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璐
长江经济带的内外能源布局战略
蔡璐
建设长江经济带对于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区域结构、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根据长江经济的能源特征,分析长江经济带的内外能源如何进行战略布局。
长江经济带 内外能源布局 战略
(一)供需特征
长江经济带自身生产一次能源有限,除了四川在的天然气产量较高外,几乎所有省市的传统能源生产量都较低,整个经济带中有七个省原油产量以及四个省天然气产量几乎为0。而长江经济带的能源需求却十分旺盛,煤炭、原油以及天然气的消费量均超过全国消费量的30%。与一次能源供需不同,长江经济带电力供需基本持平,但区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近三年来江浙沪地区年均电力缺口约800亿度,安徽和湖北年均电力过剩约900亿度,湖南年均电力缺口200亿度,四川年均电力过剩与重庆年均电力缺口大致相当、约100亿度,云南和贵州年均电力过剩800亿度。应对长江经济带的现状,国家已经有北煤南运、西气东输和新近执行的东部沿海核电计划,这些计划为长江经济带稳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供应总量,但在如何协调长江经济带的内部能源供应方面尚缺乏相应规划。
(二)效率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总体规模的增长,能源效率稳步提升,长江经济带也不例外。但是如果纳入通货膨胀测算,近三年来长江经济带的能源效率几乎停滞不前,贵州和云南等经济落后地区甚至出现部分下降,这意味着当长江经济带的经济规模增大时,会消耗更多能源和产生更多排放。长江经济带从东至西能源效率呈现逐步降低趋势,将其能源效率与美国相比,2012年江浙沪地区的能源效率基本与美2010平均水平大致相当,而长江经济带的中部地区(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能源效率约为美国的一半,西部地区(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能源效率则仅为美国三分之一左右。虽然中央政府希望长江经济带的中西部地区省市能够承接东部地区省市的部分产业,实现东部地区经济转型同时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但从目前长江经济带现状来看存在巨大困难:东部地区拟淘汰的落后产能多是高能耗、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产业,这些产业甚至都不能达到中西部地区平均的能源效率水平,一旦转移至中西部地区会降低中西部地区能源效率同时、毁坏当地环境。而中西部地区所希望引进的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往往被东部地区拒绝。
(三)行业能耗特征
按照国家统计局标准,对九省二市的39个工业产业能源效率排序发现,产业序列大致相同。钢铁、有色、化工、建材和电力这五个部门在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中均为能源强度最高的五个产业。但这五个产业的产业感应力系数或影响力系数高于1,说明这些产业多是区域经济的主导甚至支柱产业。这些产业在高能耗高污染的同时,也解决了当地大量就业,产业的领导层运用大量就业和较高产值两项优势迫使地方政府给予更多资金保障、廉价能源以及宽松的环境监测,使得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较为困难。
长江经济带的能源战略为从整体上协调地方政府和企业,提升能源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而从以上可见,缺乏能源供需的内部协调机制,地方政府各自为政以及高能耗高污染的支柱产业使得长江经济带的能源战略难以实现。基于此,本文从长江经济带的内部和外部分别提出相应能源战略建议。
(一)流域一体,协商布局
以上海、武汉和重庆三个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为例,其相关规划均提及自建垃圾电站、秸秆电站或燃煤电站,以三城现有火电站装机总量估算,若三城的电站规划全部执行将使其碳排放总量上升10%左右,并不利于长江经济带的节能减排。在互相尊重,协商一致的原则下,打破行政壁垒,避免重复超前建设,由各能源行业协会负责制定各类能源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规划,再由中央下发至地方替代现有的区域规划。要求各类发电设施建设的区域规划需先行与国家电网建设规划对接协商,防止地方政府为政绩而盲目建设。谨慎对待产业转移与承接,尽可能实现落后产能就地转型升级或淘汰,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对于该淘汰的高能耗企业必须淘汰,但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分五至十年逐步关停并转,防止过激的淘汰措施对经济冲击过大。
