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方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102206
“十三五”时期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动能浅析
李博方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102206
2012年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到目前看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迫。“十三五”创新驱动的战略重点是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相结合,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是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战略导向。本文将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概念与特点进行综述,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主要动能进行深入分析。
“十三五”;创新型;国家建设;动能
(一)创新型国家的标志
知识产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首先要体现在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上。当今世界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自主知识产权早已成为一个国家争取科技和经济优势的重要手段,更是一个国家提高核心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资源。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而国家作为知识产权应用、管理和保护的主体,国际之间未来的竞争将主要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完整的产业链要顺利的将知识产权转化为产品,所以产品产出能力与知识产权创造力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二)创新型国家的基本特征
现如今,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特征,与我们的经济转变目标相一致。其在于国家的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向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转变,从要素投入来驱动经济社会和财富的发展转变为依靠以知识创造、传播等创新活动来驱动。
(一)创新型国家的基本条件
1、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
2016版《中国统计摘要》中记录,2015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0%,比去年提高0.05个百分点。不过,即使我国的研发投入已经满足创新型国家的最低要求,但是我国各产业仍面临产出占比失衡严重,研发经费投入不均等问题。
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以上根据
根据《中国统计摘要》,我国2015年整体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5.3%,而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为70%—80%左右。但是随着我国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科技进步贡献率一定会快速提升。
3、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
由于目前我国尚未跻身世界上主要先进技术输出国之列,我们关注的焦点更多的在于如何利用全世界的技术资源提高国内科学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目前我国企业与国际优秀同行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而要消除这种现状,除了政府的主导,也必须得到企业与个人的大力支持,将覆盖率与效率扩散到国家与社会的大部分领域。
4、创新产出高,发明专利多。
近年来我国在创新竞争力、发明专利数量质量上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这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也为政府、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向产业链转化提供了不竭动力。
(二)我国创新型建设新动能分析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要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与传统的发展模式进行根本性的转变,在这种经济转型的新常态下,培育新动能是重中之重。目前在我国的第一、二、三产业中,出现了许多新兴经济,除了开拓性的新兴产业,也包括传统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传统的发展动能的规律就是在发展到达一定的瓶颈期时,动能开始减弱,这个时候就需要新动能的出现。我认为我国发展建设的新动能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领域:
1、金融业
2015年全年,金融业GDP增长率为15.9%,全行业最高。新兴技术在金融业普及较快,类似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金融业不良资产,在国家监管部门严格调控金融业资产不良率的形势下,金融业的2015年可谓完美收官。电商的发展,呈现燎原之势,便捷了居民生活的同时,汇集了更多的闲置资金。诸如此类的新兴技术就是发展所要寻找的新动能,这使得金融业成为目前我国促进我国发展的最强大的一股能量。
2、工业
近些年来,传统动能在工业领域呈现疲软态势,整个行业整处于增速换挡、转型升级的时期。工业是我国GDP占比为33.8%的支柱产业,一旦工业这艘巨轮启动,带来的动能无法估量。类似智能制造、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等智能工业已经初见成效,智能、自动化、“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与工业的融合打破了工业生产的全生命周期,改变了工业的生产模式。国家也努力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工业结合,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科技创新已成为新时期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源,引领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正在稳步进行,但寻找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在知识产权转化、理论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强国家、企业的监管,促进更多的产品、产业链国际化,也尤为重要,更应在传统动能衰弱的过程中汲取经验。当前面临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国家、企业与个人应紧密结合在一起,创造新动能、发展新动能、适应新动能,尽快使我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国家。
[1]贾根良,王晓蓉.国家创新能力测评的缺陷与体制研究的重要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06).
[2]中国生产力学会课题组,郑新立,高铁生,翟立功,陈胜昌,常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出及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5(14).
[3]徐峰,杜红亮,任洪波,王立学.国外政府创新促进产业转型的经验与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0(16).