技巧的运用,都低几度。
〉〉傅彩云(青年作者。)我投给《而你没有》。
理由如下:
如果说演员的演技已极尽人生百态,那小说的作者则是掌握人生百态的帝王。作者便是如此。牌牌,彭杨,瞿篾匠,三个平凡普通的农民,因女子理所当然的婚嫁,因媒人王婆私心的介入,最后慢慢地引出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又因那股奇特“妖风”最终导致了花季少女牌牌的毁灭。婚姻本是美好而令人向往的坟墓,而牌牌的婚姻却变成了三个人的悲剧。这或许就是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意思吧。
这是个比较典型的农村故事,有着特有的乡音,有着特有的乡景,有着属于农村人骨子里的淳朴,更有着封闭农村那种好事虽出门,坏事传千里的浓浓乡风……或许这就是作者想表达的羡慕和惋惜吧。
〉〉三叶虫(又名真小虫也,本名张骞,九零年代生人,山东临沂人。现为体制内一名无名小卒,爱好读书临帖,闲时从事文学创作以自娱,曾在《山东文学》、《齐鲁晚报》等发表随笔、诗歌、小说数篇。)
小说的创作无止境,这一期女作者投《而你没有》。很纯粹地去读,这是一个爱情小说,讲牌牌和彭杨的朦胧爱情,但是和牌牌的身世联系起来,和彭杨的身份联系起来,小说变成了牌牌的悲剧。张爱玲有篇小说《心经》,写的是亲生父女的朦胧爱情,当然《心经》有肉欲上的象征在里面,相对于《而你没有》这篇小说是相对单纯的,就是这么单纯的一种情感,在牌牌作为被拐儿童的身上不能实现,再加上,对牌牌生父的误传,使得这一切,给牌牌的内心编织了无数道伤口,赋予了牌牌筛子一般的命运。
〉〉焦琦策(生于1990年。小说见《山东文学》、《都市》、《牡丹》、《朔风》、《渠江文艺》。)
一把米筛,一对父女,在一块充满诗意的土地上演绎着牌牌跌宕起伏的悲剧命运。牌牌是拐来的,她的悲剧或许是注定的,她带着一把米筛来,又带着一把米筛走,拐卖使她性格极度扭曲,她敏感而脆弱,倔强而执着,在她短暂的人生历程中,人们看到了生活的希冀以及生命的沉重。小说语言充满灵性与富饶的美,充满生僻与乡土的纯。它将笔触深入社会底层、深入现实世界,深入中国的尖锐问题上,深刻展现一种富于地域特色的生活方式,展现了女性在命运面前的挣扎徒劳而无果,展现了人口买卖给人们带来的惨痛教训。
(责编:郑小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