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颖 王 冲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吉林 132001
基于高职教育的《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微课制作研究与实践
王立颖 王 冲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吉林 132001
《焊接方法与设备》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本文研究了如何设计制作出适合高职教育的《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的微课,让微课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走入高职的校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焊接方法与设备;微课制作
近年来,微课作为教学和学习类视频在国内外迅速发展起来,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好评,并且广泛应用于各种教学。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式和学习资源,制作高质量、生动的微课能满足高职学生多元化学习的需要,推动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提高高职课堂教学质量,促进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并能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现阶段我国对微课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一些院校才开始应用微课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多数课程中的设计和开发应用还不多。并且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微课,就是某一门课程适合做微课,也不是这门课程的所有内容都能够适合微课的制作。
以《焊接方法与设备》这门课为例,如果把这门课的所有内容都做成微课,不但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经历,还会显得太单调、冗杂。制作微课要遵循实用性原则,要将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中具有针对性、综合性的内容筛选出来,经过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制作出能够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微课。
《焊接方法与设备》这门课要求理论与实践要有机的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教师讲授理论+到实训基地进行实训操作演示+学生操作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存在教与学脱节的现象。这时我们就可以事先将实训内容录制成教学视频制作成微课,在讲解理论的时候先让学生观看实训视频演示,让学生对实训先有个直观的了解。制作微课的过程中,理论内容合理的穿插其中,加上教师的讲解。使微课更完整,生动。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当学生进行实训操作时,首先会对实训操作有个初步的了解,在加上教师进一步的现场示范,使得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起来会得心应手,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制作微课时尽量要达到的直观又要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色彩搭配合理,动画播放流畅、背景音乐及讲解、音响搭配等要协调。目前,微课的制作方法有很多,比如应用 PPT 制作法、用录屏软件制作法、摄像法和剪辑法等。焊接方法与设备微课制作的主要方法是摄像法,后续的制作应用剪辑法进行修改和完善。
下面以《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中的手工电弧焊横焊为例,介绍一下微课的制作。
第一步是教师对手工电弧焊横焊的教学进行目标的定位,整理出所要讲授的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形成教案或讲稿。例如手工电弧焊横焊实训过程中要进行装配——打底——填充——盖面——焊后检查这几项大的步骤。
第二步是根据设计的教学内容,对真实的教学过程进行全程拍摄。教学情境真实,生动。以填充焊接为例,详细介绍焊接微课制作过程。
1、片头用PPT形式体现,横焊实训——填充
2、全场景录像,配音:今天我们讲横焊填充层的焊接技巧
3、录像特写:打底后的试板。配音:由于我们使用的钢板是厚度12MM的钢板,所以填充时需要填充2层。
4、录像特写:运条的方法(空载演示运条方法)配音:横焊的运条方法有斜椭圆形、直线形运条方法。
5、近景+特写:第一层第一道(先空载演示焊道的熔合位置)
配音:填充第一层第一道时,焊道位于下坡口和打底层的熔合线上,焊条压到此线上,直接拉过去即可,只是要保证焊道的平直。在焊接时眼睛的余光要观察溶合线,看熔池是否熔到此线。
6、特写:接头的方法(展示焊接接头)配音:接头时从弧坑后面大概1-2CM的地方引燃电弧,然后把电弧拉至弧坑位置,稍作停留,然后转入正常焊接。
7、近景+特写:第一层第二道(先空载演示焊道的熔合位置)配音:填充第一层第二道时,此处部位的焊接几乎接近于仰焊,所以焊接时的焊接角度要小一点,焊条与下坡口之间的角度大概为60度左右。焊道位于下坡口和打底层的熔合线上,焊接方法与第一道一致。
8、近景+特写:第二层(照片展示上下焊道的敷盖情况(二分之一)。特写填充后的焊缝,展示距钢板表面1-2mm的距离)。配音:敷盖住下焊道的二分之一。填充焊时,填充层一定不能高于母材,距离钢板表面1-2MM,为盖面层留有一定的余量。
9、特写:清渣操作。配音:填充层焊完后,要将焊缝用钢丝刷刷干净。
第三步进行录制视频的剪辑和后期的制作。
10、特写:目测检查。配音:目测检查填充层焊接质量,有无夹渣、气孔、裂纹等。
第三步进行录制视频的剪辑和后期的制作。
综上所述,把微课教学运用《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相比更便利和直观,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制作微课要遵循实用性原则,要将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中具有针对性、综合性的内容筛选出来,经过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尽量要达到的直观又要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色彩搭配合理,动画播放流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胡刚,王军.浅谈微课在高职制造类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长江丛刊,2015(28):121,123.
[2]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4):36一42.
王立颖,女(1982-08-30——)研究生,讲师,籍贯吉林,研究方向:材料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