(二)改善结构,国企先行
国企应当在改善能源结构中充当先锋而不是阻力。当前国家电网所有种类的收购电价依然是煤电的收购价格,严重打击新能源发电企业积极性,国家电网认为新能源为政府促进发展产业,所以新能源发电价格中高过煤电的部分应由地方政府承担。这与国家提升新能源发电占用电总量比例的宏观战略不符,新能源发电并网后被国家电网用以销售,地方政府并未从中直接获取任何收益。因此,中央政府有权要求国家电网按照发改委制定的并网电价全额收购新能源所发电量。此外,中央政府还应制定新的燃油质量标准,在不提升单位油价的基础上,要求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企业在市场上销售的燃油质量至少达到欧四标准,弥补之前两桶油以次充好为国家带来的经济和环境损失,并在长江经济带内建设川渝、皖苏、鄂湘之间的基础运输设施、电网和气管网的建设,运用特高压协调各省之间的电力冗余与缺口,实现各省市之间的能源有效互补,但在修建过程中需要保障沿线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三)能源革命,引领示范
以江浙沪集聚形成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在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原则下,积极与发达国家在能源技术研发方面进行沟通。在风机、光伏电池、页岩气和地热等新能源技术加强研发投入,尽快掌握部分新能源的核心技术,引领新能源行业走出微笑曲线中端。构建海上三峡工程,综合利用江浙沪沿海地带发展风能、太阳能和潮汐能发电站弥补用电缺口,并在建设和维护电站时改进生产工艺,提升转换效率。以上海、武汉和重庆为试点城市,利用已有停车场增设充电桩,配套电动汽车补贴措施,推进三个试点城市的电动车使用数量,检验电动汽车节能减排的真实效应。在贵州进一步深化试点页岩气的开采技术,尝试纯二氧化碳压裂法,将页岩气开采与碳封存思想综合运用,为大量开采页岩气准备技术基础。
(一)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我国西北为起点,经中亚五国延伸至伊朗和西俄罗斯的巨型经济带,我国与这些国家拥有悠久的合作历史,虽然存在大国博弈、种族复杂、法律缺失等问题,但其天然的地缘优势十分有利于我国充分发挥贸易互补性,我国已经与这些国家在油气和电力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在上合组织框架内与沿路各国交好、保障油气供应的基础上,拓展西气东输工程,修建四川经甘肃至新疆的大型油气管网,对其沿线的三股势力严厉打击,防止管网遭到其他势力控制或人为破坏。当油气管网开始运营后,在利益分配方面适当向少数民族倾斜,使少数民族能够理解并积极配合中华复兴的战略意义与实惠。
(二)南联湄公河经济圈
湄公河经济圈包含缅甸、泰国、老挝和柬埔寨,由于未来一段时间与越南的冲突还将持续,因此暂时不考虑与其对接。前四国与我国有传统友谊,当前缅甸港口、泰国大运河均以展开实施,对于我国而言具有重大战略优势。对四国可运用“两高策略”:云贵两省电力相对富余,扩建湄公河水力发电站后,修建湄公河电网,将云贵两省的冗余电力输送至电力缺口较大的湄公河四国控制其电力供应,同时辅以两线高铁,一条高铁由金边始发经曼谷和仰光直达昆明,另一条由金边始发经万象直达昆明,长远规划将昆明、贵阳和重庆连为一线。同时在缅甸和泰国的港口附近修建炼化厂,将部分原油直接在二国提炼后在当地销售,或经铁路运回。
(三)东合海上丝绸之路
江浙沪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领头羊,海上丝绸之路使江浙沪地区产生大量贸易额,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江浙沪地区的能源缺口。在北接和南联战略完成后,加之北煤南运和西气东输工程,江浙沪的能源缺口会有显著降低。但我国仍缺乏能源相关的核心技术,可在上海、连云港、宁波新建能源的储备与提炼设施,吸引发达国家能源开采与提炼企业到以上及城市设厂,吸收企业的运营经验和生产技术,加速我国能源革命进程,最终实现横Y型的能源战略发展。
(作者单位:国网节能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