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红
社会组织的功能演化:中西语境中的比较研究
吴永红
社会组织在中西方语境下有不同的内涵,其组织功能也有不同的演化:西方经历过了从传统慈善到新公益的演化,中国体现为从民间组织到社会组织称谓的转变,这也意味着新阶段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着更多深层次问题。
社会组织 功能演化 中西语境
“非政府组织”概念来源于西方,是Nоngоvеrnmеnt Оrgnizаtiоn的汉译(NGО)。在英文语境中,NGО 指的是社会中除了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组织。一些学者在学术研究中倾向于使用这个概念。西方非政府组织中有很大一部分组织主要在公益领域,资中筠以美国社会组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基金会为例,将其组织功能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是传统慈善阶段。在工业革命前的农业社会时期,面对贫困、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基金会的运作主要以传统慈善的方式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此时的关注点是直接为社会下层提供救济。第二是公益基金阶段。工业社会的财富积累速度远超农业时代,同时产生了中产阶层。面对贫困问题,欧洲和美国有所不同:欧洲以福利政策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欧洲在19世纪中叶时贫富分化非常尖锐的时候,各种改良思想,包括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开始发展起来。20世纪初美国出现大财团,贫富差距尖锐化,社会矛盾激化。所以,美国的公益基金会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罗斯福新政后,美国的福利制度初步形成,公益金会起到了辅助作用。第三是新公益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化和数字化为特征的后工业社会来临,经济生产方式发生变革,财富积累的速度更快,贫富差距的拉大也空前迅速,财富高度向金字塔集中,无论是经济危机时期,还是繁荣时期,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中产阶级正在萎缩。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贫富差距、环境问题等都会溢出国界,成为全球性问题。新公益在目标上,除了帮助穷人,还要挽救中产阶级;在运作方式上,追求影响力和效率,具有营利与非营利混合的特征。如小额信贷、创投公益等[1]。
中国语境中的“民间组织”主要来自于国家的正式法律用语,其法律界定是那些非政府、非企业的组织,主要包括三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基金会。从词源上看,“民间组织”与“民间社会”体现出中国传统政治思维中的官民二元对立,具有一定的官民对抗色彩、政治参与和政治表达倾向。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社会除了政府组织、经济组织外,远远不止社团、民非、基金会这三类民间组织。
首先,体制外的组织兴起,有三类组织是现有的法律制度无法囊括进去的,如在城市社区开展活动并在街道办事处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在各级工商管理部门登记的非营利组织、由于未经登记而没有取得合法身份但又实际开展活动的民间组织[2](王名,2013)。其次,体制内组织的松动,随着政府职能转变,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组织也在逐步转型,其与政府的关系也逐渐由紧密走向疏松。与西方国家不同,在其他国家有非营利的社会组织承担的社会功能和公益服务,在中国很多实际上是由中国特有的“事业单位”来承担的。此外,人民团体(妇联、共青团、科协、文联、侨联等)一般都具有自上而下的全国组织体系,在管理方面也参照公务员体系。这些组织在革命时期主要是政治性方面的,是党和国家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团结群众的力量,也是一种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些组织也在发生职能转变。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组织”,政府管理和学术研究都开始使用这个概念。新概念的提出和使用也意味着社会组织功能的转变。首先,社会组织概念体现出了这一组织形式的根本属性:社会性,即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相对于区别于政府组织中的科层制关系以及经济组织中的物质利益关系。民间性、中介性、自治性都是社会组织的属性,但不是其根本属性。其次,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容易造成不同社会群体对词语所指实施的不同理解。社会组织概念则可以避免这种语义上的分歧。在社会文化心理上,社会组织比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更容易为行政管理机关、社会成员、学者所认同。最后,社会组织概念的囊括范围更广。政府组织、企业组织、社会组织可以从概念上完全覆盖现代国家的所有类型组织。其中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范围明确,边界确定,其余组织皆可从性质上被归为社会组织,既包括从体制内分化出的组织,如部分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也可以包括未能被纳入民间组织法律规范范围的组织,如草根组织、非营利组织等。
目前,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改革实践越来越活跃,这意味着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正进入新阶段。有学者从组织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新阶段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对权力机制和利益机制进行调整改革。李友梅认为,社会组织改革发展至少需要解决三方面问题:一是完善公共权力的具体配置架构和运行机制。二是调整深层次利益结构。三是避免产生路径依赖和利益依赖。要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推动社会组织改革发展,需要对我国社会组织体系的发展历史和特征进行充分研究,这也是今后社会组织发展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1]资中筠.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M].上海三联书店,2015.
[2]王名,张严冰,马建银.2013.谈谈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问题[J].社会.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人文学院)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3YJC840039)。
吴永红(1981-),女,甘肃白银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工作、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